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珍贵动物名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珍贵动物名录

2.珍贵动物名录

据省林业厅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局提供的资料,甘肃省共有39种珍贵动物资源。名录及分布见表1-4-2。

表1-4-2甘肃省珍贵动物名录

动物名数量分 布 地 区保护级别
大熊猫
金丝猴
扭角羚
野 马
307
2 159
1 802
文县、迭部
文县、武都、康县
陇南地区
濒于绝灭



野骆驼
白唇鹿
109
624
阿克塞、肃北
肃北、肃南、玛曲
偶见种


雪 豹
蒙古野驴
西藏野驴
野牦牛
梅花鹿
红腹角雉
虹雉(所有种)
1 011
422
1 563
341
10
4 774
甘南和祁连山地区
肃 北
肃北、肃南、阿克塞、甘南
肃南、肃北、阿克塞
漳县、迭部
甘南和陇南地区
陇南地区






蓝子鸡114 115甘南高原、陇南地区
祁连山区、陇中山区
雪 鸡
大 鲵
云 豹
68 748
2 201
祁连山区、陇南山区
天水、陇南山区
徽县、两当、天水


猞 猁2 167祁连山区、甘南高原
陇南、陇中地区
金 猫989陇南山区、正宁、华池、
合水、宁县
扫 雪 武都、正宁、华池
合水、宁县

(续)
动物名数量分 布 地 区保护级别
石 豹
水獭(所有种)
短尾猴
斑 羚
鬣 羚
盘 羊
马 麝
6 375
4 383
240
14 736
10 395
3 190
43 166
陇南、陇东、陇中甘南
全省各水域
文 县
陇南、陇东和甘南
陇南、陇东和甘南
祁连山区、甘南高原
陇南、陇中、祁连山区






林 麝54 223甘南、陇南、陇东
陇中、祁连山区
马鹿(所有种)1 828祁连山地、陇南山区
甘南高原
毛冠鹿
鹅喉羚
黄 羊
锦 鸡
长尾雉
天鹅(所有种)
鸳 鸯
22 351
11 758
11 758
333 955
41
1 155
28
甘南高原、陇南山地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陇南山区
陇南、陇东、陇中
康 县
河西走廊、甘南高原
平凉、庆阳






☚ 1.野生动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3.野生经济动物和珍稀动物饲养 ☛

2.珍贵动物名录

2.珍贵动物名录

青海省共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珍贵动物110种,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1种, 有云豹、 金钱豹、 雪豹 (草豹)、 西藏野驴、 野骆驼、 白唇鹿、 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雉鹑、 绿尾虹雉、 黑鹳、 中华秋沙鸭、 金雕、 白肩雕、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胡兀鹫、 斑尾榛鸡、 黑颈鹤、 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3种, 有猕猴、 豺、 黑熊、 棕熊、小熊猫、水獭、 石貂、 荒漠猫、 猞猁、 兔狲、 马麝、林麝、 马鹿 (青鹿)、 水鹿、 藏原羚、 鹅喉羚、 鬣羚(苏门羚)、斑羚、 岩羊 (石羊)、 盘羊 (大头弯羊)、血雉 (柳鸡)、 藏马鸡、 蓝马鸡、 白鹈鹕、 大天鹅、疣鼻天鹅、 鸢、 苍鹰、 蜂鹰、 雀鹰、 大鵟、 草原雕、秃鹫、兀鹫、 鹊鹞、 小鸮、 白头鹞、 白尾鹞、 藏雪鸡、 暗腹雪鸡、 猎隼、 游隼、 矛隼、 燕隼、 灰背隼、红隼、 灰鹤、 蓑羽鹤、 长尾林鸮、 长耳鸮、 雕鸮、 纵纹腹小鸮、 大鲵; 省级保护动物36种, 有黑颈鸊鷉、鸬鹚、 苍鹭、 灰雁、 斑头雁、赤麻鸭、 翘鼻麻鸭、 斑嘴鸭、 环颈雉、 鱼鸥、棕头鸥、戴胜、 蚁鴷、 黑啄木鸟、 黑枕绿啄木鸟、 三趾啄木鸟、 斑啄木鸟、 长嘴百灵、蒙古百灵、 短趾沙百灵、 细嘴沙百灵、 小沙百灵、 凤头百灵、 云雀、 小云雀、 角百灵、 毛腿沙鸡、西藏毛腿沙鸡、赤狐、 沙狐、香鼬、 黄鼬、 艾虎、 豹猫、 狍、 麝鼠。
(1) 西藏野驴。 栖于海拔3 600~4 800米的高原, 最高达5 400米。 群居, 草食, 奔跑力强, 时速可达45公里。 其性蛮悍, 不易驯服。 分布于海西、海北、 玉树、 果洛等地。祁连山南麓、 阿尔金山以南有蒙古野驴分布。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 白唇鹿。 别名黄鹿、 白鼻鹿、 扁角鹿。 大型鹿种。 善驰高山岩石。 喜群居, 主要生活在海拔3 500~5 000米的高山森林带、 灌木丛及草原带, 以草类及矮小灌木为食。青海省内分布较广, 海北、海西、 海南、玉树、果洛均可见到, 数量较多, 有 “白唇鹿故乡”之称。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 野牦牛。 青藏高原特有高寒动物种。 躯体笨重、 粗壮、 通体黑色, 肩部有隆肉, 颈下、 胸、 腹部两侧有下垂的长毛。 雌雄都有角, 雄角大。 体重可达1 200千克。终年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岭、 山间盆地、高寒荒漠草原等恶劣环境中, 其分布高度在海拔4 000~5 000米,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常活动于雪线下缘。 喜群居, 多则上百头在一起。 以禾本科及莎草科植物为食。 孕期240~250天, 6—7月产仔, 每胎1仔。 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境可可西里、 阿尔金山、祁连山西段、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 藏原羚。别名黄羊、小羚羊、 藏黄羊等。 栖于省内各种类型的草原, 活动上限可达海拔5 100米。 多集小群游荡生活, 每群数十只至百只以上。 雌雄、成幼终年一起。 性机警, 行动敏捷, 视听觉灵敏。冬末春初交配, 每年繁殖1次。 草食, 多清晨、傍晚取食。 狼、 猞猁为其天敌。 除农业区外均有分布。是一种重要资源动物, 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 普氏原羚。 哺乳动物。偶蹄目, 牛科, 羚羊亚科原羚属。别名黄羊、滩黄羊。 体形短宽, 吻部宽阔, 四肢粗细适中, 尾短。 通体枯黄灰褐色, 臀部白色。 雄羊之角尖向内弯。栖息在平缓的山间和湖周一带, 活动范围小而固定, 多结群, 冬季尤多。 分布于青海湖北岸及东北岸。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6) 藏羚。别名羚羊、 长角羊、 藏羚羊。 青藏高原特有种。个体较大, 体长1.4米左右, 头形宽长,吻部宽阔。 鼻腔肿胀, 几乎垂直向下。 上唇宽厚。 雄羊有对特殊长角, 直竖头顶, 仅角尖微向内弯。 乳头1对。 尾短小、 端尖。 四肢匀称强健, 蹄略侧扁而尖。通体被毛丰厚绒密, 毛色夏深冬淡。 头顶、 颈背、体上部淡棕褐色, 脸面淡褐、 灰白色。 尾侧、 尾尖为白色。 栖息于省内海拔4 100~5 200米的荒漠平原、 草甸草原等环境中, 多结小群活动, 秋冬以大群出现。 晨昏觅食, 食禾本科、 莎草科植物, 耐粗食。主要分布于玉树西部、 西南部, 海西西南部。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藏羚绒暴利, 偷捕严重, 其生存环境受到破坏,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97年设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
(7) 盘羊。 又称大头弯羊、 大角羊、 羚羊。 大体型羊种, 大小似驴, 四肢稍短。 雄羊体长1.89米,雌羊1.58米, 尾短小。 雌雄具角, 雄羊两角微向外侧后上方延伸, 即向下方及前方转弯, 角尖又微向外上方卷曲, 形成螺旋状, 长达1.45米左右。 雌角短细简单, 长约50厘米, 呈镰刀状。 通体灰白或灰褐色。喜居高山裸岩及起伏的山间生活, 分布海拔3 500~5 500米。 性机警, 视听嗅觉敏锐, 常以小群活动, 孕期180天, 翌年夏季分娩, 省内除东部地区外均有分布,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8) 雪豹。 哺乳动物, 食肉目, 猫科, 豹亚科豹属。 别名草豹、 艾叶豹。 体形似豹, 体重35~45千克,体长1.2米, 尾长1米。 全身灰白色, 布满黑斑, 头部黑斑小而密。 夏季居于海拔3 700~5 300米的高山, 冬季则随食物状况降至3000~3 600米。 栖于高山裸岩、高山草甸、灌丛和山地针叶林缘。性凶猛异常, 行动敏捷机警, 以岩羊为主食, 亦食狍、 兔等。夜行性, 清晨与黄昏最为活跃, 活动时有一定路线, 喜走山脊、 溪谷。 分布于海北祁连山、 柴达木昆仑山、 唐古拉山、 玉树、果洛地区。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9) 猎隼。 留鸟, 隼形目, 隼科, 隼属。 别名猫鹰、兔鹰、鹞子。栖于山地、农田、草原, 多单个活动, 飞行速度快, 以鸟类、小兽为食, 空中地面都能捕食。分布于西宁、海北、玉树、果洛等地。经驯养可用作狩猎工具。90年代以来非法偷捕走私时有发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0)黑颈鹤。世界上15种珍贵鹤种之一。又名青庄、干鹅。体形高大,长约1.4米,高1米,颈、腿较长,头顶及皮肤血红色,并有稀疏的发状羽。颈部约有2/3为黑色,体态优美,色调和谐,性情温顺,喜好悠静。藏胞奉为“神鸟”,叫“哥塞达日子”,意为牧马人。食性较杂,以植物根、籽、茎、叶为主。繁殖区仅限于青藏高原,青海为主产地。每年11月飞往云贵一带,翌年春集群飞返青海玉树、海西、青海湖等沼泽地。尤以玉树县隆宝滩为最。1981年世界红皮书中列为濒危物种,属世界保护对象。中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设隆宝滩自然保护区予以保护。1990年2月13日,青海省政府将其定为省鸟。

☚ 1.野生动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3.野生经济动物和珍稀动物饲养 ☛
000256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