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牛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牛皮

2.牛皮

(1) 牛皮收购价。 新中国成立后牛皮收购价格缓慢上升, 西宁购价由1950年的每50千克75元上升到1954年的96元, 提高28.0%。 1955年外贸部、 商业部先后两次发出紧急通知, 为防止滥宰、 滥杀耕牛,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降低皮价, 第一次降7%, 第二次降13%。 当时青海省牛皮购价低于全国水平, 下降幅度分别为3.75%和2.24%, 降幅低于全国水平。西宁、湟源、 门源、 共和、 结古、 吉迈等17个市场头路黄犏牛皮平均购价由82.24元降到77.24元。 1957年因牛皮购价偏低, 不利于生产, 平均价提到102元, 一次性提高32% 。 1961年取消地区差价, 将产地购价提到与集散地西宁持平, 平均购价为116元。1966年又根据1千克鲜牛皮相当于1千克牛肉的比价关系, 将每50千克牛皮平均购价提到122元, 并恢复运杂费地区差价。
“文化大革命”期间, 牛皮价未动, 青海价格低于邻省, 牛皮外流。 1980年平均购价提到196元, 涨幅达60.66%。
1984年对完成收购基数以外的牛皮实行议购,议购指导价较收购价上浮20%。 1985年供求关系仍然紧张, 又先后两次提高收购价, 平均购价达到312.88元, 议购指导价达到344.17~375.46元。
1990年以后牛皮价格放开, 实行市场调节, 经营者在实际交易过程中, 原则上是以张计价, 根据皮张大小、质量优劣与生产者协商定价。
在牛皮收购中各地普遍采用活畜收购, 以肉重折算皮值的办法。 1986年规定每千克肉重皮值不得低于0.32元, 1987年皮值不得低于0.60元, 1990年以后由各地自行安排。 1997年市场头路牛皮收购价每张在100元左右。
(2)各种差价。
❶品种差价: 1955年以黄牛皮为100, 牦牛皮为94, 野牛皮为75。 1961年调整牦牛皮与黄牛皮执行同价, 1964年恢复1955年品种差价; 1980年调整牦牛皮为80。
❷等级差价: 1959年规定头路为100, 二路为85, 三路为65, 至1997年末未变。

☚ 1.绵羊毛   3.羊皮 ☛
000266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