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荇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荇菜

荇菜xìngcài


水生植物,即莕菜。《国风·关雎》二章:“参差荇菜,右右 采 之。” 毛《传》: “荇,接余也。《尔雅·释草》:“莕,接余。”陆玑《草木疏》:“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与水深浅。茎大如钗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为菹脆美,可案酒。”王先谦《集疏》:“李时珍云:‘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 叶似莼而稍锐长者,荇也。”《尔雅翼》: ‘陂泽多有,今人犹止谓之荇菜,非难识也。叶亦卷,渐开,虽圆而稍羡,不若莼之极圆也。花则出水,黄色,六出。今宛陵陂湖中弥复顷亩,日出照之如金,俗名金莲子,状亦似莼,猪亦好食,民以小舟载取之以饲猪,又可粪田,或因是得猪莼之名。’”
☚ 荏菽   荠 ☛

荇菜xìngcài

❶ 〈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在水底,叶子浮在水面,嫩叶可食用。
❷ 姓。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其他 > 荇菜
荇菜  xìngcài

亦作“莕菜”,省稱“荇”,亦稱“接余”、“鳧葵”、“屏風”、“水葵”、“莕”、“莕公鬚”。龍胆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叢生,葉圓,生莖端,莖之長短隨水之深淺,根莖嫩時可食。全草入藥。《爾雅·釋草》:“莕,接余,其葉苻。”郭璞注:“叢生水中,葉圓在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東食之。”《詩·周南·關睢》:“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毛傳:“荇,接余也。”孔穎達疏:“接余,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餘,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與水深淺等。大如釵股,上青下白。”《楚辭·招魂》:“紫莖屏風,文緣波兮。”王逸注:“屏風,水葵也。”洪興祖補注:“《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明·毛晉《毛詩草木烏獸蟲魚疏廣要·參差荇菜》:“今池州人稱荇爲莕公鬚,蓋細荇亂生,有若鬚然。”

荇菜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荇菜
荇菜  xìngcài

單稱“荇”,亦作“莕菜”,亦稱“接余”、鳧葵”、“水葵”、“水鏡草”、“靨子菜”、“金蓮子”。龍胆科。多年生草本,莖多分枝,沉水中,具不定根;又於水底泥中生地下莖。葉近圓形,飄浮水面,夏日開黄花。為良好之水生觀賞植物,嫩葉可供食用,全草發酵後可作猪飼料。生於池塘或不甚流動之河溪中,廣佈我國南北諸省。此稱始載先秦典籍。《詩·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毛傳:“荇,接余也。”孔穎達疏引陸璣曰:“接余,白莖,葉紫赤色,正員,徑寸餘,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與水深淺等,大如釵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肥美可案酒是也。”《爾雅翼·釋草》:“金蓮子,花黄色,日出照之如金,故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莕菜》:“〔釋名〕鳧葵、水葵、水鏡草、靨子菜、金蓮子、接余。”

荇菜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荇菜
荇菜  xìngcài

亦稱“荇絲菜”、“䖂”。龍膽科植物莕菜之全草。其葉頗似莕。莕,荇,音同,故稱。葉圓,色紫赤,徑寸餘。根如大釵股,上青下白。花黄色或白色。主治熱淋,癰腫,丹毒。始載於先秦典籍。《詩·周南·關睢》:“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唐·蘇敬等《新修本草·草部·鳧葵》:“主消渴,去淋,利小便。”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莕菜》:“俗呼荇絲菜……許慎《説文》謂之䖂。”

荇菜

一种多年生水草,可以吃。《诗经·周南·关雎》:“参差~,左右采之。”(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floating heart

Nymphoides peltata,睡菜科荇菜属多年生水生植物。茎圆柱形,多分枝,具不定根,在水底土壤中生长地下茎,匍匐状。叶圆形、近革质,漂浮水面,基部心形,上部叶对生,其余互生,基部变宽、抱茎。花序束生于叶腋,花开于水面,黄色,径约1.8cm,萼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5深裂,裂片卵形、钝尖,边缘具齿毛。中国分布广泛。喜肥沃土壤,浅水或不流动水池和光线充足的环境。用分株或播种繁殖。杏荇菜的朵朵黄花用于装点池面,雅致盎然,茎可供食用。


本属约20种,中国常见的还有:金银莲花(N. in-dica),茎不分枝,花多达10朵,白色。分布于吉林、江苏、安徽、台湾、广东、云南等地,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东部也有分布。水皮莲(N. cristata),植株较小,花冠裂片内具一纵褶达中部以下。分布在江苏、湖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荇菜

别名水镜草。水生草本。须根细长丛生。茎细弱。叶漂浮于水面,互生或近于对生,圆形。伞形花序腋生,花瓣五枚,黄色。果椭圆形。种子多数。博斯腾湖、布尔津河、伊犁河等处分布较多。具有清热利尿的功能。药用全草。主治痈疽、蜂蟞、糖尿病等病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