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机电排涝站
新中国成立后, 排涝工程由机排发展到电排。70年代以来,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 沿江滨湖地区建立不少电力排涝站。到1995年, 全省机电纯排面积174千公顷, 排灌结合68千公顷。
(1) 锣鼓山大泵电排站: 位于余干县康山大堤锣鼓山, 承担排水面积304平方公里, 装机22台、7 260千瓦, 设计排水流量68.4立方米每秒。泵站由厂房、挡水墙、渠系等组成。1966年5月动工, 1968年加固,1979年4月全部建成。
(2) 红旗大泵电排站: 位于南昌县红旗联圩八字脑堤段, 装机3台、4 800千瓦, 与圩区原有数十座排涝站联合运用, 构成红旗联圩排涝网络。圩区面积395.89平方公里, 内有4条主要河港。大泵站于1978年12月动工, 1980年10月泵房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982年建成运行。
(3) 药湖电力排涝站: 位于锦江下游丰城市药湖围垦圩堤司家村旁。药湖集水面积375平方公里, 地势低洼。1961年, 丰城、新建两县 (市) 修筑药湖堤20.5公里。1970年开挖药湖导排工程, 至1977年冬,完成上塘、圳头两条排水主干道和23条支渠, 共长137.6公里。1978年11月兴建电力排涝站, 1983年9月建成, 装机6台、4 800千瓦, 排渍面积131平方公里。
(4) 姚坊电力排涝站: 位于万年县梓埠联圩, 圩区面积192.5平方公里, 湖泊密集, 农田8.47千公顷易受洪涝灾害。1966年前, 圩区已建有小型机电排涝站10余座, 总装机2 488千瓦。1974年3月10日, 万年县兴建姚坊电力排涝站, 装机3200千瓦, 与原有排涝设施联合运用, 1978年7月建成投产。
(5) 青山湖电力排涝站: 位于南昌市富大有圩,圩内青山湖集水面积51平方公里。排涝站站址在青山闸下游60米处, 排涝标准按20年一遇内涝水位设计,安装轴流泵5台、4 000千瓦。电排站主体工程包括主厂房、进出水道、前池及变电站等。于1980年9月开工, 1981年9月10日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