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区域分布
地表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是:
(1)东南部长白山区。土地面积7.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6.8%。包括浑江、延边地区和通化地区东部,降水量与径流量丰沛,多年平均径流量达237.45亿米3,占全省产水总量的66.6%。
该区南部为鸭绿江流域,平均产水模数达47.35万米3/平方公里,是全省的最高值。松花江上游,产水模数为40.3万米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75.42亿米3,向西流入白山水库。牡丹江流域,产水模数为28.90万米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0.9亿米3,向北流入黑龙江省境内的镜泊湖。图们江与绥芬河流域,产水模数顺次为22.92万米3/平方公里和18.0万米3/平方公里。图们江为中国和朝鲜两国界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上游江段(南坪水文站以上),为16.8亿米3,到下游江段(圈河水文站),增至69.2亿米3,其中中国境内的产水量为51.9亿米3,约占总水量的75%。
(2)中东部低山丘陵区。土地面积为4.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2.8%,包括吉林地区、辽源地区、通化地区西部,长春地区东南部和四平地区东部。主要属松花江流域,仅西南角为东辽河流域上游部分。此区降水量与径流量较丰富,产流量为98.85亿米3,约占全省产水总量的27.7%。产水模数自东向西递减,东南部辉发河流域为15—30万米3/平方公里;西南部东辽河流域为12—15万米3/平方公里,伊通河上游为10—15万米3/平方公里;中部松花江沿岸为10—30万米3/平方公里,饮马河上游为10—25万米3/平方公里;北部拉林河上游15—35万米3/平方公里。区内主要汇流的干流河流是松花江和辉发河。松花江干流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在桦甸县红石砬子水文站为81.2亿米3,吉林水文站为133亿米3,至德惠县松花江水文站达143亿米3。辉发河干流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在海龙水库为1.01亿米3;海龙水文站为5.27亿米3;辉发城水文站为15.8亿米3,下游桦甸县五道沟水文站为26.4亿米3。
(3) 中西部丘陵平原区。土地面积为3.0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5.8%。区内耕地面积186.3万公顷,占全省耕地的35%。包括长春地区、四平地区和白城地区的东部边缘,是省内工业、农业耗水量最多的地域。区内产流量少,仅16. 69亿米3,但区外上游来水量丰富,多年平均为160多亿米3,约为区内产水量的10倍。
区内产水模数在1—12万米3/平方公里之间,自东向西递减。主要河流有拉林河、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东辽河和招苏台河。各河径流水量主要来自上游。拉林河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界河,扶余区蔡家沟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2. 6亿米3,其中出区水量为12.7亿米3,约占39%。松花江干流德惠县松花江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143亿米3。由于上游有丰满水库的调蓄,年内各月流量分布较均匀。其他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饮马河德惠县四马架子水文站为6.69亿米3;伊通河农安水文站为2. 57亿米3;东辽河双辽县太平水文站为5.61亿米3;招苏台河梨树水文站为0.445亿米3。
(4) 西部平原区。土地面积4.6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4.6%。区内耕地面积169万公顷,为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1.6%。处于省内需水量较多的农业、牧业区。此区降水量小(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370—450毫米),风沙大、产流小。产流模数在1万米3/平方公里以下,全区年产水量仅3.58亿米3,是全省地表水产流量少的地区。区内河流有松花江、嫩江、拉林河、洮儿河、霍林河和西辽河等。洮儿河洮南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2.2亿米3。嫩江下游段与嫩江河口至拉林河口间的松花江为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界河,水量最丰,嫩江大赉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高达215亿米3。松花江环绕扶余区的南、西、北三面,东北侧又有拉林河汇入,南面江段的扶余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51亿米3,北面江段的下岱吉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71亿米3。此外,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霍林河已基本上无水量入境,西辽河径流量也大减(1954—1965年期间平均年径流量为16.76亿米3,1966—1980年期间减为1.54亿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