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40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40年 1940年1月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于4日在延安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推选吴玉章为主任。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报告,提出了“民主主义内容”与“民族形式”结合问题。 2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3日在重庆召开诗歌座谈会,讨论如何推进诗歌运动问题。 3月文学家蔡元培于5日在香港逝世,终年72岁。 4月《战国策》半月刊在昆明创刊,由林同济、陈铨、雷海宗编辑,提倡以法西斯思想为本的文艺理论。 5月《文学月报》刊出“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特辑”(1卷5期)。 6月重庆《新华日报》于9日召开“民族形式”座谈会,座谈会记录发表于7月4日《新华日报》。 8月主要发表杂文的《野草》月刊于20日在桂林创刊,由夏衍、孟超、秦似、聂绀弩、宋云彬等编辑。 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改组,撤销第三厅。郭沫若辞去第三厅厅长职务。 10月由丁玲、舒群、萧军发起的文艺月会于19日在延安成立。 11月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由郭沫若任主任,阳翰笙任副主任。 12月沙汀发表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抗战文艺》6卷4期)。 ☚ 1939年 1940年 ☛ 1940年 1940年诗人马君武逝世,终年59岁。 ☚ 1940年 1941年 ☛ 1940年 1940年1月台湾文艺家协会的机关刊物《文艺台湾》创刊发行,西川满任主编及发行人,台湾方面任编辑委员的有张文环、龙瑛宗、邱炳南、黄得时。 3月黄宗葵创办日文综合性月刊《台湾艺术》。 12月李献璋编选的《台湾小说选》遭到日本当局禁毁。 ☚ 1939年 1941年 ☛ 最初的失败/微波辞/祖国进行曲/尘土集/潮来的时候/自画像/洞箫怨/残叶诗集/人民之歌/边塞集/江南曲/伊兰布伦/淮上吟/金筑集/季候风/离失集/未来底春/向太阳/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无月夜/呜咽的云烟/我站在地球中央/难民行/向五月歌唱/木厂/旷野/越风/守卫/祖国的吼声/夜之歌/远征行/红蔷薇/土地集/不死的荣誉/夏夜短曲/路/人民/春怨集/慰劳信集/五十五首诗 ☚ 日月重光 最初的失败 ☛ 街头集/胜利的曙光/去来今/四十年代/南行杂记/西流记/秉烛谈/吴钩集/陈迹/怀祖国/我们十四个/雾及其它/麦地谣/昼梦集/生活杂写/江淮战地随笔/火花/山谷野店/火花/河山痛忆/投影集/激流中的水花/身价集/见闻一斑/樱花和梅雨/怀旧京及其他/粤北散记/天才的悲剧/华发集/新事论/萧红散文/说大/卑官散记及其他/慧剑杂文/洗炼/黑白集/抒愤集/流浪的一年/百花洲畔/夏虫集/回忆鲁迅先生/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青弋江/从东北来/囚绿记/西星集/破戒草/“民族形式”商兑/牧之随笔/晦明/海的彼岸/华北敌后——晋察冀/鄂南随军记/突围记/红豆的故事/现代女作家小品选/消长集/第二年/闲话/新语林/空谷歌声/杂草集/拾掇之心/生长在战斗中/平屋随笔/圣陶随笔/随踪琐记/市楼独唱/屠龙集/随军散记/大别山荒僻的一角/吾家/短长集/圣者底血迹/战地三年/海外的鳞爪/闸北七十三天/古屋/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杂感之感/杭州沦陷之前后 ☚ 战地归来 街头集 ☛ 1940年中华民国29年·庚辰物理学钱伟长和美国人J.L.辛格提出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化学庄长恭致力于生物碱结构的研究,从中药汉防己分离出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并阐明其结构,在中国首创用微量方法研究有机结构及其合成。 天文学程茂兰用大陵五型食双星的分光度测量,获得正确结果,否定了当时流行的光速与波长有关的理论。 地学中国地理研究所设立大地测量组。 生物学6月,陕甘宁森林考察团考察边区森林资源,采集标本200余份,约300余种。 农学延安光华农场成立,开展作物品种引种和栽培技术、牲畜饲养繁殖及疫病防治等试验,成为陕甘宁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中心。 工程技术李国豪发表 《悬索桥按变位理论的实用计算》论文,解决了建造悬索桥时所承受压力难以计算的问题。 其他西南大后方2万余科技人员为发展内地工业作出贡献: 水利专家勘测了45条河流,建立了一批水电站;地质学家勘探、开发了石油矿藏,化学专家研制出酸碱、橡胶、甲醇、丙酮、电石等一大批化工产品。 1940年数学绍司威尔[英]提出求数值解的松弛方法。 物理学科斯特[美]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感应加速器。 化学麦克米伦[美]与艾贝尔森[美]及西博格[美]与沃尔[美]分别用中子和氘轰击铀,发现第一个超铀元素——第93号元素“镎”,后又得到第94号元素“钚”。 天文学雷伯[美]建成直径9米的抛物面天线射电望远镜,用以接收来自空间的无线电信号,证实银河系方向发来的射电强度最大。 地学斯莱特[美]开创地核的磁性研究。 生物学C.荣格[瑞士]《性格的解释》作为生物教材出版。 医学V.D.威尼奥德[美]分析出维生素H。 工程技术美国研制单旋翼直升机——VS-300试飞成功。 1940年中华民国29年·庚辰文化3月5日,蔡元培去世。 政法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经济国民党政府成立全国粮食管理局,实行粮食征购。 军事2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地区与日军激战时牺牲。 1940年文化苏联肖洛霍夫完成《静静的顿河》。 政法5月10日,希特勒突然进攻西欧,英国舆论大哗。一贯推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内阁被迫辞职。同日,由丘吉尔组成战时联合内阁。丘吉尔表示:要同德国作战到底,不惜一切去争取胜利。 经济苏联在内地兴建一批钢铁、煤炭、石油基地,供应苏军武器和装备。苏联的军事拨款提高到全年预算的32.2%。 军事4月9日,德国出动14万人、近千架飞机突然进攻丹麦和挪威。德军在4小时内占领了丹麦;挪威军队得到英、法军队的支援,对德军进行抵抗。6月初,英、法联军撤离挪威。6月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 1940(民国二十九年)1月1日将交通部所辖川桂公路运输局、川滇公路管理处与财政部所属之复兴公司运输部合并为中国运输公司,是日正式营业。“该公司专办西南各公路货运与国际贸易运输事宜”。1943年并入西南公路运输局。(387,244、234页; 197,345-347、352-353页) 1月11日由刘鸿生等筹建的中国毛纺织公司在巴县李家垞正式成立。官商合办,资本400万元,绝大部分为官僚资本投资,刘仅占1/8。从国外订购的机器、车辆途经缅甸时,因日寇侵入缅甸,有的未能运出,绝大部分在腊戍被敌人毁坏,损失惨重。直到1942年春,一部分器材才陆续到厂。1942年7月开工。1943年11月改名为中国毛纺织厂特种股份有限公司。1942—1945年盈利额稳步增长。抗战胜利后,物价下跌,市况衰疲,公司业务萎缩。1946年8月调整外汇价格后,货价陡增,市场恢复,1947年产销好转,公司增添设备。此后通货急剧膨胀,市场投机转盛,产销上升。1948年后,市场经济混乱,经营趋于困难,1949年陷于减工收缩状态。(135,186-200、342-356页; 《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103页) 1月26日1939年7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通知日本大使堀内谦介,宣布废止1911年2月21日签订的 《日美商约》。这就消除了对日实行禁运的法律障碍,是走向实行禁运的重要步骤。是日,《日美商约》 废止,日美正式进入无条约状态。(389,200、202页;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55页; 420,286页) 1月经济部公布 《钢铁业管理规则》。“钢铁之管理事务,由经济部会同军政部组织管理委员会办理之。”(193,48-49页) 2月资源委员会收购陕西酒精厂,将其设备拆迁至四川资中,于1938年5月设立资中酒精厂。至此,该厂机件安装完毕,正式开工出货。(372,100页) 3月1日国民政府发行军需公债国币12亿元。同日发行建设金公债,包括英金公债1 000万英镑,美金公债5 000万美元。可以用外币或法币(按官价折算) 购买。由于对国民政府信誉已失掉信心,两公债以失败告终。(189,463-464页; 357,96页) 3月18日为了改变公路交通各自为政、极为混乱的局面,蒋介石决定调整运输机构,在军事委员会下面设立运输统制局,以参谋总长何应钦为主任委员,接管交通部的公路运输业务,所有军、公、商的车、船、驮马等一切运输工具,由运输统制局统一指挥调度使用。任何机关的物资运输、车辆调配,都要报由运输统制局处理。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及公路运输总局均并入此局。1943年5月,撤销运输统制局。(393,275页; 207,485、487、491页;390,224页;197,347页) 3月27日、30日四联总处理事会决议通过 《经济三年计划》、《金融三年计划》。又于4月9日通过 《经济三年计划实施办法》、《金融三年计划二十九年度实施办法》。(404,82页) 3月30日四联总处提出在西南、西北设立金融机构216处,分3期推进,限于1941年年底全部完成。截至1942年年底,四行在西南、西北共设立分支行661处。(404,81页) 3月苏联援华物资从苏境经霍尔果斯、迪化到达兰州,在此交接。中国对苏出口物资也在此交接。是月,改在猩猩峡交接。1942年年末,中国政府与苏联通过新疆的易货贸易,几乎完全停顿。甘新国际运输线随之冷落。(390,289-290页) 3—6月底川中公路自内江经自流井、荣县、五通桥以达乐山,长201公里。1940年3月动工,6月底打通。(393,312页;207,471页) 4月20日中(中国方面出面的是纽约世界贸易公司) 美签订 《华锡借款合约》,美国进出口银行贷给中国2 000万美元,年利4厘。中国用复兴公司向美国出售之4万吨华锡(每吨3 000磅,纯度99%) 之净收入偿还。中国不得用这笔借款购买美国依据1939年中立法案所禁运之军械、火药及军用品等,但可购买纯粹商用飞机。中国用这笔借款购买之农产品及工业品应悉数交由美国注册之商船装运。(103,1156-1158、1151页) 4月山西开始实行田赋征实,每两正银征小麦一官担,或杂粮一官担五斗。产粮区征收粮食,产棉区征收土布或棉花。(朱玉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田赋征实与粮食征购》,载 《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 1963年第1期; 王洪峻: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粮食价格》,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170页) 5月1日根据财政部指示,将中国茶叶公司资本增至1 000万元,并强行退出商股以及各省及中央信托局之官股。于是中国茶叶公司成为直隶于贸易委员会属下、全数资本由国家注资的国营专业公司。公司的英文名称从China Tea Co.,Ltd. 改为China National Tea Corporation。从7月起,正式管理全国茶叶的统购统销事宜。原贸易委员会和富华贸易公司属下各地的办事处所经营的茶叶贸易业务全数交由公司接收办理。(《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120-121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 9辑,106页) 5月17日由川康黔火柴工商业联合会与大中华火柴公司发起组织的中国火柴原料公司成立,资本100万元,先收足半数。资本不够需要,乃呈请财政部借款200万元。财政部则坚持加入官股。最后屈服于财政部的压力,于1941年4月20日接受财政部加入官股100万元,公司变为官商合办。同年5月22日,公司改名为 “中国火柴原料厂特种股份有限公司”(即由政府机关组织、准许本国人或外国人认股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9人,官5商4。公司复先后向四联总处及中国国货银行贷款100余万元。1941年11月在长寿建成制造工厂,开工出货。1942年8月于贵阳建厂。因日军一度侵入贵州省境,贵阳厂于1944年11月下旬停工。1943年1月在昆明建厂,同年开始生产。1944年官僚资本通过商股名义增资,加强了对董事会的控制。在外国原料进口中断的情况下,此厂的建立对火柴工业的生产起过积极作用,但也与火柴专卖公司联手加强了对火柴工业的控制。1944年公司盈余6 620余万元,状况颇佳。抗日战争胜利后,物价狂跌,情况剧变,公司陷入严重困难。1945年9月,昆明厂结束,长寿厂大量裁遣员工。随后,美货火柴原料如氯酸钾、赤磷等大量来华倾销,公司把经销美国火柴原料作为主要业务,实际上成了美国化工厂的推销机构。1948年11月14日,经过拍卖,以低廉的价格收买了官股,企业改为全部民营。1948年后,物价狂涨,市场混乱,长寿厂于1949年全部停工。(135,164-182、333-342页;196,69页) 5月申四渝厂第二工场建成开工,将自武汉迁来的5 000纱锭迁装。(132,215页) 6月11日中英双方就天津存银问题换文:(一) 现存天津交通银行所有银币及银块,应仍继续存于该行,并由驻天津英国总领事代表该行总管理处及中国政府加封。(二) 非与交通银行及中国政府商议,不得移动其全部或一部。中国对于天津英租界存银的主权、支配权基本得到尊重。(103,1162页; 吴景平: 《抗战时期天津租界中国存银问题》) 6月12日宜昌陷落。中国军队一度克复,6月17日再度陷落(376,中卷,518 -519页) 四川通过长江从中游获取物资的运道被截断。 6月21日6月17日,法国向德国投降。是日,法国政府向日本屈服,封闭滇越铁路这条中国运输援华物资的主要交通线。(387,255-256页) 6月中福公司联合办事处分拨机器,投资98万元,与资源委员会和财政部盐务总局在威远县黄荆沟合办威远煤矿。此矿原为川康盐务管理局土法经营,以供给自流井制盐燃料。由于缺乏设备,管理落后,产量一直不高。中福投资后,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生产形势有较大变化。(325,233-234页; 《孙越崎传》,138页; 396,433页) 7月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了第一道禁运令,把三类物资列入颁发出口许可证的范围: 一,一切武器弹药、军事装备; 二,所谓 “非常时期战略物资”,包括铝和镁在内的原料; 三,飞机零件、装备、附件、光学仪器和金属加工机械。但命令没有包括日本最需要的石油和废钢铁。(389,202页) 7月5日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通过 《严防官僚资本主义之发展以免影响民生主义之推行案》。“抗战以来,我国有一奇怪的现象,即官僚资本主义之长足发展”。“今官僚资本主义之所以凭藉者,一为政治的地位,二为政治的权力,三为政治的运用。因利乘便,强取豪夺,方法之妙,叹为观止矣。……故严防官僚资本主义之发展实为目前一重大问题”。提出的办法有四: 一、严禁官吏经营商业; 二、切实实行战时利得税; 三、凡企业之有独占性质者,由政府经营之,其中由私人经营者,由政府逐渐收回; 四、明定统制范围及职权,并严防其弊病。(192,41-43页) 7月18日英国政府屈服于日本的压力,在东京签订 《封闭缅甸公路的协定》,规定自1940年7月18日起,禁止军械、弹药、汽油、载重汽车及铁路材料,经缅甸运入中国。禁运定为三个月。缅甸禁运之货物,香港亦予禁运。英国封闭滇缅路又一次助长了日军侵略,引起了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反对,苏、美先后提出指责,英国人民也要求重开。在此期间,日本加入德意轴心,威胁缅、印及太平洋英国属地。10月18日,英国重开滇缅公路。(137,下卷,第2分册,145-147页; 390,270-271页) 7月2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对航空燃料、润滑油和废钢铁等的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没敢禁运石油,生怕促使日本向东印度群岛推进。7月26日白宫发布的公告中的废钢铁只限于第一号高熔度废钢铁,这一品级只占日本废钢铁采买量的15%。(389,203 -204页; 420,295页) 7月四联总处成立全国储蓄总会,蒋介石亲自出马任总会会长(404,94页) 8月3日1940年春各地粮价陡涨,入夏以后,涨势尤烈。国民政府于是日设立全国粮食管理局,以统一筹划粮食的产销储运,并调节其供求。1941年粮食管理局撤销。(寿进文: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问题》,40页; 207,683页; 404,92-93页) 8月7日中原公司、福公司修正 《合资经营合同》,两公司合资期限展长25年,自1940年2月1日起算。(325,235页) 8月11日平价收购处公布 《放纱收布办法》,以定量的棉纱供给生产者,加工成布后,推向市场,增加布料供应。(《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122页) 8月13日行政院颁行《进出口物品禁运准运项目及办法清单》,在进口方面,对于粮食、花纱布、五金、机器、交通器材、通信器材、水泥、燃料、医药用品、化学原料、农业除虫药剂、食盐、酒精、麻袋、电工器材及教育文化用品,“不问来自何国及来自国内何地,一律准予进口”。此法令的颁布标志着国民政府开始承认从沦陷区输入必需品的合法性,所谓 “来自国内何地”其实是允许自沦陷区输入物资的委婉说法。(608,148页) 9月1日在重庆成立驿运总管理处。“将各已设车驮运输所一律改称干线,仍由中央办理”。所有驿线,通称支线。“驿运范围扩大,遂取驮运而代之矣。”1940年度的驿运干线有: 川黔线(自重庆经贵阳以迄马场坪)、黔桂线(包括马场坪至金城江(河池) 陆运线以及三合至柳州水运线两段)、川陕线(陆运自重庆至成都,水运自重庆达广元)、陕甘线(辖广元至宝鸡及天水至双石铺两段)、泸昆线(泸州至昆明,并辖泸州至叙永水运线)。1941年度的驿运干线有: 陕甘、川黔、川湘水陆联运线(这是宜昌失守后川湘之间的重要水陆联运交通线。自广元沿嘉陵江经重庆入长江后,分两路,一经涪陵至龚滩,利用水运; 龚滩至龙潭,利用驮运; 龙潭经沅陵至常德,利用水运; 一由重庆经涪陵至彭水,利用水运; 彭水经酉阳至龙潭或沅陵,利用川湘公路车运,龙潭或沅陵至常德,利用水运。1942年9月成立川陕川湘水陆联运总管理处)、川陕、黔桂(1941年8月结束)、泸昆、川鄂(自万县至恩施)。1942年的驿运干线有: 川黔、陕甘、甘新(自天水经兰州至猩猩峡)、川陕、泸昆(207,640-646、623页; 390,346页。两书所述驿运干线有出入,此处从207)。自1938年10月公路水道交通会议提出利用人力畜力开展驮运,至1945年年底驿运撤销,前后共计7年。在抗日战争时期运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驿运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自1940至1945年,驿运干线历年完成的运量达1 338 000吨。(390,355页;385,239-240页) 9月25日1940年9月22日,法日签订越南军事协定细则,日军进驻北越。25日,日军6 000人在海防登陆,占领谅山,进驻滇越铁路线,中国从此不能利用越南港口。西南国际路线中断。为防止日寇北犯云南,中国政府于同月拆除河口至芷村段(148公里),同时破坏河口大桥和一号隧道。(387,265页;318,76页) 9月26日美国宣布从10月16日起管制各种等级的废钢铁出口。但没有一个部门负责此事,致使日本在以后三个星期内乘机大量购买。直到1940年10月中旬,美国才开始筹建负责经济制裁问题的经济国防委员会,这一委员会到1941年7月31日才正式成立。至于对日本进行战争所必需的石油是否实行禁运,仍然在英美的讨论之中。自1940年7月26日至1941年1月15日,美国已对日本发出7百万桶汽油的输出许可证,在此期间,有3百万桶实际已经输出,约为1936—1939年平均出口量的1/3。(417,356、360、399、407页) 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 《同盟条约》。(381,83页) 9月宜昌沦陷后,招商局和民生公司举办川陕、川湘水陆联运,经营由衡阳至重庆水陆联运业务及重庆至广元循嘉陵江水道运输。川湘联运,湖南境内必须经过酉水,险滩太多。1940年11、12月在酉水上成立5个绞滩站。1940年12月,交通部决定将川湘、川陕水陆联运总管理处改为交通部特许官商合办川湘、川陕水陆联运公司。1942年6月,交通部将招商局及民生公司股份退还,成立川湘、川陕水陆联运总管理处,并下设川湘联运处及嘉陵江运输处,改为国营。从1942年6月至1943年8月止,共运货56 318吨。(385,237页) 运输货物以军粮、食盐、棉花、砖茶、水泥、兵工器材、桐油为主。(207,637页; 390,247-248页;321,486-487页;322,196-197页。各书略有出入。) 约9月大华纱厂在四川广元开办之分厂开车,有纱锭1 200枚,每日可出纱一大包余。只开日班。(145,349页) 10月1日福建田赋改征实物。(秦柳方: 《闽浙两省田赋征收实物的剖视》,见 《[中国农村] 论文选》,388-389页) 10月22日中美签订 《钨砂借款合同》,美国进出口银行借给中央银行2 500万美金,年利4厘,以中国运销美国之钨砂(自签订合同后,5年内中国向美国出售3 000万美元的钨砂) 所得之 “净收益”作为担保。中国不能用这笔款购买军械、军火或军用品;用这笔款在美国购买原料或成品时,必须悉数交由美国注册之船只装运。(103,1164-1165、1168页) 11月13日行政院第409次会议通过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孔祥熙所提 《拟请准各省田赋酌征实物,其征率分别专案核定》 案。“田赋在昔原从实物征收,今各省中既有粮价飞腾情形,则适应时势所需,平衡民众负担,自可恢复旧制,由各省酌征实物。”“田赋征收实物之目的,在统筹战时军糈民食,兼寓有收缩货币流通数量平抑物价之意。”(189,175-176页;188,148页;404,93页) 11月川康公路(自成都经雅安而达康定,长374公里) 全线打通。(207,471页) 12月1日财政部颁布 《糖类统税征收暂行条例》,开征糖类(红糖、桔糖、白糖、冰糖、方糖、块糖,其他糖类经财政部核准者) 统税。“按照产地附近市场之批售价格核定完税价格,征收15%。”(189,18-20页) 12月17日浙江省政府会议决定自1941年起田赋以实物形式征收。(《 [中国农村]论文选》,389-390页) 12月18日苏联军火船装载300门炮、2 000挺机枪、70万发炮弹、4 000万发子弹,总计5 000余吨武器东来,适逢广州失陷,越南又不允靠岸,乃改驶仰光卸货。是日,第一批武器经滇缅公路运到昆明,回程运载我国钨砂、猪鬃出口。(《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206页) 12月31日美国规定,从是日起,包括铁矿、生铁、许多铁合金以及半成品的钢产品的出口必须得到许可证,钴、锶金属和矿石、金刚砂与合成工业金刚石工具的出口则从1941年1月6日起必须获得许可证。到1941年1月初,美国已对纯铜、黄铜、青铜、锌、镍和钾碱以及用这些原料制成的产品实行出口管制。以后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些项目添加到禁运名单上去,如铅、黄麻等。(417,399-400页) 12月资源委员会收购新威炼铁厂,改名威远铁厂。1942年12月开工,当年产铁18吨,1943年产铁1 695吨,1944年1 913吨,1945年1 468吨,共5 094吨。(207,333-334页; 《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199页) 1940年1938、1939这两年,大后方农业获得丰收,15省的农业产量较战前1931—1937年的平均产量增加8%,农产品价格上涨较慢。以1937年1—6月价格指数为100来计算的话,1939年12月重庆当地商品(主要是粮食和原料) 价格指数为221,从其他各省输入的商品为578,进口商品为1 054。这对制约1938—1939年物价上涨起了很大作用。是年,大后方粮食大幅度减产,夏粮较上年减产20%。特别是成都平原因春寒及春旱,小春粮食作物减产,市场粮食供应形势顿为紧张。虽说冬麦产量与上年持平,但1940年农产品总量还是降低了10%。重庆大米价格指数从5月的213上涨到12月的1 004。1941年粮食产量继续下降,较战前平均再降低13%。粮价上涨速度加快了。以1939年6月重庆价格指数为100来计算的话,1941年6月当地商品价格指数为1 303,来自外省的商品为1 101,国外进口商品为1 520。(357,2、10、17、18、119页; 此书英文本,13-14、29、36页;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27、47、48页) 1月1日伪满洲中央银行制定实施 《满洲中央银行职员义务储金规程》,强制该行行员在储蓄部逐月储蓄。(158,288、454页) 1月7日设立于蚌埠的伪安民银行开业。(380,137页) 1月30日伪满洲中央银行指令各分支行,抓紧 “清理”春耕贷款及商工、农民、农地的复兴贷款,争取在本年农产品登市时期收回所有贷款。(158,454页) 1月31日设立华北电业股份公司,对华北地区各主要电厂进行统制经营和管理。它是中国特殊法人资格的 “中日合办”企业,资本1亿元,“中”日各半。日方由华北开发会社出资3 000万元,东亚电力兴业会社(日本各电气公司组建的专门从事在华电力事业的会社) 出资2 000万元,“中”方由伪临时政府和华商出资,设总社于北平。(116,544页; 370,188页; 412,754页) 1月华中的面粉厂和经营小麦、面粉及其副产品的日华商社共同组织华中制粉组合联合会,其任务是: 在兴亚院华中联络部的指导和监督下,调整华中各地小麦、面粉及其副产品的供需关系,同时努力保持华中地方对日本国内及华北、蒙疆、伪满、南洋等地购售渠道的畅通。(380,500页) 2月24日伪中亚商业银行在上海成立,5月10日正式开业,资本额为伪华兴券500万元。(380,139-140页) 2月25日“中日合办”的中华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其业务范围为: 长江及中国沿海地区航运业; 与上述航运业有关的码头仓库业; 上述各项事业的附带事业的经营; 向上述各项事业投资及贷款。日方为该公司规定了许多特权,如: 公司在业务上有必要时,可以征用他人之房屋、土地或其他物件; 可强制收买他人总吨数500吨以上之船舶; 对小船舶公司有统制之权等。1943年,该公司已拥有船舶153艘。(380,341-342、376-377页; 198,1106-1109页) 2月由日本在华纺织同业公会上海支部、日本棉花同业会、上海制棉协会、落棉协会4个组织联合成立华中棉花协会,作为华中沦陷区棉花的统制收购机关,它最主要的任务是负责收购向日军交纳的棉花。(380,501页; 黄美真:《1937—1945: 日伪对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沦陷区的物资统制》,94页,载 《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1期) 3月12日山东煤矿产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总公司设青岛,在博山、济南、北京、东京设支店。资本300万元,山东矿业公司占投资额的50.3%,胶济铁路沿线各矿占49.7%。它的业务是 “胶济铁路沿线煤的生产、运销、分配的统制; 煤的开发、复工与改良; 金融技术之协助,供应品之供给及其附带的事业范围”。在日帝的威迫利诱下,博山40家中小民营煤矿都参加了山东产销公司,自此之后,这些煤矿的产销完全纳入 “山东产销”的掠夺计划中(353,286-289页。据佟哲晖: 《战时华北矿业》,19页,载 《社会科学杂志》 10卷1期,1948年6月,此公司成立于1940年4月1 日)。“经由此公司,山东矿业株式会社能够全面统制胶济路沿线煤矿业及其相关事业之经营。”(419,224页) 3月18日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发表声明: “我军拟以从来管理之华方财产,尽速移交与中国政府(指汪伪政府),由中国政府交还于合法之所有者。其属敌产或业主不在者,则移归政府管理,以图其发展”。第一批解除军管理的工厂,除民丰纱厂和大成纱厂是由汉奸头目张啸林经过土肥原疏通关系解除军管理外,其他各厂在解除军管理后,或为日方强行收买、租借,或为 “中日合办”,其管理权和经营权仍在日方控制之中。1940年 “返还”之20家军管理工厂,有6家为强制租借,其余14家 “系属全部毁坏之工厂,无受托者”。返还与不返还无甚两样。自1940年10月30日起至1943年7月28日止,先后13次将华中方面军管理华商工厂全部解除完毕。(380,410-416页; 132,112页) 3月22日日伪共同出资军票2 000万元在汉口成立伪中江实业银行,5月5日正式开业。所有业务进出一律使用军票。(380,138页) 3月23日伪满政府公布 《兴农合作社法》。7月1日,在1934年成立的金融合作社和1937年成立的农事合作社基础上成立了兴农合作社中央会。省联合会、县旗、市合作社亦相继成立。日伪把它当做实现农业增产的核心组织。农产物交易场由兴农合作社管理。在农民交售粮谷时,任意压等压价压低数量,百般刁难。农民需要的各种物资也由合作社配售,合作社把各种残次农用物资以高价强迫卖给农民。农作物的种植也由合作社控制,种什么作物,种多少,都需要得到合作社的批准。粮谷出荷的数量、时间及奖惩办法,也都由合作社确定。农民称兴农合作社为 “倾农合作社”。(157,468-497页; 379,160-161页) 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同日成立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以王克敏为委员长,下辖山西、河北、山东三省。(376,中卷,642页) 3月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将原临时政府实业部直属的中央农事试验场改为华北农事试验场。(370,235页) 4月9日伪满洲中央银行根据伪经济部 《日元资金调整实施纲要》 的规定,对拟向日本汇出10万元以上资金者,令其与伪满洲中央银行事前协议; 对主要公司拟向日本汇款时,令其向伪满洲中央银行提报汇款计划。(158,257-258、454页) 4月日本宪兵司令部将广州市内进口、销售和修理收音机及零件的专利授予福大公司(台拓子公司) 等5家日本商号。(384,147页;607,83页) 5月10日伪广东省政府与伪广东市政府成立。(607,81页) 6月15日从是日起,在伪满洲国内禁止买卖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券、伪蒙疆银行券。同时,在华北亦禁止收、付元系通货(即日本银行券、台湾银行券、朝鲜银行券、伪满洲中央银行券)。(158,455页) 6月19日在日本自1939年6月14日起对天津英、法等国租界实施了一年的封锁后,尽管中国政府作出种种努力,仍无法阻止英、法政府最终向日本作出妥协。是日,英国背弃墨迹未干的6月11日中英关于天津存银的换文,与日本在东京达成天津英租界问题协定:(1) 允许伪华北联银券在租界里流通;(2) 现存于天津交通银行之银元及银块,应由天津英日两总领事共同加封,继续存放于该行内;(3) 同意与日本合作取缔在租界内的中国抗日份子。同日,法国维希政府在没有同中方达成谅解的情况下,与日本达成与英日协定内容相同的关于天津法租界存银的协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天津租界,攫夺中国巨额存银达5 700余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940年6月日本与英法分别商定并交由国际机构保管的华北救济金共450万元,中国银行名下2 187余万元,交通银行名下2 642万元,河北省银行名下425万元。这些存银绝大部分都拨付给了日本直接控制下的伪联合准备银行和华北政务委员会。(370,154-155页; 吴景平: 《抗战时期天津租界中国存银问题》) 6月20日伪满政府公布 《物价及物资统制法》,全面强化物资统制。主管部大臣得指定物品之贩卖价格,买卖经手费,转卖差益金,制造、加工或修理之承揽费或赁贷费,无论何人不得超过所公定之价格、费用或差益金。该法还规定物资的收购和分配也全部由国家统制。物资统制的核心就是动员一切物资为战争服务。(157,62-63页;379,17、131页) 6月24日伪满洲中央银行通令各分支行,贯彻执行 “对华北卖汇集中于总行”的政府命令,进一步推行外汇资金集中制。“本行对华北汇兑,不论其金额大小,概由总行办理。”(158,276、455页) 6月25日伪满政府为限制以生金、合金或赤金为主要材料的商品买卖者之买卖活动,采取金店营业许可制,限于本年二月以前向伪满中央银行提出 “许可申请书”。经伪经济部及满洲中央银行联合审查,对呈报的1 080件批准了585件,并于本日发给了营业执照。(158,456页) 6月26日日伪在华北公布新统制办法。“凡欲向日本及满洲以外之地区(华中及第三国) 订购货物进口,须得联银(伪联合准备银行) 之认可,惟订购粮食(包括小麦、面粉、米粟、高粱、玉米) 等进口,可不经联银认可。凡输入粮食以外之货物而未经联银认可者,联银不供给其进口外汇。”(173,1002页) 6月伪满洲国经济部通令全国各银行,按 《康德七年(1940年) 度资金计划调整纲要》对贷款全面加以限制,即倒买、倒卖所需资金,非紧急需要之资金,违反国策之资金不准贷放。过去利用银行外的资金,现在要改用银行贷款者不予贷给等。(158,455页) 7月1日华南日陆军特务部机关长矢琦下令伪广东省政府,所有伪粤府之税收,概须以军用票为本位。(384,158页) 7月11日伪满经济部再次修订《汇兑管理法》。修订的重点是: 限制在伪满国内使用外国货币,限制输入外国通货,降低入境者携带现金限额。(158,456、273页) 7月22日1937年10月,井陉煤矿已成了 “中日合办”。井陉周围的正丰、宝昌煤矿也被兴中公司以低价收买。是日,日寇将该矿与正丰、六河沟三煤矿及石家庄炼焦厂合并,改组为井陉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资本3 000万元,其中华北开发会社与贝岛财团现金出资1 400万元,现物出资250万元,占资本总额的55%,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现金出资100万元,现物出资1 250万元,占资本总额的45%。日产焦炭用煤2 500吨,其中3/4资敌利用。(374,105页;370,45、200页;173,568、722、621页;396,392-394页) 7月26日日本在华北实施对全部输入贸易的许可证制度。凡要从国外(包括日本、第三国以及伪满洲国等) 进口商品,进口商不得以法币或其他货币直接支付,而必须从伪联合准备银行买进外汇支付,且该项买进的外汇又必须以出口比该项外汇高出10%的商品来抵偿,方能获得伪联银准予输入物资的 “许可证”,物资才准输入。来自华中的物资,虽不必兑换外汇,但也必须实行移出入商品货值相抵并有经陆路海关与伪联银联合核准颁发的 “许可证”,才准移入。(370,243页) 8月1日为加强搜刮,汪伪实行各类特税特捐。是日,实行蚕丝建设特捐,如白丝每包值百征12元,同宫丝每包值百征7.5元。1942年1月开征糖类特税和化妆品特税,3月11日开征茶叶特税、桐油特税、猪鬃特税、禽毛特税。1945年1月还开征土烟叶、土酒特税。(198,731、807、808页) 8月3日伪满中央银行召开第十六届股东总会例会,强调: 目前政府采取 “彻底的重点主义”,伪满中央银行也应 “按重点主义精神……按资金用途分别加以统制和安排,俾得发挥其最大效率,以期贡献于国运之发展”。(158,456页) 8月20日伪满洲国政府为推行日满物资交流计划,统制物价,调节日元资金,本日制定了 《对日贸易管理纲要》,对对日贸易进行了全面管理。(158,456-457页) 8月26日日本政府颁布实施 《满关(东州) 华输出入物资价格调整实施要纲》 的新贸易统制政策,规定从该年9月2日起,对凡向上述三地区输出的日本商品,由日本政府征收其所获 “过分利润”的 “保留金”,即向上述三地区输出的日本商品,其因上述三地区与日本两地价格差异而获取的 “高额利润”中,除一部分作为 “正当利润”归输出商所有外,其余大部分视为 “过分利润”,以 “保留金”形式由政府贸易统制机构征收。(370,242页) 8月29日伪满政府公布 《农产物交易场法》,规定凡属农产物,都要在政府开设的交易场内进行买卖,严禁粮谷私人买卖,违者处三年以下徒刑或五千元以下罚金。(157,516-518页;379,152页) 8月伪广东省政府成立广东省民食调节委员会(1942年3月改为粮食管理局)。9月伪广东民食调节委员会成立谷米管理处,主管各县土谷征购。(384,167-168页) 9月日军成立 “广东军票交换用物资配给组合联合会”(军配组合),取代1939年2月20日成立的 “广东宣抚用品配给组合”。军配组合旨在 “维持以广州为中心的日占区军票的价值,实行物资的输入和配给”。军配组合包括米谷配给组合等12个专业商品配给组合,统制了广东占领区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同时也借这些军配组合来维持军票价值,并扩大军票的流通范围。1941年12月,日本三省联络会议决定将军配组合改组为 “广东省物资输移入配给组合”,统制以广州为中心的必要物资的进出和配给。它包括杂粮、棉纱布、砂糖、烟草、燃料、米谷、水产物、土木建筑材料、机械器具、麦酒、酒类、清凉饮料、纸类等16个输移入配给组合。至1942年年底,加入组合的日本大小商号共409家。(384,151-152页) 10月30日华北开发会社、三井、三菱、贝岛、大仓、明治等财阀和井陉煤矿共同投资2 000万元,设立华北石炭贩卖股份有限公司,对华北全部煤炭的销售、配给、运送与输出实行严格的一元化统制,独占除胶济路沿线和开滦煤矿以外的华北地区煤炭之分配权。总公司设北平,分公司设在东京及太原两地。(370,202页; 佟哲晖: 《战时华北矿业》,18-19页;412,740页; 419,210页) 11月1日伪满洲中央银行开始实行 《纳付金法》(纳付金即向政府缴纳款项)。于每个决算期,除从纯益中扣除政府规定的公积金外,另外扣除相当于已缴资本金百分之十的金额后,将剩余额的3/4缴纳给伪满洲国政府,代替了按利润缴税的办法。(158,255、457页) 11月5日日本政府企划院制定《日满华经济建设要纲》。“日满华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大约在今后十年期间,把三国结成一环,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同时促进东亚共荣圈的建设”。日本必须发展高度的精密工业、机械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及矿业,“满洲国”发展矿业及电气事业,“对重工业及化学工业也要提供必要援助”。中国发展矿业及制盐业,“期待着能大量生产工业原料”。满洲作为 “日满华的粮食饲料补给地……期待其农作物的全面增产”。“要促进皇国农业开拓民的入满”。“中国的农业,认为有必要努力确保其国民主要食物,以及棉花和特殊产品的增产。”“要谋求华北劳务者有计划地入满和定居。”(160,27-30页) 11月30日日本与汪伪、伪满签订 《中日基本关系条约》 及 《中日满共同宣言》。(381,89页) 11月日军在上海成立输入配给组合联合会总部,规定除 “军配组合”经营的商品之外,其他物资和商品要输入华中,都由 “输配联合会”经办。输配联合会拥有食品、海产品、麦酒、阔布等25个专业组织。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主要是对 “军配组合”以外的杂物进行统制。(380,498-499页) 12月1日满铁兴中公司解散。(370,438页) 12月23日日本海军宣布加强封锁中国南部海岸。(376,中卷,645页) 12月兴中公司解散后,由华北开发会社和大仓矿业公司合组山西炭矿矿业所。(419,202页) 1940年为掠夺小兴安岭森林资源,日寇开工修建自绥佳铁路南岔至伊春的铁路。1945年3月完工。(318,77、85页) 1940年 1940年1月1日行政院通令全国开始实行新县制。 同日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号召全国同胞实行精神总动员,以打破日寇更猛烈之精神攻势。 4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新年聚会,希望美国停供日本军火。 6日国民政府禁止 《新华日报》 刊登 《论冬季出击的胜利》和《起来扑灭汉奸》的社论,报纸开天窗。 1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军事委员会共同公布《警察保甲及国民兵联系办法》。 23日汪兆铭、王克敏、梁鸿志在青岛会谈,商定成立伪中央政府。 同日蒋介石为日汪密约昭示中外,发表告全国军民书,指出日本亡我之手段,较之亡韩更见毒辣。又发表告友邦人士书,指出日本实欲排除各国在太平洋上之权益,且进而威胁东亚各国之安全。 2月11日皖中国民党军克合肥,绥西国民党克临河。 12日晋西北新旧军冲突,激战于临县附近。新军攻克县城,旧军南撤。 20日蒋介石策勉全国教育界,树立建国精神。 22日达赖十四世坐床典礼在拉萨布达拉宫大殿举行,国民政府委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前往主持。 23日蒋介石召集柳州军事会议,25日闭幕。 3月1日中央人事行政会议在重庆举行,蒋介石讲述行政三联制。 5日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病逝香港,享年74岁。 6日国民党军委会第二次参谋长会议在重庆举行,9日闭幕。 12日汪兆铭发表 《和平宣言》,要求 “重庆方面抛弃成见,立即停战”。 15日行政院设农林部,陈济棠任部长。 20日汪兆铭在南京召集中央政治会议,组成伪中央政府。 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决尊称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国父,并通过修正国民党国旗升降办法。 23日汪兆铭在南京发表 《国民政府还都重大使命》 广播讲话。 30日汪伪中央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4月1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 同日国民参政会一届五次会议在重庆召开。 2日绥西大捷,五原收复。 同日国民政府任命盛世才为新疆省主席。 5日宋哲元病卒四川绵阳。 18日军委会撤销军事运输总临部及运输总司令部,另设运输统治局。 19日军事委员会撤销桂林、西安两行营。 26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还都典礼。 29日蒋介石自兼四川省主席。 5月1日宜昌战役开始。 2日国民政府令万福麟、邹作华、马占山、缪澄流分任辽、吉、黑、热四省政府主席。 6日苏北韩德勤部攻击新四军 16日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牺牲。 6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 《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纲领》。 21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指责英日擅订《天津协定》。 本月国共两党就边区政府、八路军扩编、作战区域和待遇等问题在重庆举行谈判。 7月1日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在重庆举行。 同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任期延长四个月。 7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张自忠,追赠为陆军上将。 同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军民书》《告全党同志书》 和 《告友邦书》。 24日国民政府公布 《非常时期维持治安紧急办法》。 28日蒋介石在重庆晤告陈嘉庚,如欲抗战须先消灭 “共党”。 8月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通过 《各县保甲整编办法》。 7日国民政府公布 《非常时期银行管理暂行办法》。 8日国民政府通令征收战时所得税。 15日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明定重庆永为陪都。 9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定重庆为陪都。 10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讲述欧战发生后中国抗战要务:集中人才,建设后方;加强军事,争取胜利; 注意国防局势,推进战时外交。 21日国民政府明令:制定《入祀忠烈祠办法》。 25日中美成立250万美元借款,以钨砂偿还。 26日国民党中常会临时会议决定国民大会延期召集及修正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 30日中、英同意将 《威海卫专约》 延长十年。 同日外交部声明,决不承认日本“大东亚新秩序” 谬说。 10月1日国民党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成立。 3日国民党军队韩德勤部制造黄桥事件。 4日国民党中央设计局成立,蒋介石兼任该局总裁。 15日蒋介石与航空委员会美籍顾问陈纳德商谈美空军援华办法。 1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将社会部改隶行政院。 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发出皓电,强令华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 30日日汪成立 《中日邦交调整基本协定》。 11月2日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成立。 8日国民政府特派孔祥熙为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主任。 9日蒋介石将中、英、美三国合作方案,分别面告英、美大使,并分电驻英、美大使知照。 13日行政院决议张群、谷正伦分任四川、甘肃省政府主席。 14日国民政府军令部拟定 《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 15日国民政府任命张群为四川省监理,另任张群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成都行辕主任。 19日国民政府下令封锁滇越交通。 同日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署告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自10月份起停发第十八集团军经费。 30日日本与汪伪政权签订 《日本国与中华民国间关于基本关系的条约》 与 《日满华共同宣言》。 同日国民政府悬赏10万元,严缉汉奸汪兆铭。 12月2日蒋介石在中央纪念周上发表讲话,斥日寇承认汪伪政权,并训示军民努力抗战。 3日何应钦向军令部提出解决皖南新四军的作战部署。 4日察哈尔省主席兼第六 十 军军长石友三因通敌叛国,被判处死刑。 8日何应钦、白崇禧再次致电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进一步作反共舆论动员。 9日蒋介石发出要新四军限期北移的手令。次日,秘令顾祝同“按照前定计划,妥为部署”,将新皖南部队 “立即解决”。 23日国民党设立苏鲁豫皖边区党政委员会,以汤恩伯为主任。 29日国民党军第三十集团军颁布“进剿”新四军计划,决定“以主力逐步构筑碉堡,稳进稳打,摧毁江南方面的新四军,务求彻底肃清之”。 ☚ 1939年 1941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