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21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21年 1921年1月我国第一个纯文学性社团“文学研究会”于4日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郑振铎、周作人、沈雁冰、叶圣陶、王统照等12人。 2月郭沫若发表诗剧《女神之再生》(《民铎》2卷5号)。 3月王尔德的《沙乐美》(田汉译)刊于《少年中国》2卷9期。 4月冰心发表短篇小说《超人》(《小说月报》12卷4号)。 5月鸳鸯蝴蝶派刊物《消闲月刊》《新声杂志》《游戏世界》等相继在上海创刊。 6月郑振铎发表《血和泪的文学》(《文学旬刊》6号)。 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8月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这是一部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 10月《小说月报》12卷10号出“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专号。 12月鲁迅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晨报副镌》24日起至1922年2月12日连载)。 ☚ 1920年 1922年 ☛ 1921年 1921年3月甘文芳发表《实社会与文学》一文(《台湾青年》第3卷第3号)。 10月台湾文化协会在台北成立。它是台湾第一个大型群众文化团体和台湾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林献堂任总理,蒋渭水为专务理事。参加者有1300多人。 12月陈端明在《台湾青年》上发表《日用文鼓吹论》(第3卷第6期),批判文言文的弊端,提倡白话文。 ☚ 1920年 1922年 ☛ 女神 ☚ 诗歌集 女神 ☛ 吴虞文录/胡适文存 ☚ 白话文苑 吴虞文录 ☛ 1921年文化罗素发表《心的分析》,1927年完成《物的分析》。 政法2月19日,法国同波兰签订防御条约。 经济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战时在农村中实行的余粮收集制;大力发展商业,允许贸易自由;允许私人资本在国家监督下开办中小企业;以租让、租赁等形式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军事3月8日,法、比军队占领杜赛尔多夫。 1921年数学费希尔[英]创始推断统计学。他的主要贡献是:❶推导出以相关系数为主的许多小样品分布; 物理学爱因斯坦因对理论物理学作出巨大贡献和阐明光电效应,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化学玻尔[丹]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说明元素周期系。 地学法布列[法]发现大气圈的臭氧层,量少,但吸收大量紫外线,使生命体免受损害。 生物学洛伊用蛙心做实验,直接证明了在心肌上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物质。他还得出这样两种神经作用是相反的结论。 医学C.荣格[瑞士]著《心理学类型》一书出版。 工程技术苏联在爱沙尼亚建成油页岩干馏炉加工油页岩。 1921年中华民国10年·辛酉文化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成立。该会主持了20年代初期全国性体育竞赛活动。 政法1月27日,中日两国正式取消一系列军事协定。 经济3月,史量才等于沪办民生纱厂,资本50万两,纱锭8 500枚。 军事6月13日,以孙中山为首的军政府发动了讨伐桂系军阀的第二次粤桂战争。6月26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并号召粤、滇、黔、赣各军讨陆。8月5日,粤军进入南宁,后又占领龙州,战争结束,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从此衰落。 1921年中华民国10年·辛酉数学陈建功在日本用英文发表了题为《无穷乘积的若干定理》的论文,刊载于日本《东北数学杂志》。 物理学叶企孙和杜安、帕耳默合作测定普朗克常数,得出当时最精确的数值,沿用了16年之久。 化学在《科学》第6卷第7期上,高铦发表了《化学年表》;在第6卷第3期和第8期上,王琎发表了《中国古代酒精发酵业之一斑》、《中国古代陶业之科学观》等论文,初步探讨了古代酿造技术和制陶技术。 地学章鸿钊著《石雅》,是中国文献史关于岩石、化石及矿石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生物学中国科学家对周口店进行第一次调查(1923年发现猿人齿)。 农学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将其在各省所办的棉作试验场,全部委托东南大学管理。东南大学育成“青茎鸡脚棉”、“小白花”、“孝感长绒”等新品种。 医学上海中西医学杂志研究会主编的《中西医学杂志》在上海发行。 工程技术中国建成上海北区污水厂,是国内最先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污水厂。 1921(民国十年)1月1日由聂云台发起创办,张謇、荣宗敬、穆藕初等参与投资,专门生产纺织机器的上海中国铁工厂创立会成立。资本35万元,实收30万元。1922年开工。纺织业资本家对此厂寄予很大希望,希望发展纺织工业所需的机器可以自给自足。但此时民族棉纺织业已步入衰退时期,中国铁工厂亦随即陷入困境。中国铁工厂生产能力颇强,而大批订货不易得到,只能勉强支撑。1932年 “一·二八”战争爆发,该厂遭受炮击,损毁甚重,无法开工。债权人金城银行逼债日甚。股东自顾不暇,所有厂房、机器遂被金城银行拍卖抵债。厂房仅拍得6 000元。机器经三次拍卖,均无受主。第四次拍卖时,原价达166 000两的机器以50 000两低价拍给重庆华西兴业公司。当时中国唯一规模大、设备完备的纺织机器厂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命运。(127,275 -278、476 -477页; 《重庆工商史料》,2辑,75-76页) 1月4日成立于1920年的美国大通银行(Equitable Eastern Banking Corp.) 的上海分行开业,目的是继花旗银行之后进一步扩展美国在远东的金融贸易。1931年10月,花旗银行于1877年设立、一直由洛克菲勒集团控制的纽约大通国民银行(Chase National Bank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的大通银行(Chase Bank) 与之合并后,改用英文名Chase Bank。在上海,与它往来的企业中,美资占65%,其他外资企业占25%,华资占10%。1935年11月美国从中国买进的5 000万盎司白银由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各认购一半。(371,269页) 1936年5月中美 《货币协定》签订后,美国收购的中国白银7 500万盎司和中国用作贷款抵押的白银5 000万盎司,其装轮运美、出售、结价和存入银行作为外汇储备等手续,多由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承办和协助。(416,197-198页) 1月8日中国政府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合众电信公司缔结中美合办无线电台的协定,在上海建1 000千瓦电台一座,在哈尔滨、上海、北京、广东分设200千瓦及60千瓦电台共四处。建造电台、机件运沪等需4 617 500美元,其他费用(如建筑电台之材料等) 需80万美元,共计5 417 500美元。中国负担的半数(2 708 750美元) 由公司发行债券,年利8厘,公司九三折承受债券,以10年为期,以所有电台之资产、机件等为担保。在债券未付清前,各电台之全部收入都由美国银行支配。总工程师必须是美籍。(103,146-151页) 协定签订后,日本首先于1921年2月照会反对,坚持1918年2月达成的30年专利合同。英国也以1919年5月中国与马可尼无线电公司订有组织中华无线电公司合同为由提出抗议。丹麦也提出中美协定与 “中国许与丹国大北公司及大东公司之特权,大相违反。”穷于应付的交通总长叶恭绰被迫去职。此案一直拖到北洋政府垮台,始终未获解决。(317,117-118页) 1月15日中国、交通、新华储蓄、金城、上海商业储蓄等22家银行组成银行团与交通部订立车辆借款合同,代募8厘购车公债,总额600万元,分为30股,每股20万元,各银行分认之。购置的车辆分配给京绥、京汉、津浦、沪杭甬四路。债票仅售出39 400元,实际是银行从1921年8月至 1927年6月止,共垫款66 400余元。而购车四路的收入,“半为军阀截留。交通部要人(指交通部部长叶恭绰) 亦因政争下野,不克按照合同付息还本,致银行团代募之公债,大受打击”。而车辆已如数交到。出售车辆之外商催款甚急,交通部乃决定将各路收到车辆之价值,作为各路之借款,与银团另立借款合同,分年摊还,按月付款。1924年又由车辆借款团与华比银行订立合同,由华比银行一家承垫。四路挤牙膏似地陆续偿还了一部分。(154,188页;153,163、170页; 《交通部购车公债之发行原委及结束情形》,载 《银行周报》 7卷29号; 徐寄庼: 《我国银行团之前途》,载 《银行周报》 7卷40号) 1月21日1920年11月广州军政府重新组成后,再次提出按比例拨付关余的要求,并要求发还1920年4月以来积欠的关余。公使团拒绝拨付。是日,军政府发布命令: “凡在军政府所属各省海关,须自2月21日起,服从军政府之训令,听其管辖。但各省关税仍照前尽先摊还外债,绝不欲稍有妨碍债权人之利益”。公使团当即决议: “禁止广州扣留关税,即电粤领事团保护海关。”(319,552页) 1月22日北洋政府大理院依据1915年7月31日以大总统令准施行之直隶旗产圈地售租章程否决了1920年12月顺直省议会关于 “严行禁止,(旗圈) 不得发见售租情事”的决议,表明旗地出租已无任何限制。(111,72-73页) 1月北洋政府决定实行联络运输制度。参加的有京汉、道清、京绥、京奉、津浦、沪杭甬、沪宁、正太和陇海9路。到1928年,联运制度陷于停顿。(329,458页) 2月1920年12月,日本守备军司令官特许大仓组与藤田组合作采掘南定矿区(在淄川矿区北部)。是月,大仓、藤田组设立 “淄川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28年2月改名“南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守备官特允其开采期为20年,必要时还可延长。次年2月,大仓、藤田又允许东洋拓殖会社加入,共投资170万元,于青岛设事务所,南定设立矿业所。经勘探后在华坞村附近开采,称华坞煤矿。1925年开始采掘,翌年出煤。华坞煤矿的经营方式是委托经营。煤炭不能自己销售,它的运销权完全掌握在守备军山东铁道部手中。1928年以后,产量逐年下降,1932年4月委托大仓财阀所投资的本溪湖煤铁公司经营。(353,93-94页; 419,85、91、94、103页) 3月3日1919年11—12月,上海洋厘行市飞涨至0.76两多,全年平均为0.734两,为自1914年以来的最高行市。(126,112-113、609页) 这表明市场上严重缺乏银元。总税务司安格联建议由政府委托总税务司于上海建设造币厂。上海银行公会不忍坐视国权旁落,呈请财政部及江苏省省长,请就上海商埠设立造币分厂。1920年2月13日,财政部以 “近来市面流通银元,往往不敷周转,供不敌求,中外商民,交受其困,”呈请就上海设立造币厂。建立造币厂也是为 “废除银两,统一国币,立国家币制之中心”做准备。但政府库款支绌,无从筹拨。上海24家银行、钱庄乃组成银行团与财政部币制局订立合同,由银行团发售上海造币厂特种国库券,总额250万元,供币制局在上海建立造币厂。后来造币厂建成,“规模宏大,机器精新,组织完善。”但迄未开铸。(徐沧水: 《上海造币厂筹备始末记》,载 《银行周报》8卷50号; 177,313页) 3月5日以大总统令公布 《物品交易所条例》。“凡为流通货物、平准市价及增进同业利益而设立之大宗物品交易市场,称为物品交易所”。“物品交易所只准经营一种货物之交易”。对经纪人等也作了规定。(177,1045-1051页) 3月6日新疆省省长杨增新电令喀什噶尔道尹照会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不能再援照最惠国待遇之例”,“自本年(1921) 4月1日起,所有英商在新疆各处运售货物,应照俄商一律完纳进口税,以昭公允,而挽利权。”鉴于苏联商人已经按照新的条约纳税,英国失去了免税的借口,不得不同意纳税。但是,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一事,英国坚持中英条约,维持其在新疆的领事裁判权,还于1922年专门颁行章程和命令以继续行使其在新疆的领事裁判权。(许建英; 《试论杨增新时期英国和中国新疆间的贸易(1912—1928)》,载 《近代史研究》 2004年第5期) 3月13日从民国建立到1920年9月19日止,共发行了10种公债。除民国三年公债、四年公债系指定常关税及德、俄停付赔款作为担保、七年短期公债有延期赔款作抵,“信用较好,票价日高”外,其余各债,本息均无着落。还本付息,经常愆期。债信低落,债券价格大幅下降。如民国元年六厘公债(1913年2月发行) 市价跌至一五折; 民八七厘公债(1919年2月发行) 市价起落于二折至四折之间。老百姓 “本利无着,遭受损失,怨声载道,引起对于政府的反感。”1921年如按期还本付息即需3 970万元,“按之目前财政状况,必无力以办此。”经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嘉璈提出整理原则,应付本息数目,可减少到2 400万元。是日,经大总统令准,财政部实行整理内国公债。将常关税、关税余款除偿付三、四年公债及七年短期公债本息外之余款,暨业经指抵外之盐税余款、烟酒收入之一部分拨充基金,再加上交通事业余利项下每月拨借50万元,凑足2 400万元,为还本付息之用。对上述三次公债外的其余7次公债的偿付: 1912年的军需公债原定6年还清,拖到现在,未还偿额还有337万元,决定自本年起,分四年四次抽完; 1918年4月长期公债、1920年9月整理金融公债仍按条例办事;1916年3月6厘公债虽延期,仍按条例还本付息; 市价低落之1912年6厘公债、1919年公债则每百元债票换给新债票40元;1912年的爱国公债,原以京钞计算,现改为以七成现金计算,即于本年内还清。关键是要凑够还本付息的2 400万元。万幸到1921年年底,“关余能拨充整理公债之用者,竟有1 200万元之多,实非始料所及。此款已占每年应需之数之半。”原来要求拨盐税1 400万元,终未能收足此数。烟酒税未拨交分文。要求交通部每月交50万元,1921年如期拨付了7个月。这样七凑八凑,“自1921年4月1日至1922年3月31日止,一年之内,整理公债应付之本息,均能全数照付。”(124,65-71、82页;400,480-483页;212,543-547页) 1922年以后是否也能全数照付本息就不得而知了。 4月16日1917年朝鲜银行接收了正金银行发行金券的特权后,就一直谋求在中国东北扩张势力,操纵金融。1921年朝鲜银行在东三省发行之金票已达23 000万元以上,为其资本额8 000万元的三倍。为推广金票,是日关东厅决定从10月14日起在大连特产、钱钞等交易所内实行期货交易一律改用金本位。这是对一贯以银为本位的中国金融主权的粗暴侵犯。中国商人在向内地进货时必须以金(本位币) 易银(本位币); 在交易所进行交易时,必须以银(本位币) 易金(本位币),金银比价变动的风险全部转嫁到了中国商人身上。其破坏作用绝不止于大连,而是东北全境。此举遭到中国商人的坚决反对,奉天总商会宣布 “特产大宗出售现期各货,一律改用奉票”。实行金本位制后,华商为避免损失,大部分歇业,小部分迁往他处。大连特产、钱钞两交易所的交易,顿形减少,期市几完全停顿。各种股票的行市,亦多惨落。哈尔滨各地的交易所,反呈活泼现象。输向欧美和我国南方的粮豆,亦多改道,不由大连,而由海参崴及营口出口。日本商人也对实行金本位制表示不满。直到1923年,关东厅才同意从11月1日起改为金银两种本位并用,实际上已恢复银本位。(158,49-50页;108,1021、1084、1089、1081、1098、1090、1098、1099页) 4月18日京绥铁路管理局与日本东亚兴业株式会社以建筑绥远(呼和浩特) 至包头干线为由签订借款300万日元的契约,年息1分,以4年为期,以350万元绥包公债票为担保。在契约有效期内,管理局向外国借款时,东亚兴业会社有优先权。(103,161-163页) 4月大洋本位在北满暂趋稳定后,是年2、3月间道胜银行拟在哈尔滨发行大洋券,花旗银行也打算发行大洋券,横滨正金银行的大洋券在南满已有很大势力,这时也想在哈尔滨发行。1921年4月哈尔滨商会根据东北巡阅使张作霖的命令,禁止上述钞券流通。美国驻哈尔滨领事署一再提出抗议,宣称花旗银行有在哈尔滨 “发行自有纸币之一切权利”(177,1079页)。4月29日上述三银行联合提出备忘录,反对禁止外国钞票流通,但未得逞。(108,1304-1305页;177,1076-1081页) 5月4日民国成立以来,因铸造铜元有利可图,除北京政府允许建立的造币总分厂外,各省纷纷设立铜元局,铸造轻薄劣质铜元。1914年 《国币条例》 规定国币计算均以十进,十分之一元为一角,百分之一元为一分,千分之一元为一厘。辅币种类有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但此项法价未能实行,实际铸造的铜元仍为当二百、当一百、当五十、当二十、当十、当五、当二、当一等。铸造铜元最滥的是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天津、奉天。法定价格是一元银元兑铜元100枚。1924年跌至200枚以外,上海已达将近300枚。在北京,1900年每1银元兑铜元76.4枚,1907年跌至法价以下,1925年跌至285.5枚。上海电车公司票价均以铜元计算,因此亏耗甚巨。1921年5月4日上海南市华商电车公司乃联合英、法两租界电车公司一律拒收新铸铜元。5月22日上海人民决定一律拒用轻质铜元。(108,745、744、746、757、754、1167页) 5月9日中国政府与中法实业银行签订《北京电车合同》,组织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本400万元,官商各半,政府所入股本200万元,从1913年10月9日成立、1914年开始发售、用于浦口商埠工程等的5厘金币借款下提用(依据1914年3月2日中法《实业五厘金币借款合同附件》 规定: “倘浦口商埠工程用费不需此项借款全数,未用余款将供南京兴建实业及建造公用工程之用”。公用工程的第一项就是建造电车。见102,1013 -1014页)。商股中购股最多的是金城银行和盐业银行。1924年12月17日电车公司举行开车典礼。18日正式通车。最初只有前门至西直门一条线路,有10辆车开行。1925年开通前门至北新桥、北新桥至太平仓、崇文门至宣武门的线路。后又开通东四牌楼至西直门的线路。此后线路陆续有所增加。(103,165页; 《旧北京的有轨电车事业概况》,载北京市档案馆等编: 《北京电车公司档案史料(1921—1949年)》,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 5月20日签订《中德协约》。中德恢复了1917年中断的外交关系。从此,德国人又可在中国享受到有约国待遇。德国放弃包括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在内的在华特权。1919年的 《凡尔赛和约》第130、132条曾规定德国将天津及汉口之德国租界归还中国,取消两租界的契约。但中国拒绝在这一和约上签字。在 《中德协约》 中,德国政府承担《凡尔赛和约》 中有关在华租界等条款所发生的义务。至此,中国完成了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的法律程序(103,167-169页;316,400页;406,431页) 5月、12月1914年公布的 《国币条例》 规定 “元”为基本货币单位,但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大城市和对外贸易中通用的货币单位仍然是 “两”。在银元流通日广的情况下,仍然以银两为本位给商品流通造成极大的困难。早在1917年就有人提出废两改元的主张(126,160页)。1921年5月全国银行公会第二届会议呈请财政部废除银两单位,改按银元计算。12月全国商会联合会也呈请财政部改用银元统一币制,由 “上海总商会首先发起,以为各省倡。”(108,714-715页) 6月5日由南洋华侨黄奕住与史量才等发起创办的中南银行在上海成立。7月5日开业。资本额定为2 000万元,先收1/4,其中黄认股350万元。黄任董事长,胡笔江为总经理。享有钞票发行权。(赵德馨: 《黄奕住传》,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122 -130页) 中南银行与盐业银行(1915年成立)、金城银行(1917年成立)、大陆银行(1919年成立) 合称 “北四行”。(416,28、96页) 6月上海福新面粉厂八厂正式开车。每日夜出粉8 000包。到1922年6月提高到每日夜出粉一万五六千包。(131,80页) 7月1日上海24家银行、钱庄和资本家组成银行团与通(州) 泰(州) 盐垦五公司(大有晋、大豫、大赉、大丰、华成) 订立合同,由银行团发行公司债票500万元。第一期先发300万元。此借款多用于偿还旧欠,未能用于发展生产( “推广工农”)。“还本付息,屡屡愆期”。债票信用低,银团灰心失望。(126,148页; 徐寄庼: 《我国银行团之前途》,载 《银行周报》 7卷40号) 7月2日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裴德诺(Pernote) 投机倒把失败,6月底中法实业银行宣布止付收欠。是日,中法实业银行北京分行奉总行电令停业清理,所发钞票停止兑现。为了避免引起整个金融业的恐慌,上海银行公会与北京银行公会磋商,决定由华商银行公会所属29家银行代兑。至1921年8月13日止,共兑入钞票2 099 162元,占实际流通数2 326 227元的90.2%。代兑之款,由北洋政府财政部担保,将来在财政部应还中法实业银行的款项中扣还。但事情过后,北洋政府不肯履行前约,既不还本,也不付息。1925年此行改组为中法工商银行。(108,1134-1138页;363,370、88页; 吕宝德: 《有关中法实业银行的见闻》,载 《文史资料选辑》 44辑) 7月10日在苏俄的扶助下,外蒙古宣布独立。11月5日,苏联和外蒙古签订苏蒙协定13条,规定苏蒙在法律上互相承认为唯一合法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外交代表和领事等。外蒙古走上了一条逃离中国的独立发展道路。(《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5期,139页) 7月京奉铁路唐山至山海关一段,行车频繁,逢煤运畅旺时,调度即感困难,且开滦矿局产煤日增,决定修筑双轨。1921年5月24日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与中英公司签订函约,举借50万镑备付购买国外材料,又银元200万元(自1921年6月2日起开始拨付)备付国内各项开支,年息8厘,以京奉铁路余利(除已作抵押者外) 为优先抵押品。1921年7月唐山至山海关复线(149.8公里) 开工,1924年10月临时通车,次年完工。因滦河大桥影响,滦县至朱各庄间仍为单线。(208,8卷,96-98页;318,38、41页) 8月3日北洋政府与英美烟公司订立 “声明书”,规定英美烟公司产品除缴纳2.5%的 “内地统捐”(限于在内地行销之烟) 和 “出厂捐”(每5万支纳2元。限于在华制造之香烟,无论运往通商口岸还是租界) 外,“所有各省之厘金及各种税捐等项,均准免纳。”(144,769-770页;399,199页) 8月北洋政府全国烟酒事务署公布 《征收纸烟捐章程》,规定纸烟运销内地,每值100元征收2.5元的 “内地统捐”。在华制造品,于出厂时,不分等次,每箱5万支征收2元 “出厂捐”(148,379页)。这是把8月3日与英美烟公司订立的 “声明书”法规化。 9月16日1915年8月,在河南巩县孝义镇动工兴建兵工厂。1921年春,炮弹厂、电机厂、引信室、机器厂厂房和铁路支线相继竣工。是日,撤销筹备处,成立巩县兵工厂。1929年6月由军政部接管。后厂务停顿。继由西北军接管。1930年12月26日,复由军政部接管。1935年3月,员工达3 911人。(369,175页) 9月19日中国政府与美国合众电信公司签订协定,对同年1月8日签订之无线电台协定作出修正。建造5座电台的费用不再由两家均分。中国政府发行中美无线电台管理公司金币债券美金650万元,交付电信公司,年利8厘,以中国交通部所有各项收入为该项债券付本息之担保,期限20年。该项债务限于建造无线电台5座之用。管理公司所收之全部盈利,于收到时,立即存放于上海友华银行作为还本付息之用。还本付息之后仍有盈余,也须存放于友华银行。(103,185-191页) 五电台建设情况不详。 10月3日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批准委托总税务司保管关余。(319,551页) 10月10日设在海门的大生三厂开车。此厂筹办于1914年。初定资本120万两,1920年增至200万两,其中官股占2.7%(江苏省政府所有),商股占97.3%。有纺机3.03万锭,全部由中国技术人员自行排装完成。三厂开工时,“良好机会已过去尽矣。”到全厂落成已花了280余万两,超过原始资本80万两。仅官利一项,自1915年至1921年10月止,就已支付19.5万两。因此从一开始就是在负债中运行。(350,144-146页) 10月由东北地方当局修建的京奉铁路大(虎山) 通(辽) 支线(长251.7公里) 动工,1927年10月完工。(318,38-46页) 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中、法、英、意、荷、比、葡、日、美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讨论限制军备问题和太平洋及远东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主义侵华文件选辑》,60页) 11月13日以1917年9月改组而成的金业公会为基础建立的上海金业交易所正式开业,实收资本150万元。交易量之大,为亚洲之冠。(杨荫溥: 《杨著中国金融论》,上海,黎明书局,1931,505-506页; 363,370页) 1934年9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标金部分并入后,上海标金交易所成了唯一的标金市场。(416,148页) 11月15日北京、天津交通银行发生挤兑。16日,京、津两地的中国银行亦发生挤兑。张家口的两行也发生挤兑。市面人心浮动,所有小商店均拒用两行钞票,两行钞票跌价。北京代兑两行钞票的代兑处从18处减至1处(177,517页),挤兑者集中到了两行总行。两行于19日实行限制兑现,每人限兑1元,每元按照现银元市价合铜元票154枚。北京政府要求总税务司安格联拨关余600万元清偿在两行大量透支的一部分,支持兑现,遭安拒绝。挤兑风潮还波及汉口、济南、太原等市。此事发生的原因: 一,北洋政府透支过多。1920年财政部欠中行约3 400余万元。资本500万两的交行到1921年12月上旬借与政府及代政府担保之款达3 400余万元。两行内部早已空虚。北京两行自1916年停兑后,信用早已动摇,社会上偶有风吹草动,便会弄得不可收拾。二,两行特别是交行发行过多。1921年京、津两地的交行其发行额达1 053万元,而现金准备仅剩40万元(356,101页)。三,日、英帝国主义为谋求在华盛顿会议上达到共管中国财政的目的,散布谣言,力图扰乱中国金融。总税务司在风潮发生前,命令各海关不收中、交钞票,对两行信用影响甚大。北京中行库存几等于零,但得到了外埠中行的支援,很快就筹集了足够的现款。为取信于民,还向社会公开现金准备情况。12月1日,京、津两地的中行恢复无限制兑现(356,102页)。12月26日,张家口的中行恢复无限制兑现。交行在筹集了足够的现金(当时北京政权在奉系军阀控制下,张作霖就借出了400万元) 后,1922年1月7日,京、津、张家口的交行同时恢复无限制兑现(212,989-994页)。(除已有注释者外,其余见108,1255、1257、1264-1265、1248、1272-1273、1250、1251、1249-1250、1251页) 11月16日192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了1920年10月6日 “北京国际统一救灾总会”的成立。至此,新组建的中外救济团体——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China International Famine Relief Commission) 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选举王正廷为名誉会长,梁如浩为会长。总会办公地点定在北京。在这次救灾活动中,各华洋义赈团体共筹得赈款1 736万元,其中包括海关附加税借款400万元(注)。华洋义赈会等义赈团体在挑选赈济对象时,“不得不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而把相当大一部分急待赈济的灾民弃置不顾。”自1920年12月至1921年8月,共救济灾民773万。即使按照华洋义赈会的严格界定,北5省也还有1 216万极贫之人得不到赈济。(李文海等: 《近代中国十大灾荒》,161-165页;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3期,26页; 420,95-97、104页) 11月21日交通部制定 《航业奖励条例》 14条。“凡在中华民国政府立案注册之航业公司于本国与外国各港之间定期航行之船舶得由交通部核夺情形指定航线,以五年为限,按照本条例给予奖励金。”(120,882-883页。时间据徐建生等: 《清末民初经济政策研究》,131页) 11月28日穆藕初等发起创办的中华劝工银行开幕营业。(《穆藕初文集》,691页) 11月中国政府准许日人滨丈夫与李晋合办之协泰公司开采章丘天遵院、淄川台头崖、淄川白家庄三矿井,资金定为20万元,中日各半,合办期限35年。到1929年,滨丈夫放弃经营,遂全归李晋接办,李晋实际也只开采了白家庄一个矿井。天遵院和台头崖两矿井因欠交矿税,于1931年5月被取消了矿业权。(353,130、127页) 12月北洋政府改变钢轨式样,汉阳铁厂库存钢轨48 000吨报废,汉阳铁厂炼钢厂被迫停工。(367,223页;136,1033页) 冬从1920年下半年起,工商业已呈停滞状态,投资者对工商业已提不起兴趣,社会游资急于寻找新的投资突破点。在1920年7月开幕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半年间盈余500余万元的刺激下,各地各种交易所、信托公司蜂起,1921年夏秋之际出现高潮。“无论何种物品,均有交易所。时告白中查见者达一百四十七种之多”(赵靖主编: 《穆藕初文集》,54页)。最多时上海交易所达136家。上海交易所的资本额估计达2.38亿元。信托公司作为金融业一个相对独立的分业,兴起于1921年的上海。5—7月上海创办了信托公司12家,资本总额达8 100万元,超过了历经二十多年发展的全部82家华资银行1920年的资本总额5 199万元。汉口、天津、广州、南京、苏州、宁波也设立了交易所52家。经营的对象包括证券(公债、股票等)、棉、布、粮、油、丝绸、烟、酒、煤、金银等,其中交易所股票是人们争相购买的热门货。交易所之间相互经营各自的股票,甚至荒唐地炒作自己的股票,证券物品交易所就以经营本所股票为主。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也买卖本所股票(《上海文史资料选辑》,60辑,328、335-336页)。过度投机导致对现金的需求急剧膨胀,而金融界为资金安全计,紧缩头寸,继而停止贷款。1921年10月,信交业务即趋清淡。从11月中旬起,就开始出现交易所停拍现象。12月1日,即有证券交易所因力不能支宣告破产。此后,交易所破产之风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仅存交易所6家,信托公司2家(中央信托公司和通易信托公司。因与中央信托局同名,1936年1月,中央信托公司改名中一信托公司)。是称信(托) 交(易所) 风潮。这次风潮导致一批银行倒闭,股票信誉扫地,社会剧烈动荡,正当的信交业也一蹶不振。(126,117-119页; 肖勤福:《上海金融界 “民十风潮”述略》,载 《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2期;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1期,51、55页) 1921年上海永安公司成立银业部,负责吸收存款。开始几年银业部的资本不独立,直到1929年,公司拨给银业部准备金100万元,才有了独立经营资本。(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 《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5页) 1921年 1921年1月1日孙中山在军政府举行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纪念上发表演说,主张建立正式政府。 同日广东各界在广州举行禁赌、援桂及提倡国货游行,各团体数万人参加。各界代表向孙中山递交请求出兵讨桂和收回关余的决议书。 3日孙中山设立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于广州,派张继为干事长。 6日军政府发表宣言,愿与北京政府继续议和。 12日旧国会在广州复会。 28日黔军代理总司令卢焘等通电宣布贵州实行自治。 2月1日孙中山在广东省中国国民党支部成立会上讲话,阐述三民主义。 7日云南督军唐继尧被迫出走海防,顾品珍以滇军总司令入昆明维持秩序。 13日军政府决定讨桂,并分从高雷、钦廉、肇庆、梧州四路出兵。 14日孙中山在军政府召开讨论收回海关管理权问题的政务会议上,表示应组织正式政府,以利对外交涉。 15日孙科任广州市长。 3月6日“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 成立会在广州举行。 16日孙中山与军政府各总裁联名通电,反对北方违法选举总统。 同日国民党员王文华 (前黔军总司令) 在上海被刺身亡。 4月2日国会议决取消军政府,建立正式政府。 6日湖南省议会选举赵恒惕为省长。 7日广州旧国会非常会议议决 《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9日湖南总司令赵恒惕电广州旧国会,反对选举总统。 10日广州旧国会非常会议发表宣言,指出成立正式政府的必要,说明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的原委,并敦请孙中山就职,建立正式政府。 25日孙中山发表英文 《实业计划序》。 27日北方及桂系军阀通电,反对广州国会选举非常总统。 5月4日军政府总裁通电撤销军政府。 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并发表对内对外宣言,任命各部长。 8日孙中山致电徐世昌,促其即日引退,以谢国人。 11日陈炯明请辞陆军、内政两部长兼职。 13日广州政府外交部就英当局阻挠群众集会庆祝孙中山就职和捐款支援新政府,向英驻粤领事提出抗议。26日港督道歉。 28日孙中山命陈炯明、许崇智、李烈钧、谷正伦等分路讨伐广西陆荣廷。 本月孙中山派陈安仁往澳洲宣传主义。 6月13日桂军陆荣廷出兵进犯广东。 23日孙中山电蒋介石(时守母丧) 促来粤助战。 26日粤军进克广西梧州,陈炳焜逃。 本月孙中山在广州国民党本部特设主粤办事处讲述 “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 7月2日赵恒惕决定出兵协助广东,付伐桂系军阀,援助桂人自治。 12日孙中山任刘湘为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 13日李烈钧派杨益谦、朱培德出师攻桂林。 15日粤军攻克南宁,孙中山派胡汉民、居正赴南宁与陈炯明商讨北伐之事。 20日孙中山派廖仲恺、何香凝赴梧州劳军。 21日粤军攻克贵县。陆荣廷通电辞职,谭浩明逃走。 28日孙中山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长。 29日湘鄂两军大战于羊楼司,湘鄂战争爆发。 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统一。 11日马君武就任广西省长。 13日滇、粤、赣各军攻克桂林。 15日孙中山令驻桂各军均归陈炯明全权节制,民政由马君武治理,各军不得干涉民政,务须切实扶植桂民自治。 17日湘鄂两军在咸宁、汀泗桥、官埠桥等处进行激烈的争夺战。 28日孙中山函复齐契林,述及中国近情及通商问题。 9月1日湘鄂停战言和,湘军自鄂撤退,订立和约九条。 3日孙中山欢宴援桂回粤预备北伐的将领,并发表演说,强调北伐统一中国的重要。 5日孙中山发表对外宣言,指责日本对华侵略政策,否认北京政府派代表出席太平洋会议。 30日粤军克复龙州,全桂底定,陆荣廷等逃往越南。 10月1日广州政府就澳门葡兵越界枪击中国军队一事向驻粤葡领事提出道歉、惩凶等四项要求。 4日国民党人方刚正等在汉口组织湖北国民第一军,希图大举,旋被警厅破获逮捕。本日,方刚正等三人被害。 同日孙中山任命张继为国民党北京执行部部长。 8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孙中山提出北伐案。陈炯明反对此案,孙中山乃令陈先返广州,主持后方接济。 同日孙中山特任柏文蔚为长江上游招讨使。 11日孙中山所著 《实业计划》 完成。 13日孙中山出席国会非常会议,报告财政及将来方针,宣布将出巡广西,并与陈炯明、李烈钧商讨北伐问题。 25日归国华侨组织北伐决死团,并发表宣言支持孙中山北伐。 27日李烈钧所部北伐军进占衡州。 31日陈炯明将派陈觉民赴鄂与吴佩孚图政治上之结合。 同日朱培德任滇军总司令。 11月1日孙中山函复章炳麟,请在沪宣传北伐。 27日孙中山偕许崇智抵平乐,下令各军在桂林集中。 12月4日孙中山抵桂林,设大本营。委胡汉民为秘书长,李烈钧为参谋长,朱培德为滇军总司令,彭程万为赣军总司令,谷正伦为黔军总司令。准备于翌春入湘,大举北伐。 7日孙中山在桂林演讲 “三民主义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 10日孙中山在桂林对滇、赣、粤军讲述“军人精神教育”。 12日北京大学等34校学生及北京女界联合会万余人,齐集天安门游行示威。同时公推何玉书等四人进见外交总长颜惠庆,提出尊重民意、无条件归还山东、鲁案提交大会解决等四项要求。 22日段祺瑞派徐树铮抵粤。孙中山电派廖仲恺、汪兆铭、蒋介石为代表,与之商洽共同打击直系军事计划。 23日第三国际代表马林抵桂林谒孙中山,商陈联俄问题。 本月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事略》撰序,指出此次北伐,责任比十年前倍增,应本诸先牺牲精神艰苦奋斗。 ☚ 1920年 1922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