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程砚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程砚秋1904—1958

满族,北京人
中共党员。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一,创造了“程派艺术”。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常务理事等职。出版有《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本选》等。
本姓:索绰络
原名:荣承麟
字:菊农、菊侬
号:玉霜、禦霜
艺名:程砚秋、程艳秋、程菊侬
别名:玉霜簃主、玉霜簃主人、禦霜簃主

程砚秋1904—1958

京剧艺术家。原名荣承麟,艺名程艳秋,字菊农,号玉霜,北京市人。满族。六岁卖身学艺,先学武生,后改学花旦、武旦、刀马旦,继学青衣戏。1915年参加演出,初露头角。他博采各家之长,演艺迅速提高,十三岁成名,十七岁独立成班。1922年开始探索革新京剧,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程派”表演艺术。1932年到欧洲考察戏剧音乐,回国后于1933年主办中华戏曲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敌伪演出。建国后,到布拉格参加第一届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并参加了赴朝慰问演出。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常务理事,并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8年病逝。有《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编演的剧本主要有《鸳鸯冢》、《青霜剑》、《荒山泪》、《金锁记》(后改编为《窦娥冤》)等。

程砚秋

程砚秋的舞台艺术田汉等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102页、1962
年2版142页
御霜实录(回忆程砚秋先生)
周恩来、贺龙介绍程砚秋入党
程砚秋教戏
贺捷生 曹其敏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226页
光明日报1985年3月6日
光明日报1957年3月27日
一个最有才能的党员艺术家去世了夏衍人民日报1958年3月13日,程砚秋文集
第7页,夏衍杂文随笔集第616页
程砚秋与话剧
回忆程砚秋同志二三事
追忆砚秋
程砚秋的艺术道路
忆苦战风霜的程砚秋同志
由《锁麟囊》引起的回忆——王吟秋谈程砚秋老
师二三事
魏照风
幼韩
荀慧生
梅兰芳
田 汉
容正昌
文汇报1958年3月16日
陕西日报1958年3月23日
文汇报1959年3月10日
光明日报1959年3月16日
人民日报1963年3月18日
文汇报1981年1月15日
拒唱献机歌,程砚秋荷锄务农
精神事业总难磨——访程砚秋夫人果素瑛
当程砚秋成为中共党员的时候
俞振飞与程砚秋
里昂中法大学招待新中国首席歌剧家程砚秋记
杨立君
萧湘
陈维麟
许寅
北京日报1982年2月25日
北京晚报1983年3月15日
团结报1985年2月2日
解放日报1985年9月8—22日
剧学月刊1932年1卷11期
我的学艺经过程砚秋戏曲研究1957年2期,程砚秋文集第36
程砚秋的生活道路
关于程砚秋先生的一些事情
谈程腔——悼砚秋同志
我认识的程砚秋同志
梅兰芳与程砚秋
谈程砚秋以及程派诸“华”(上、中、下)
于奇
徐凌霄
俞振飞
陈叔通
张或驰
齐崧
新观察1958年1期
戏剧报1958年7期
戏剧报1958年7期
新观察1958年7期
*中外杂志1971年10卷4期
*传记文学1975年27卷5期—1976年28
卷1期
戏坛巨人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
叶窗
关志昌
*古今谈1977年149期
*传记文学1978年32卷5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3册第246页
程砚秋深沉莫测
关于程砚秋的最后一次演出
程砚秋在一九二三年的戏剧活动——《御霜年
谱》
丁秉鐩
王珏
程永江
*传记文学1978年33卷1—5期
人民戏剧1979年6期
戏剧论丛1981年1期
程砚秋与昆曲
鼓衬秋声二十年——深怀挚友程砚秋同志
罗瘘公与程砚秋
程砚秋的成功之路
论程砚秋
程砚秋和程派艺术
访吴富琴谈程砚秋
程砚秋
程砚秋的新疆之行
周恩来与程砚秋
俞振飞
白登云
姜德明
萧晴
李一氓
白登云等
邵芑
胡金兆
何德生
鲁虹
文化娱乐1981年4期
戏曲艺术1981年4期
戏剧论丛1982年1辑
剧坛1983年2期
文艺研究1983年3期
戏剧报1983年3期
*中报月刊1983年40期
人物1984年6期
戏剧报1984年9期
电视与戏剧1984年9期

我与程砚秋翁偶虹戏曲研究1984年11辑,京剧谈往录第
178页
程砚秋与汉调二黄——与程先生相处的日子里
往事追忆——记砚秋生平
罗瘿公与程砚秋
程砚秋
杜建德
果素瑛
王培尧
林印
当代戏剧1985年6期
文化史料第1辑第4页
*中外人物专辑第2辑第213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7辑第
70页,民国人物传第4卷第366页
程砚秋(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3分册第47页
程砚秋(1904-1958)
程砚秋传
萧晴
郭亮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第38页
中国现代戏剧电影艺术家传第2辑第202
程砚秋坚持民族气节
我的老师程砚秋
罗义俊
刘迎秋
中国现代爱国者的故事第381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9辑第175页,京剧
谈往录第197页
关于程砚秋一九四二年拒绝“义演”的一点回忆
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
追忆砚秋同志的艺术生活
自传:我所走过的道路
程砚秋先生对我的教益
程砚秋(1904-1958)
杨学涛
孙老乙主编
编纂组
梅兰芳
程砚秋
新凤霞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9辑第210页
当代名伶传
*环华百科全书第14册第538页
梅兰芳文集第251页
程砚秋文集第3页
新凤霞回忆录第301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卷第275页

程砚秋

程砚秋传
贺龙与程砚秋
京剧艺术家程砚秋病逝
徐沛
谢武申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261页
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314页
人民日报1958年3月11日
哀悼程砚秋先生
哭程砚秋先生
悼党的戏曲战士程砚秋同志
悼念砚秋
几页难忘的日记——回忆程砚秋同志
程砚秋和易俗社
一世嘉评百世听——《梅兰芳》《程砚秋》读后
程宅轶事(1—5)
陈叔通
荀慧生
田汉
梅兰芳
杜近芳
赵清泉
马少波
徐城北
人民日报1958年3月12日
人民日报1958年3月12日
人民日报1958年3月13日
人民日报1958年3月14日
文汇报1960年3月21日
陕西日报1962年9月1日
人民日报1987年1月17日
华声报1987年3月10、20日,4月10、21
日,5月15日
一个“难得能专又最红”的艺术家
忆砚秋
御霜年谱——程砚秋生活和创作大事(初稿)
程砚秋与罗瘿公、金仲荪
程砚秋大义凛然
人贵有志——程砚秋的青年时代
我和老师程砚秋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大名旦
已故京剧艺术大师、“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砚秋
获金唱片奖
舒模
果素瑛
程永江编撰
陈义敏
辛编
李玉坤
李世济
孙晓芬
李方诗等主编
人民音乐1958年4期
戏剧艺术论丛1980年2期
戏剧艺术论丛1980年2期
戏剧研究1985年16辑
名人传记1986年1期
蒲剧艺术1986年4期
大舞台1989年4期
四川文物1990年2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388页
20世纪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1904—
1958)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61页
检阅我自己
程砚秋魂归荒山泪
程砚秋(1904—1958)
杨里昂主编
陈正卿
京声 溪泉
艺术名人自述第187页
民国文坛名流归宿第3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47页

程砚秋1904—1958

满族,北京人,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原名艳秋,字玉霜,后改御霜。幼年家贫,学京剧,演青衣,长期在北京演出,对京剧的旦角艺术有所独创,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啭的唱腔,擅长表现抑郁悲愤的感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在创作剧目、声腔及提高京剧艺术,启迪艺人,培养后辈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建国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所编剧目有《荒山泪》、《金锁记》(解放后改编为《窦娥冤》)、《青霜剑》等,大都表现旧社会妇女的悲惨遭遇。对舞台艺术和剧种源流等的著述编为《程砚秋文集》,常演剧目编入《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

程砚秋1904—1958

中国京剧演员。北京人。满族。原名艳秋,字玉霜, 后改御霜。先世为清朝贵族, 幼年家贫, 学京剧,演青衣。长期在北京演出。所编剧目有《鸳鸯冢》、《青霜剑》、《荒山泪》、《金锁记》(解放后改编为《窦娥冤》)等,大都反映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遭遇。对京剧的旦角艺术有所改革创新。根据自己表演及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的唱腔, 擅长表现抑郁悲愤感情, 世称“程派”。在创新剧目、声腔, 博取众长提高京剧艺术,启迪同代艺人,培养后辈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中年后兼事戏曲理论研究。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北京后, 迁居青龙桥务农,拒绝演出。解放前, 曾任南京音乐院北平分院院长,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常演剧目编入《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论著编有《程砚秋文集》。

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满族。北京人。原名艳秋,字玉霜,后改御霜。幼年从师于荣蝶仙、梅兰芳、王瑶卿等。特别注重音韵和四声,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了若断若续、幽然婉转的唱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曾任中华戏曲音乐院北平分院院长、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长。1931—1933年又赴欧洲考察戏剧。抗战时深居农圃,拒绝为日伪人员演出。1949年作为特约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翌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荣誉奖。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编演过许多剧目,如《青霜剑》、《荒山泪》、《贵妃醉酒》、《穆天王》、《御碑亭》等,并改编了《窦娥冤》、《祝英台抗婚》等,此外又致力于戏曲理论的研究,著有《程砚秋文集》。

程砚秋

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1904年1月1日生,1958年3月9日去世。北京人,满族。幼年从荣蝶仙学戏,15岁时,经罗瘿公介绍师从梅兰芳,并得到王瑶卿的指导。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创造出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世称“程派”。悲剧的创作较多,塑造出众多受尽压迫、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形象。代表剧目有《荒山泪》、《窦娥冤》、《锁麟囊》等。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程砚秋

245 程砚秋1904—1958

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原名艳秋,字玉霜,后改御霜,满族,北京人。幼年家贫,6岁学戏,习青衣、刀马旦。11岁登台,12岁在北京正式参加营业演出,他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在王瑶卿和罗瘿公的帮助下悉心研究唱法和唱腔,创造出一种幽咽宛转、低回曲折而又蕴涵着刚劲坚实、锋芒逼人的程派唱腔,世称“程腔”。程腔以韵味醇厚、刚柔相间、若断若续、含蓄多变见长。其表演善于运用水袖、台步、身段、表情揭示人物内在感情,以善演悲剧著称。其主演代表剧目有《荒山泪》、《青霜剑》、《锁麟囊》、《春闺梦》、《鸳鸯冢》、《三击掌》、《红拂传》、《打渔杀家》、《文姬归汉》等20余出。这些剧目充分体现了 “程派”艺术的“情”与“性”。1932年曾赴欧洲考察各国戏剧和音乐,回国后任“北平中华高级戏曲职业学校”董事长。日本侵占北平后,他不为敌伪演出,愤然绝迹舞台,隐居京郊务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认真演出,热情传艺,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改编并演出了《窦娥冤》等剧,并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对舞台艺术和剧种源流等有所论述,编为《程砚秋文集》。所演新戏中的代表剧目,编入《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弟子有陈丽芳、李丹林、赵荣琛、王吟秋、江新蓉、侯玉兰等。学习程派并有成就的演员有新艳秋、李蔷华、张曼玲等。

☚ 唐韵笙   谭富英 ☛

程砚秋1904—1958

京剧演员。原名艳秋,字玉霜,后改御霜,北京人。满族。演青衣。艺术上勇于革新,讲究音韵,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的唱腔,世称“程派”,影响很大。所编演的剧本,大都表现旧社会妇女的悲惨遭遇。中年后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论述均收入《程砚秋文集》。日本占领华北时,深居农圃,坚拒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程砚秋

程砚秋

程砚秋 (1904—1958),在名承麟,早年艺名程菊农、艳秋,1932年后易名砚秋。满族。北京人。幼年从荣蝶仙、荣春亮学戏,先习武生,花旦,后改青衣。14岁登台演出,引起行家注目。后受教于梅兰芳、王瑶卿。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次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期致力于艺术教学与理论研究,1953年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20岁自组鸣和社,与俞振飞等合作演出 《青霜剑》、《文姬归汉》、《聂隐娘》、《荒山泪》、《锁麟囊》 等戏,逐步形成独特风格,创立影响深广的 “程派”,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并称 “四大名旦”。其唱腔低回婉转,起伏跌宕,巧而不纤,柔而不媚,擅抒幽怨哀楚,缠绵悱恻之情,而又内含刚劲,长期风靡中国,脍炙人口,为众多演员所师法。1959年出版了 《程砚秋文集》 和 《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

☚ 丁衍廉   傅抱石 ☛
程砚秋

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在名承麟,早年艺名程菊农、艳秋,1932年后易名砚秋。满族。北京人。幼年从荣蝶仙、荣春亮学戏,先习武生,花旦,后改青衣。14岁登台演出,引起行家注目。后受教于梅兰芳、王瑶卿。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次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期致力于艺术教学与理论研究,1953年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20岁自组鸣和社,与俞振飞等合作演出 《青霜剑》、《文姬归汉》、《聂隐娘》、《荒山泪》、《锁麟囊》等戏,逐步形成独特风格,创立影响深广的“程派”,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并称“四大名旦”。其唱腔低回婉转,起伏跌宕,巧而不纤,柔而不媚,擅抒幽怨哀楚,缠绵悱恻之情,而又内含刚劲,长期风靡中国,脍炙人口,为众多演员所师法。1959年出版了 《程砚秋文集》和《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

☚ 丁衍廉   傅抱石 ☛

程砚秋1904—1958

近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满族。北京人。原名艳秋,字玉霜、御霜。幼年从师于荣蝶仙、梅兰芳、王瑶卿。在京剧世艺术上造诣精深,注重音韵和谐,根据个人嗓音特点,创造了独特唱腔,配合精湛的表演,自成一派,世称“程派”。曾任中华戏曲音乐学院北平分院院长、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长。1931—1933年,赴欧洲考察戏剧。抗日战争时期,保持民族气节,拒绝为敌人演出,退居北京西郊种地维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50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荣誉奖。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编演过《荒山泪》、《贵妃醉酒》、《青霜剑》及《窦娥冤》等众多剧目,著有《程砚秋文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