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6_191總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6_191總論 【總論】中庸是體道之大訓,體道則明道、行道皆在所該。而有時而不行焉,則亦明此道,以傳諸萬世爾。讀此者亦當以體道為主,不必遽以行道、傳道為立本也。答余仲陽。 序文所謂‘脈絡貫通’,蓋指諸章之承上起下、文義相續者。而今以一誠字當之者,就圖子上别立論耳,序文本意亦在其中。 謹按:饒六節、王四支之説,實原於序文中‘支分節解’之云,而俱得朱子之意者也。夫讀法之裁定既備,則六節之説不可棄也;章句之分段既明,則四支之説不可闕也。或者改支為節,而謂之四大節,仍駁饒氏之説,是不察乎‘支分節解’之義,而不究乎讀法之旨者也,可勝惜哉! 為圖也,上層則一支二節,中層則二支三節,下層則一支一節。蓋以大支,則篇首十一章自當為一;而以細節,則‘中和、中庸’不妨分而為二也。以大支,則第二十章自當為‘費隱’之終;而以細節,則亦當為‘誠’之始也。以大支,則自第二十一章至第三十二章自當為一;而以細節,則‘維天之命’以上亦當為‘誠’一節,而‘大哉聖人之道’以下不妨屬之於‘大德、小德’也。至若末一章,則為一篇之歸宿、萬化之總括,而自當為一支一節也。 第一章、第三十三章俱一章一節,而對立兩頭,有始一終一之妙,故用圈以别之。其中間諸章則有‘中散為萬事’之象,而皆用墨絡連綴,以見‘支分節解’之義。又自上層直拖墨絡抵於中層之誠字,又自下層仰拖墨絡抵於中層之‘誠’節,以見序文所謂‘脈絡貫通’實指一誠字也。‘中和’則從上向下書,‘學達’則從下向上書,‘費隱’則從右向左書,‘大德小德’則從左向右書,皆歸宿於一誠字也。 以四支言,則誠字隱而不見,猶土之寄旺於四時而無定位也;以六節看,則誠字居中,猶土之央於五行也。 自第一章之左右墨絡之兩下拖來,而抵於中層者,一之散、萬之機也;自中層之左右墨絡之兩下拖來,而抵於下層者,萬之合、一之妙也。於是圖體至圓,有天之象焉。而首章末章,南北相當,猶天之有南北極,恰恰照應得序文中‘繼天立極’字,而始以‘天命之性’,終以‘上天之載’者,自在於不言之中。 從外看,則太極之渾然一圈也;從裏看,則太極之森然萬象也。朱先生於首章章句‘天以陰陽五行’云云處全用太極圖意,而又於太極圖説解用‘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之語,其意微矣。 ‘中和’在極上頭,‘致中和’也;外圓内方,‘天地位焉’;萬象森然,‘萬物育焉’。 ‘中庸’二字是一篇命名之要,故處乎中層之上、上層之下;而節處則書於中間,支處則書於左右,以見其上下左右中,無不該括乎此也。右支節圖解。 中庸支節,私竊有未契者,而曩既對陳,不必更提。然兹承書諭,亦不敢無言也。蓋第一章、第三十三章是本節之當身,其曰‘中和一節’、‘下學上達一節’者,乃是本章之謚法也。今君以‘中和’字、‘學達’字填於圈内,而横書‘第一章’、‘第三十三章’於其下,則謚法反為當身,而當身反為謚法之注脚矣。此鄙圖之所以將本章為主,而書‘中和’、‘學達’於本章之頭尾也,非欲其分内外於一圈,而挑出他‘中和’、‘學達’於圈外也。就全圖而觀之,則上下左右,莫非一圖境界也夫,焉有内外之可分乎?且‘第三十三章’之不為倒書者,愚昧固有意焉:本章則豎書以見承上諸章之妙,支節則倒寫以寓自下達上之義。其謂之中庸大支,而不曰中和大支者,其意蓋曰‘中庸’二字是一篇命名之要,而篇首十一章皆歸重於中庸,且中庸之中實兼中和之義。今以人之支節喻之,中庸者,全臂也;而中和者,肩一節也。是當曰左臂大支、右臂大支,而不可曰肩大支也。故鄙圖之以中庸為大支者,此也。不審尊意以為如何?答許後山。 支節圖又蒙嘉奬,愧不可言。但‘中庸’二字是全體也,大臂也,緊骨也。全體,故為一篇之名;大臂,故為一支之名;緊骨,故為一節之名。盛意之必以中和為大支者,以其在第一章,而章句之連書為據。然今以列郡之鎮管喻之。中和者,咸陽之在本道之初頭也;而其連書者,本道之界限也。中庸者,晉州之在咸陽之下面者也。自其列郡而言,則曰咸陽一邑,晉州一邑;而自其鎮管而言,則統稱之曰晉州大營。若以咸陽之在於初頭及界限之在於咸陽,而遂謂之咸陽大營,則豈成説乎?鄙見甚膠,幸更究而回教也。同上。 中庸或問曰:‘此篇首章先明中和之義,次章乃及中庸之説。至其名篇乃不曰中和而曰中庸者,何哉?’曰:‘中和之中,其義(甚)〔雖〕精,而中庸之中實兼體用。且其所謂庸者,又有平常之意焉。則比之中和,其所該者尤廣,而於一篇大指,精粗本末,無所不盡。此其所以不曰中和而曰中庸也。’○謹按:一篇之大指猶以‘中庸’而為名,則一支之大指尤豈得舍‘中庸’而取‘中和’乎?大而名一篇、小而名一節者,反不足以為一支之名乎?或問雖説名篇之義,然其當取‘中庸’而不必取‘中和’者,亦可以旁照於大支之訟也。王氏所謂‘第一支,首章子思立言,下十一章引夫子之言以終此章之義’云者,亦未見其以‘中和’為一支之名也。引此為證,不亦太糊鶻乎?設便王氏直以‘中和’為大支,吾當取朱子所説名篇之義而守之矣。同上。 ☚ 16_190中庸答問 16_192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