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6_106中庸記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6_106中庸記疑

中庸記疑

【題 解】
中庸記疑作者沈奎澤(一八一二—一八七一),字穉文,號西湖,本貫青松,先後在剛齋宋穉圭老洲吴熙常梅山洪直弼等人門下修學,與南履穆俞薪焕姜溍等人交遊,研習學問,是善山地方的代表學者。早年放棄科舉,埋首經傳,經史子集無不涉獵。學統上追隨退溪,四端七情説上追隨栗谷;在崇正僻邪、内憂外夷之義上追隨尤庵,不傾向於任何一方,堅持自己的學説。本書原題目下有注‘丁酉’,收録於西湖集卷十七,指出中庸章句有疑問的幾個條目,並整理自己的見解;針對文章句對‘中和説’、‘初晚論’、‘鬼神説’、‘至誠’等條目的解釋及其他小注,參考諸家學説進行論辯。(洪順錫)
文‘虚靈知覺’,〔小〕[1]趙氏曰:‘知是識其所當然,覺是悟其所以然。’
謹按:説未安。蓋知覺有如此説者,如孟子所謂‘先知、先覺’之類是也。然此所謂知覺是論其存而為體者,未説到著而為用,則恐不可以識與悟言之也。且所以為知覺者不同,識其當然,悟其所然,是道心底知覺也。果如説,則人只有道心而卻無人心,其可乎?無乃趙氏汎論知覺,不是指此所謂知覺,而編書者不審,於采輯之時而誤引於此耶?是未可知也。
中和説初晩論。
謹按:朱先生當未發,見於大全語類者非一,而獨於中庸或問專以卦當未發。後來論議不一,或以為皆可以當未發,或以為惟卦可以當未發。蓋未發者是思慮未萌、知覺不昧之謂,而以當未發者,以之純陰為思慮未萌,而以之一陽為知覺不昩也;以卦當未發者,以之純陰為思慮未萌,而以不能無陽為知覺不昧也。二者皆以朱子説為據,則姑未知何者為是,何者為非。然以理推之,則或問之以卦當未發者自當為定論,而其餘之雜出於大全語類者,未必非初年未定之説也。何者?天道有陰陽之兩端,人心有已未發二機。人之有未發,即天之有陰,而六十四卦之自,是天道之陰也;人之有已發,即天之有陽,而六十四卦之自,是天道之陽也。蓋卦在天而為陰,則亦當在人而為未發也;卦在天而為陽,則亦必在人而為已發也。二者固未嘗截然相對,而此之為陰為未發,彼之為陽為已發者,界限甚明,不可以相亂,則其不可以之一陽已動屬乎未發者亦明矣。是故尤庵先生答權尹之書皆以當未發,而最後答權書有‘以中庸或問為正,泰叔説是也’之語,則亦可見先生晩年定論在於或問。而後賢之論尚此紛紜未定,誠未敢知也。余之此論,固知其僭率,而要與知道者講質歸一云爾。
十六章鬼神説。
竊謂‘鬼神’章全没理會,推之於前而不見其文勢之來歷,引之於後而不見其脈絡之貫通,而突兀説起於一篇之中。讀此章時,未嘗不反覆推究,而終未知子思之置此章於此篇之中者為何意思也。及得朱先生所謂鬼神與鳶魚意思一般,然後怳若有契,而亦未知其果合於朱子子思之旨否也。蓋‘費隱’章言君子之道無大小遠近之間,雖一物之微而道無所不體,雖天地之大而道無所不包,故去其中拈取鳶魚二物以詠歎之,以見其道體之妙上下流行也。今此鬼神之前後六章言費之大小,而猶未能盡其妙,故又舉鬼神之體物不遺者以發明之,以見道體之妙無乎不在也。此所以與鳶魚意思一般者耶?抑又思之:中庸之書是發明天人一理之妙,故始言天命之性,終言上天之載。自‘誠明’以下,並論天地聖人之道。而自‘費隱’至‘哀公問政’,言人道之費隱,故就其中又説出鬼神之功用,以明天道之費隱也耶?‘鬼神’章始言誠,以明天人之化,莫非一個實理之所為;‘哀公’章又言誠,以明吾人之事,莫非一個實心之所為。則以此二章參究,而後益可見天人一理之妙,而‘鬼神’章之不得不言於費隱之中也。謹述所聞,以俟知道者之裁決焉。
謹按:前輩以中庸是發明道體之書,故以此章之鬼神亦主理看,而以先言為德而終之以誠證之。然愚意終有所不敢為然者,蓋德者,指其功用良能實然處言之,故章句釋之以為‘為德,猶言性情功效’;誠者,指其屈伸往來實然者言之,故章句釋之以為‘陰陽合散,無非實者’。觀此,則所謂德者、所謂誠者非專以理言,而其不可以鬼神為理者明矣。蓋實有是理,故實有是氣,而理不自顯,必待乎氣,則於氣之發用處,便可見道體之呈露矣,何必以鬼神主理而看,然後為發明道體也耶?今以章句考之,則德與誠之不以理言之者甚明。
小注蛟峯方氏曰:‘曰“鬼神之情狀”,情即性情,狀即功效。’
謹按:朱先生直以性情為情狀,而方氏之以情為性情,以狀為功效者,恐未然。
二十二章二十三章至誠。
謹按:上章論天道而以至誠言之,下章論人道而亦以至誠言之,則何以知其有天道人道之分也?蓋兩章雖概以至誠言之,而上章卻説至誠居先,則其下云云皆自至誠中做出來,而無下功節次,故所以為天道也;下章卻説至誠在後,則其上云云皆用功而至於至誠之由,而有許多等級,故所以為人道也。一自至誠而做出來許多事業,一自用功而到得那至誠之地,此為少異者耶。
‘非天子不議禮’,注:‘禮,親疏貴賤相接之體。’
謹按:朱先生中釋禮字處皆以節文儀則為言,而獨於此以親疏貴賤釋之者,何也?蓋親疏貴賤是禮之大節,而此禮字即下文‘行同倫’之倫字,則這倫字中已包那親疏貴賤之意,必以此釋之,然後為得其本旨,故與中所釋之例不同者耶。
‘愚而好自用’,小注東陽許氏‘生乎今之世’云云。
謹按:愚而自用、賤而自專、生今反古,自是三件事,而皆取禍之道也。以其下文推之,則有位無德應上愚而自用而反之也,有德無位應上賤而自專而反之也,‘吾從’應上生今反古而反之也。如此推之,則條理之分明、文勢之結殺,不亦井井?而許氏以生今反古統論愚而自用、賤而自專云,則‘吾從’一節更無歸宿處矣,恐考之未詳也。
‘聰明聖知’,小注新安陳氏云云。
謹按:陳氏以前章之‘睿知’與此章之‘聖知’做優劣看者,恐未安。蓋‘睿知’之知以生質而言,‘聖知’之知以德性而言也,二者皆就聖人而言,則初無彼此淺深之可言。而果如説,則前章之‘至聖’與此章之‘至誠’亦有優劣之可言也,其可乎哉?

☚ 16_105中庸辨證説   16_107中庸講義 ☛
000043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