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6_101第三十三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6_101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曰:衣錦尚絅。
按:前章言聖人之極,此章言下學之始,如天道之秋冬交代,其義敢陳於中庸圖
按:將言立心之始,而先之以尚絅、闇然之意,則有志之士豈不以是為最初下手處乎?
知遠止之顯。
按:語類以‘遠之近、風之自’屬戒懼,由外説入,故云。以‘微之顯’屬謹獨。由内説出,故云。然此三知字就知一邊説,而為下謹獨、戒懼、不顯、篤恭之始條理,讀者可不深察乎?
或疑‘不厭而文且理’皆當從己心上説,而‘不厭’是人所不厭也,與文理若是不同,何也?
按:‘不厭而文且理’,皆從德之著於外而自人觀美之意,則雖曰人所不厭,不異於文理二義。況此‘不厭’指所以不厭之實而言,如孟子‘可欲之謂善’,可欲在人,而所以可欲在我之善也。
云:‘相在爾室。’退溪曰:‘首章以成德言,故先存後省;卒章以進德言,故先省後存。’大山曰:‘“首章以成德言”一段,未能信及。’
按:末章果以入德言,故經文曰‘可與入德’,章句與或問皆言入德。而至於首章,則性、道、教皆以道言,而不可言成德,故大山疑首章成德之説。然論語孔子之仁不憂、知不惑為成德,十一章以‘依乎中庸’為成德,則率性修道謂之成德,恐無不可。
曰:‘不顯維德。’
按:上節已言不顯之意、功效之及已盡,而復引此詩者,蓋以‘奏假無言’不若直言不顯二字;‘時靡有争’,不若‘百辟刑之’也;‘民勸、民威’,不若‘天下平’之大也。
云:‘予懷明德。’
按:中庸始言道而末言德者,蓋欲學者造道而成德。則此德字雖將言不顯之妙,而從切近處説,故章句曰‘非此德之外,〔又〕别有是三等’也。‘此德’之此字,指吾心而言也。
按:先儒以‘無聲無臭’兼體用言,蓋以不顯之意體用皆可言也。然首章由體達用,此章由用達體,而為退藏密、末合一之意,則恐當以未發之體言。
章下注曰:‘反求其本。’
按:此‘本’字非本源、本體之本,以工夫之始而言,如論語‘孝弟為仁之本’。嘗以六大節象六合,以四大旨象四時而為圖,面稟于先師,誨曰‘六節似牽合,而又無意趣。四旨圖思索甚精,而條理甚當’云云,故敢以四大旨圖置之經書八圖中云爾。

☚ 16_100第三十二章   16_102通論 ☛
000043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