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5_436第二十七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5_436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御製條問曰:章句以尊德性為存心,而致廣大、極高明、温故、敦厚四者屬焉;道問學為致知,而盡精微、道中庸、知新、崇禮四者屬焉。然祇言存心致知,而不及於力行,故後之論者競相立説以補其缺,而紛紜不可更僕數。試舉其最著者:有謂存心雖不可分知行,致知卻帶力行,而以盡精微知新屬知,道中庸崇禮屬行者;有謂存心與致知皆兼知行,而分致廣大、温故屬知,極高明、敦厚屬行者。是數説果孰得孰失?抑亦舍是而别有所謂正法眼藏者耶?
熙洛對曰:存心上便包力行意思,蓋存心不是只管虚静,乃是制外養中,克己復禮之意。先儒曰‘尊德性’,大學之誠意正心;‘道問學’,大學之致知格物也。誠正是力行事,則存心之包力行明矣。或曰力行不可先於致知,然大學以知行分先後,故先致知而後誠正;中庸以大小分先後,故先存心於道體之大,而後致知於道體之細也。語類亦以上截存心屬力行,所謂力行無别般道理,祇是心存於中而恭敬奉持之耳。終古講家鮮能識此個義,强把五句片片分屬,只得牽合之病,未見補缺之功。章句不言力行致知,而必言存心致知者,可見涵養工夫之無遺漏,而正是力行之完備也。
御製條問曰:‘尊德性’、‘道問學’,孰重孰輕?孰先孰後?蓋自陸象山以尊德性别立門户,盡廢講學,而一轉再轉,馴致江西一派沈溺頓悟之説,之學幾乎平分天下。調停者有為朱子道問學之意居多,陸子尊德性之意居多。朱子之教固以窮理為務,而每謂窮理之前必先涵養本源,則何嘗闕略尊德性之工?彼陸氏所謂居敬者,又未免專尚簡易,懸空冥索,則曾是以為涵養可乎?雖然口是貌從,非朱子所望於後學者,亦嘗有的見。之學不及門旨訣,如横渠之於佛者乎?試各極言之。
熙洛對曰:‘尊德性’、‘道問學’本無輕重先後。若主‘道問學’,則程允夫名齋,朱子改焉[1]。若主‘尊德性’,則分界在焉。吾儒之學,必兼存心致知,蓋非存心無以致知,致知者又不可不存心,車輪鳥翼,闕一不可。遠而天地古今,近而彝倫日用,無非性分中物事,必博學之,明辨之,使體段分明,而後德性可尊,豈可以道問學諉於支離而廢之哉?鵝湖一席言以責之,以警之,而彼陸氏一生病痛,簡易為祟,所謂尊德性者,闕卻事物,轉向空寂去。陽明輩以象山為祖,江西一派汎濫揚益之半,至於道一編而極矣。朱子之教,博約兩至,何嘗偏主窮理而闕卻尊性耶?惜乎江西不能如横渠之逃佛也。

☚ 15_435第二十六章   15_437第二十八章 ☛
000041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