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聰明睿知,以生質言也,乃包下四德,而章句列謂五者之德,何也?
答曰:以聰明睿知之德并仁義禮智之德言之,則謂之五德也可;以稟得聰明睿知之質,故有此仁義禮智之德,以生知之質粘在四德上,則謂之四德也可。章句則只承上文五句稱五者之德矣。如大學三綱領中止至善,即明明德新民皆止於至善之謂也,謂之二綱領可也,而以三句平列,故謂之三綱領。若疑於五者之德,則又將疑於三綱領耶?洗襟録。
南塘曰:智之為性,偏言則為是非之理,專言則為知覺之理。未發之前知覺不昧,而其理則智;已發之際知覺運用,而理之乘知覺發用者即智之用也。心之體用,不外乎覺之一字。而知是覺之理,則智之專一心之德,又何疑乎?
愚按:‘知覺’之知,與禮智之知,意義不同。‘知覺’之知,氣也,用也;禮智之知,理也,體也。南塘説‘智之用也’以上,恐不可以改評。而其下以覺為心之體用,而又以知為覺之理者,恐不可知。蓋方知方覺者,知覺之已發也;能知能覺者,知覺之未發也。如以知覺之發未發為心之體用,則亦無足怪。而其以知為覺之理者,恐甚無謂。且知覺二字之名,以其方知方覺而發。則能知能覺者,謂之虚靈則可,而直謂之知覺則不可。覺為心之體用之説,終亦不敢信得及也。北山録,己亥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