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問:經綸天下之大經。○答:大經,五品之人倫也。如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夫是夫,婦是婦,各有條理,一定而不乱,故曰經。經者,理其緒而分之也。如君臣之相敬,父子之相親,夫婦之相唱和,兄弟之相友睦,朋友之相切磋琢磨,牽比其倫類,自然相合,故曰綸。綸者,比其類而合之也。
問:大經、大本。○答:朱子曰,大本即中也,大經即庸也。
問:夫焉有所倚。○答:朱子曰‘自家都是實理,無些欠缺’,‘不用倚靠别物事然後能如此’,‘日用間〔底〕都是君臣、父子、夫婦人倫之理,更不倚着人’,黄直卿云‘便是不思不勉意思,謂〔更〕不靠心力去思勉’。
問:注‘默契’。○答:韻會,契,合也。
問: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答:延平曰,元晦以謂:‘“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即全體〔是〕未發底道理,惟聖人盡性能然。若如此看,即於全體何處不是此氣象,第恐無甚氣味耳。’某竊以謂‘肫肫其仁’以下三句,乃是體認到此達天德之效處,就喜怒哀樂未發處存養,至見此氣象儘有地位也。
問:注‘非特如之而已’。○答:饒氏曰,前章曰如淵、如天,猶是聖人與天地相比並。至此曰其淵、其天,則聖人與天地為一矣。
問:‘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上章言睿知,此章變‘睿’言‘聖’者,何也?○答:上章曰‘惟天下至聖’,是謂至聖之人也。下章曰‘惟天下至誠’,是謂至誠之道也。朱子曰:‘至聖,是德之發見(於)〔乎〕外者,故人見之,但見其(如淵)〔溥博〕如天,莫不尊親;至誠,則自家裏面真個是其天、其淵,〔至誠處〕非聖人不自知也。’[1]觀於此言,可以知變‘睿’言‘聖’直指聖人,而其淵、其天‘非特如之’之義矣。
第三十二章小注,朱圈者三段。
問:‘苟不固聰明聖知’,小注‘玉淵張氏曰’一段,何以朱之耶?○答:‘上章言小德條理分明,人所易見也’,‘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此章言大德無聲無臭,非聖人不能知也’。此段所以釋‘莫不尊親’與‘孰能知之’之意者詳切矣。
問:章下小注朱子曰‘至誠至聖只是以表裏言’一段,何以朱之耶?○答:‘至聖,是德之發見(於)〔乎〕外’,‘至誠,〔則〕是那裏面骨子’。此段所以釋‘至聖、至誠、表裏’之意至矣。然章句鄭氏曰‘惟聖人能知聖人’,朱子於此又曰‘非聖人不自知也’,當兩存其義耶。
問:小注‘“至聖”一章説發見處,“至誠”一章説存主處。聖以德言,誠則所以為德也’一段,何以朱之耶?○答:所以釋‘至聖、至誠、表裏、難易,如天、如淵,其天、其淵’之義者,語益加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