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3_063孟子讀書漫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3_063孟子讀書漫録

孟子讀書漫録

【題 解】
孟子讀書漫録作者金秉宗(一八七一—一九三一),字翰宗,號警庵秀山,本貫義城,出生於儒學學術中心地區安東府東部芝澧里。幼年隨曾祖芝廬公習學,二十歲時拜西山金興洛為師,繼承從退溪延續下來的西山學統。遺稿秀山集九卷五册,本書收録於卷五雜著,選孟子難解語句八條目,參照春秋、大學衍義加以辨釋,遵從朱子之説。(洪順錫)
諸侯失國,而後託於諸侯,禮也。
按:春秋六年‘春正月,來’,傳曰:‘者,州公名也。春秋之法,諸侯不生名,失地滅同姓則名。正名,經世之本,〔名正而天下定矣。或曰:諸侯失國而後託於諸侯,孟子以為禮〕[1]也。今州公來朝,將以諸侯之禮接之乎,則春秋乃書其名;將以匹夫之賤畜之〔乎〕,孟子乃以託國為禮,將何處而可?曰:世衰道微,諸侯放恣,强凌弱,衆暴寡,天子不能正,方伯不能治,其有壤地褊小,迫乎大國之間而失國,是不幸焉,非其罪也,則以諸侯之禮接之可也。若譚子弦子温子,雖失國出奔,而春秋不名,義可見矣。若夫不能修道以正其國,或棄賢保佞,或驕奢淫縱,或用兵暴亂,自底滅亡,如蔡獻舞邾益曹陽州寔之徒皆其自取焉耳,則待之以初,乃禮之過也。觀春秋名與不名,則知所以處寓公之禮,與强為善自暴棄者之勸戒矣。’
禪,夏后繼。
按:春秋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傳:‘嫡冢始生,即書于策,與子之法也。禪,夏后繼,春秋兼帝王之道,賢可禪,則以天下為公,而不拘於世及之禮;子可繼,則以天下為家,而不必於讓國之義,萬世之通道也。與賢者貴於得人,與子者定於立嫡。傳子以嫡,天下之達禮也。故有君薨而世子未生之禮。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者,以名分素明而民志定也。經書“子生”,所以明與子之法,正國家之本,防後世配嫡奪正之事,垂訓之義大矣。’
茅堂胡氏曰:‘春秋兼帝王之道,或以天下為公而與賢,或以世及為禮而與子。與賢貴於得人,故季札辭國,仲尼不取;與子定於立嫡,故文姜始入,春秋書之。蒯聵出奔,申生見殺,王猛兄弟之以于,皆其君父不知此義,是以蒙首惡之名,不亦悲乎?’
咸丘蒙
按,春秋高氏注:‘咸丘地近者。故孟子咸丘蒙東野人。’
父母使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揜之。
按,大學衍義西山真氏曰:‘世儒以帝堯在上,二女嬪無殺之理,故以孟子為疑。不知孟子特論大舜之心,使其有是處之不過如此,豈必真有是哉?’
久假而不歸。
按,春秋注南軒張氏曰:‘五伯慕乎仁義之名,有所為而為之,故暫假而暫歸。桓公召陵之盟,仗王室之事以責,亦可謂義矣。而執濤塗之舉,旋踵而起,此皆歸之遽者也。使其假而能久,久之而不歸,則必有非苟然者矣。’與朱子本注有不同。
王勉曰:若不合於義,而不信不果,〔則〕妄人爾。
先儒有以‘不信不果’之‘不’為必字之誤,然論語孔子子貢如何謂士之問,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今此之言雖非直解本文,而恐不害自為一説也。
葵丘五禁
傳:‘觀〔孟子所載〕此〔盟〕初命之辭,則知桓公翼戴襄王之事〔信〕矣[2]。’注張氏曰,‘一命之辭,三綱所係,藎修身齊家之要,自此以下,尊賢、敬臣、子民、柔遠人、懷諸侯之意略備。其提挈綱領,以正率人,蓋春秋之所未有。然桓公於“易樹子”,“以妾為妻”之禁,終不免躬自犯之,則何以令諸侯哉。’‘聖人’‘姑掩其不足而敍其美也’。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春秋‘晉侯’,傳胡氏曰:‘其不言師敗績,何也?君獲,不言師敗續,君重於師也。大夫戰而見獲,必書師敗績,師與大夫敵也。君為重,師次之,大夫敵,春秋之法也,與孟子之言何以異?孟子為時君牛羊用人莫之恤也,故以民為貴,君為輕;春秋正名定分,為萬世法,故以君為重,師次之。以天下命亦〔以〕命,必稱元后為先,此經世大常,而仲尼蓋祖述之也。惟此義不行,然後叛逆之黨有託以為民重,[3]棄君親而不顧者矣。’

☚ 13_062孟子經義   13_064孟子集注 ☛
000032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