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2_447告子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2_447告子篇 【告子篇】告子曰:‘生之謂性。’生者,指人物所以知覺運動而言。知覺運動者,是氣也,非性也。而告子認氣為性,故有是言也。蓋性者,天所賦與,人物同受於有生之初,而人與物有正昏偏全之異。氣者屬於形質,凡知覺運用、飲食言語,罔非氣之所使也。氣亦人物之所同得,而人所以異於物者,以其得正氣,故全得許多道理;物則得其昏氣,故並與所賦之理而昏了不全。人之性,則四德備、五典具;物之性,只有一點明而已。如虎狼之父子,蜂蟻之君臣,雎鳩之有别,鴻雁之隨行,黄鳥之求友,未始不有彝性,而不能各具而全也。今若以知覺運動為性,則是告子全昧性之理,而以人物之性混稱而無别也。是以孟子折之曰‘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者,深斥其非也。蓋性者,人之所得於天之理也;生者,人之所得於天之氣也。人物之生,莫不有是理與是氣。以氣言,則其知覺運動,人與物若不異也;而以理言,則仁義禮智之稟、天敍天秩之命,豈物之所得而全哉?蓋告子異道之人,如楊墨之類耳。其燭理不明,見道不正,故‘杞柳’、‘湍水’之喻、‘食色義外’之論、‘無善、無不善’之説,縱横繆戾,不知其非。當時之人,亦頗疑其言之為是,故孟季子亦以‘義外’為然,曰‘果在外,非由内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公都子亦疑之,以問於孟子。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情者,性之動者也。人之情本可以為善,而不可以為惡,則性之本善可知矣。才者,人之材質也。人有是性則有是才,性既善則才亦善。人之為不善,乃物欲陷溺而然,非其才之罪也。蓋告子‘生之謂性’之説,後世亦有同異之論。前則孟子既條卞而折之,詳且嚴矣;後則程朱之注釋而發明之,無有餘蕴。而猶且百世之下,人之論説紛紜,黨同伐異。儘邪説之害人,甚於洪水猛獸,學者所宜深玩而自得也。 ☚ 12_446離婁篇 12_448盡心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