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 下一 章】
饒雙峯曰:‘緊要在得道二字上。’吕晩村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是則所謂“得道”,孟子一生宗旨也。’竊意:‘得道’之説,固當以第六章為推用之本,而直至第七章反己擇術之方,以到與人為善之大,然後方盡得道上擴充分量。故當統以上所論聖道之至,以看出得道範樣,方是盡孟子宗旨。原來聖門論學道德盡處,即論功化盡頭;功化盡處,即論道德盡頭。故孟子以天下之順,上結論聖之旨,以見聖道所以盡精盡大,不造極不已者,正是統功責實,以天下為善之善也。豈若他家坐談空虚,心不擬物,道不管化,自謂有得,而動輒空疏者乎?此可見得道上分量矣。
凡世之為治者,其於天時地利不如人和底大綱歸趣,有誰不自為已了者?然而每於其所以得之之方,有所未盡也。雖知人和當得,而得人之和竟自未易。或不及遠,則呴噓而已;或不到久,則姑息而已;或不致深,則驩虞而已。失道之甚,竟至敗亡。故學之大小,王霸之所由分也。邪正在道,治亂以係。孟子必論功則辨王伯,論道則闢異端,皆當貫通得旨,都讀作得道上切誡可也。凡下章所論敬王之義、自任之重,皆當以此求實。李都梁曰:‘孟子此處不堇曰人和者多助,而必曰得道者多助,則分明知得人和之道更有所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