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章 上】
‘日以殺舜為事’章
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蔡虚齋曰:‘直是無怨、無怒也,而謂之“不藏、不宿”者,蓋因萬章之問“立為天子,則放之”者,是後來事,此“不藏、不宿”二字所由來也。’
‘至於禹而德衰’章
舜禹益相去久遠。栗谷曰:‘遠,疑速之誤。’沙溪曰:‘栗谷之意,以為舜禹之間相去則久,禹益之間相去則速也。’愚按:‘久遠’恐是言益之相之久遠,纔七年,不如舜之久遠為二十八年,禹之久遠為十七年也。如語物之長廣,云長一尺,長二尺,廣亦如之也。
‘孔子主癰疽’章
主司城貞子,為陳侯周臣。條辨曰:‘按,或者貞子先仕陳陳不能用,故後為宋司城,死謚貞耳。孔子適陳時,適貞子為陳臣之時也。若先臣宋而後臣陳,則不得冠以宋爵,而稱以宋謚矣。’愚按:此一句小注新安説不成文理,今諺解以主於貞子之為陳臣時為義,信是。而條辨之推明貞子臣陳宋先後,亦得之矣。
‘百里奚’章
按:百里奚不諫,須用小注范氏、南軒説以解之,方是不背於理。集注雖少此意,而或問中以范説為詳明,則亦所以互相發明也。或謂以其遊仕之時,故可以不諫,則甚害理。若是,則遊仕之時,君有過亦可立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