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0_200諸章雜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0_200諸章雜解

【諸章雜解】

‘彼有取爾也。赤子(之)匍匐將入井,非赤子之罪也。’彼所取義者,蓋以赤子之匍匐將入井者,則其悶其惜而保之也當如之云爾,非謂其愛之之情當如己之兄子也。
‘蓋歸反虆梩而掩之。’謂歸其家,反之以虆梩取土掩之也。
敬義德不孤。其至性定德立而大公,順應無不利,不疑其所行,則所謂持志不動心是也。如程子之定性之論,無將迎内外、自私用智者,即其意也。[1]
‘不可磯。’磯者,水所激之石。言微激之而遽(恕)〔怒〕,故其不可以有激,如水之易激而不可以有磯者。蓋言其人易(怨)〔怒〕,不可以有激之者也。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仁義之道,其用至廣,而其實不越於事親從兄之間,所謂‘孝弟’‘為仁之本’。
‘求放心。’仁者,全體之德,而人心則其本也;義者,全體之道,而人路則其出於人行者也。放其心則失其仁之源矣,舍其路則失其義之實也。失其路則又以放心故耳。求其放心,則仁之體既存,而義在其中矣。故曰其所以學問者,求其放心而已矣。仁體既存而義在其中。今集注謂之‘不(達)〔違〕於仁’,不(達)〔違〕仁之其可下於學邪?可知其分而二之,不復是仁體也。
見赤子怵惕,見牛不忍,不惟不忍於心而已,必須往而拯之,以羊易之,然後乃可以充之也。然此數者,不過指舉其易見處而已,則不惟於此等乍見時,一端之充而已,凡於愛人物、保百姓之心,亦皆當知其如此者,充之無不至。所謂擴充者蓋如此。先王之斯有不忍之政,即是而已。
‘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為尺寸之膚哉’云云,‘養其一指’‘失其肩背’,‘為狼疾人’云云。尺寸之膚輕,肩背重,口腹輕,道義重,其輕重取舍之際,人之心自無不知之者,不待講求其事理,而心心自有取舍。惟其性本之所能自有如此者,至若君臣父子重而其自身輕,與後其身而先其君父,人之心亦自無不如此者。蓋以其心中所會自然有如此,違此則其有所不安甚焉者故也。凡此有輕重取舍之殊者,其分雖曰是物也,然其則實在於心。夫故其精微之理元無在彼之分,而可求之而得之者,故只怕鏡不明,不患物不照。
‘無有失也’,‘口腹豈適為尺寸之膚哉’云云。如此,則膚體之欲亦豈非道心而已哉?莫非天理也。形氣而無有失也,而亦出於本然,則亦無非道心也,則不可以形氣分貳於人心道心者。可知其以形氣属人心,其分排條目非不縝密也。然而理體則惟如此也,故前古聖賢無此議論。
‘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以其出於為利而廢義也,所以為枉;有利欲之心而出於為利者,是利也。權義之輕重者,以道言。以其均乎為義者,故可以權之。如無為利之心,而誠於為義,則是道也。故雖其事有所變,道則常直,不可曰枉。二者事雖相類,其情異也。如得妻得食之不親迎、不禮食,如迫於廢倫滅性之大節,則是所謂權;若出於悦色貪食之利欲,則為枉也。逾牆摟子,紾兄得食,其廢倫滅性之重,悦色貪食之欲,二者之分此亦有之,然非理也。行權之為制義,枉尺之為循利,其别如此。是故在聖賢行權之事,則是可謂之權,不可謂之枉尺直尋;如世人計利之事,則皆可謂之枉尺直尋,不可謂之權也。其事雖同,其義之不同如此,然則其權枉之義為可以辨矣。今獨以其義理之權處言之,如授受不親,嫂溺手援,亦此類是也,以禮之輕者也,然非重則不變,非溺不援也。如親迎禮食,此禮中之一節,變之而有可以存道全義之事,則為之,以禮有重於此者也;摟子紾兄,此禮之大節,乃為叛道逆理之事者,不可為也,以其悖禮之大有甚於常倫,已生者不可以為權者也。況其事正出於徇欲者,則所謂枉尺直尋之事是也,非權之謂也。然則以急於無君者為權者,如略廢贄禮、迫則斯見之類,是不親迎之類也,可以權為;不待招而往,是逾牆之類,害義可羞之甚,不可以權為。況出於大王小霸之功,而計其為利而為之,則是為枉尺直尋而已,非權之事也。凡摟女紾兄者,終不可為權耶?曰:如其禮義之有重於此者,而不出於欲,則亦何不可以為權?如有為其君親之急事有不得已者,則其義之重豈不有大於此歟?如竊負而逃,之臣子求為羑里之脱,有不計其直不直者矣。故古之行權,其為重有類此者,如為救嫂溺為重,援之以手;無後為重,不告而娶;應‘得妻’。宗社為重,桐宫之放;應‘紾兄’。斯世斯民為重,五就桀湯;應‘不待招往’。至於天下國家為重,誅征管蔡;天命討殘為重,湯武放討。此皆以其為義有重於彼者,故權輕重之宜,不得已而為之。是其誠在於為義者也,故謂之權。如有出於為利之心,而不是誠於為義者,則是為之大悖逆之甚者,不可謂權。故在後世之人,以利而為此者,皆可謂之枉尺直尋之大者,謂之罪也,不可謂之權也。至如管蔡昌邑、湯之事,是天倫之大處,不容以輕重一事斷之。但以其天命已絶,王法不容,已絶其君臣父子之義,故為此耳。若此義未絶之前,猶為君臣之時,雖有所重者在,不可惟以輕重之義制之云爾。
公明儀,滕文公上篇有‘文王我師’之語,下篇有‘庖有肥肉’之語,注:‘賢人也。’離婁‘逄蒙學射’之章,栗谷解曰:‘公明儀,古之賢人,非與孟子同時。疑是公明儀以為無罪,而孟子引之也。’口訣曰:羿亦有罪焉公明儀曰:宜若無罪 薄乎云,烏得無罪。不然則公明儀有二人,而一人與孟子同時也,如是則當曰有罪焉,宜若無罪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 心 存,君子 仁 心 存,禮 心 存。仁 者 愛人,禮  者 敬人。禽獸    難 
當阨 司城貞子 主陳侯周 臣 
孟獻子 與此五人友 獻子    者,此五人  獻子 家   不與之友
徐行 長 後 者 謂之弟,疾行 長 先 者 弟 
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非自殺之也,一間耳。 間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人  昭昭  人  昭昭 
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 欲   不存  ,其為人 欲   存  
欲輕於堯舜之道者,大貊小貊也。大 小 大 小。言大貊中之小貊也,大桀中之小桀也。

☚ 10_199鍾鼓、苑囿、好勇、好貨解   10_201孟子説 ☛
000022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