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7_135述而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7_135述而篇

【述而篇】

‘子曰德之不修’章
四者皆是修身之目,而‘不善能改’尤為緊要,何者?明於是非,然後可以知不善;勇於果斷,然後可以無吝改。知不善而無吝改,則其於‘聞義能徙’之工,事半功倍,而學可以益講,德可以益修矣。惟其‘不善不能改’,是以有許多病痛。而必先明是非,勇果斷,可無混圇苟且之弊。二者之工,當須資之於講學,故曰:四者之中講學為當先,能改為當急。
徙義與改不善,皆是自新之事,而煞有分輕重緊歇。大抵此章修德與講學,如尊德性、道問學也。徙義與改不善,又修德之一端,而講學中一事也。然而下工責效亦不可混淪為一。如是説去,可無礙滯。子既以改不善為四者中最緊要,又以講學為當先,能改為當急,先與急之間有甚分别?來説殊欠明快。
‘子曰甚矣吾衰’章
周公之心即夫子之心也。所處異位,而其心則一也;所遇異事,而其心則一也。然則夫子非徒夢見而已,其將參前倚衡而無處不覿,夜而寤寐即周公也,晝而言行即周公也。此不但因思而有夢也,夫子之所存所發莫非周公之心,故契合為一,自不覺其如此也。夫子此心固何間於老少盛衰?而今其言若此者,蓋歎其道之不行而身之將老也,豈必盛時則夢,衰時則不夢耶?臣意則如此,未知如何?
夫子夢見周公,如周公之思兼三王也。思兼三王,坐而待朝,寤寐周公,發之宵夢,其心則相似,其理則一致。但血氣異於志氣,聖人亦未免老少之旺衰,發此‘甚矣’之歎。歎之者,至老而不能行周公之道於天下也。夢見之有無疏數,亦不必力賾於盛時、衰時。
‘子曰志於道’章
此章四節固有先後之倫,而志道時亦自有游藝,據德時亦自有游藝,依仁時亦自有游藝,非謂到得依仁後始可為游藝也。蓋藝比道、德、仁,差有緩急之序,故先其當急,而後其當緩也。游藝,先儒多有輕看者,臣意則不然。禮、樂、射、御、書、數,其文則雖粗而易知,其理則至精而難盡,而必習之於小學之時,使之即其文而知其粗。又必游之於學成之後,使之玩其理而盡其精,方可無一欠闕於全體大用。游藝恐不必與上三句分輕重看矣,未知如何?
錢子山之録朱夫子子升之問也‘游藝是小學工夫;説先後,藝為先;説本末,藝為末,三者為本’之訓,子看此訓而有是問耶?此章道、德、仁、藝,以内外、本末而言。學者當審其先後之序,如先德行而後文藝之謂也。經義貴在活看平説,而今乃張皇其説,有若語難,硬把藝字為遨遊兩間、四面春風底樣子,恐非説經之本意也。
‘子謂顔淵’章
世固有不用而求行者,不舍而自藏者,一則妄意躁進,不安所遇;一則與世相忘,自甘隱遯。隱遯者固有善其身矣,躁進則一直向前,無所不至。二者雖有高下,而其為一偏則一也,安足與語於聖人之用舍行藏?而至若伊尹之處畎畝、樂囂囂,若無成湯之三使三聘,則必當優於舍藏。伯夷之避,居北海,若有文王之載歸委國,則豈不足於用行歟?行藏,大節也。之二子者雖非時中,而亦造聖人地位,則至於大節處宜無異同,亦足以當此耶?抑伊尹優於用行而不優於舍藏,伯夷足於舍藏而不足於用行歟?尹氏以‘命’之一字添出本章之旨,此就所遇上説。若就吾身上説,則當以‘義’之一字足得尹氏之意歟?
用舍在人,而行藏在己。惟其用,而有可行底事業;舍,而有可藏底事業,方可謂真個用行舍藏。若他人得之專而無可行,甘之忘而無可藏,是可曰用行舍藏乎?觀於‘有是’二字,可以知聖人之意。且君子之用舍行藏,惟觀其義理如何,‘命’之一字不足論也。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伯夷伊尹易地則皆然。
‘子在’章
季札觀樂,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於〕此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11]’其贊善歎美,實與夫子此言無異。而集注曰‘非聖人,不足以及此’,然則季札之知樂,亦可謂之及於聖人歟?
離婁聖於明,師曠聖於聰,公輸子聖於巧,羿聖於射,聖於弈。聖者,極至無以加之稱也。凡天下百工,一藝一能之能盡其妙者,皆可曰聖也。季札之‘觀止’,獨不可曰聖於觀樂乎?雖然,季札觀樂之時,亦能有三月忘味底氣象意味耶?此所以聖人之聖不可及者。季札云云,亦出於訂之頭注。子乃得之,以為奇貨,是朱子所謂‘不見天理本原’,‘汲汲以就功名’者也。朱子之釋經,比之天理。諸子聽瑩之徒,務立新見,如功名,功名亦有許多般,此之為功名不過手段,此豈吾儒所可著跟處乎?
冉有曰夫子’章
諫伐一事,諸子傳以為信史,諸賢仍以為實迹。數千載之間,有一王介甫疑之,著伯夷論而斷以為無是。我東金三淵深許介甫之獨見,其言曰:‘七聖皆迷,總輸荆公一隻眼。諫伐事始出於莊周寓言,馬遷傳之,昌黎頌之,流傳千百年,牢不可破,至荆公方碎其説。’又曰:‘以暴易暴,出於伯夷之口,則伯夷為一怪物。大抵諫伐事,若果有此,則可與讓國之事同為炳朖之大節矣。之論,宜乎首提此事,不應如是埋没,而重言復言一不及此。此外,經傳亦無徵信之語,此甚大可疑也。’三淵之言未免太乖激,而臣亦以為諫伐一事未敢信。
不食馬肝,不至為不知味。只知之求仁得仁,則這便是仁人,何論叩馬一事之有是無是?雖知之未必為益知其人之仁,雖不知之亦若知味者未必食馬肝,王介甫之論難乎免於文人之好奇。近世處士金昌翕之許以千古隻眼,可謂從訛傳訛,乖激與否不須説。吾則惟知程夫子朱夫子之注解,敬之信而守之篤。嘗聞於朱夫子之説曰‘叩馬而諫’,程夫子之説曰‘諫伐而餓’,於是乎吾於兩夫子之訓固無間然。
葉公孔子’章
此章集注‘好學之篤’四字,正是朱夫子緊切指示處。不然,則所憤者何事而至於忘食,所樂者何事而至於忘憂,而忘食、忘憂之過又至於‘不知老之將至’耶?此乃夫子自言其好學之意,而引以不發者,朱子乃釋之如此,正所謂道得夫子心出來者也。若無這四字,則此三節凡人嗜好皆可喻之,後學其將何所依據耶?
來説可謂淺淺知者。朱子章句先曰:‘未得,則發憤而忘食;已得,則樂之而忘憂。以是二者俛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數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學之篤爾。’更曰:‘深味之,則見其全體至極、純亦不已之妙,有非聖人不能及者。蓋凡夫子之自言類如此,學者宜致思焉。’凡此兩層訓解,自有形容聖人之妙諦真詮。自言其‘好學’以上一段,言夫子學不倦之工也;‘深味之’以下一段,重言夫子自得獨覺於聖神功化之盛也。‘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文王之德,純亦不已,惟夫子則之,至老而不知老之將至,豈直曰‘好學’也?夫子與天、與文王,一而已。以朱子之亞於聖人一級,猶且不欲摸象其輝光,勉令學者致思焉。朱子雖言之,學者豈知之?若其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也,放彌卷密,蕩蕩無能名也。學而至於高處大處,然後自可怳然、怡然於躬行心得之餘。
‘子曰聖人’章
君子,‘才德出衆’而亞於聖人者也。夫子曾以宓子賤南宫适謂之以君子。聖人論人,如金秤稱出,輕重不差,則決非溢美過許之辭。而其許之也,必有得其實者。然則二人者,果能當君子耶?集注張子曰:‘有恒者,不二其心;善人者,志於仁而無惡。’不二心則一矣,一則自可志仁而無惡,志仁無惡則心便一,亦自可不二其心。二者恐未有截然分開。臣意則此如好仁、惡不仁,雖有層節,而亦不妨通看。未知如何?亡為有三者,皆是虚夸之事也。學者欲求有恒,則當先去僞。周書曰:‘作德,心逸日休;作僞,心勞日拙。’勞而拙者為僞,逸而休者為德。必須反求諸吾心,去其勞與拙,而求其逸與休,則其於‘有恒’工夫亦可謂親切矣。
論語一篇稱君子者不一,汎稱、統稱所指不同,當隨處諦究。今曰‘才德出衆’之名,亦與成德君子煞有間焉。至於善人有恒者,又其次之次也。朱子曰:‘善人是資質好底’,‘自然無惡’,‘有恒者〔則〕只是把捉得定’。此其間如狂狷之分,聖人非不欲思其上者,而不可得,故有思其次之意。張子所謂不二、無惡,只當輕輕看。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章
多聞擇從,多見識之。雖曰知之次,而其實則知之至者,要不過如斯而已。夫子之時、輅、冕,非多聞擇從乎?春秋善惡皆存,非多見識之乎?夫子不欲處生知,故為此謙辭以自居,而兼示學者求知親切工夫,聖人行之,只這般;學者求之,只這般。而既無高遠之意,又無躐等之弊,此其為夫子之言歟!陽明解此章曰‘此正所以明德性之良知非由於聞見。若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則是專求聞見之末(也),〔而〕已落第二義〔矣〕,故曰知之次也’[12]云云。‘生知’之‘知’,不能無資於聞見,則未知聞見之外,更於何處驀地覓出第一義‘知’字來耶?今欲於此外更求别般知,則恐涉良知家師心之病,不可以不知,故臣以為捨聞見而求知者,非吾所謂知也。
所喻陽明説辨析儘是。
‘子曰若聖與仁’章
多厭多倦,凡人也;勉强而不厭倦,賢人也;自然而不厭倦,聖人也。此章即夫子之自許,則其惟聖人之不厭倦乎?夫厭倦云者,非怠惰懈弛之謂也。凡有一息之間斷,一念之或忽,皆可謂之厭倦。自非‘至誠無息’、‘純亦不已’者,安能與於此哉?公西華亦嘗勉强於此,而不能無厭倦,故一聞夫子之言,而贊歎之如此,其穎悟之姿足可謂子貢之亞矣。大抵聖人自道之辭,謙之又謙,而詳味潛玩,則上下四方無處不當,大可以盡聖人之極致,小可以為學者之用工。此其道盛德宏,自不覺其如此歟!學者苟能體認乎此而有得焉,則下學上達之功只在於是矣。
‘多厭多倦’云云,何其生轄也。且厭與倦之為凡人,勉强、自然之為賢人、聖人,夫人孰不知之?此等飣餖説太無滋味,可歎!
‘子曰君子坦蕩蕩’章
朱夫子曰:‘真正大英雄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出來。’臣以為君子之坦蕩蕩,當於戒慎恐懼上做將去。
程夫子若曰:天德王道,其要只在謹獨,甚事不然?而夫子又若曰:君子循理,常舒泰,心廣體胖。此章‘坦蕩蕩’三字,反復玩味,自然如在一團春風和氣中。

☚ 07_134雍也篇   07_136泰伯篇 ☛
000017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