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6_159志於道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6_159志於道章

【志於道章】

志於道。
精義 謝氏曰:志於道,志,猶言趨向。
或問 謝氏以‘志’為趨向,亦曰其大概不倍乎此耳。以夫子‘三軍奪帥’之言質之,則所謂志者,不應如是之輕且疏也。游氏‘念念不忘’之説善矣,而其下文所論恐未免於佛之餘也。志者,思之主而有為之端也,若之何以無思無為當之耶!
語類 問‘志於道’。曰:‘思量講究,持守踐履,皆是志。念念不舍,即是總説,須是有許多實事。’夔孫。○道理也是一個有條理底物事,不是鶻淪一物,如所謂恍惚者。志於道,只是存心於所當作之理,而求生於所當作之地,非是欲將此心繫在一物之上也。端蒙。○先生問正淳:‘曾聞陸子壽“志於道”之説否?’正淳謂:‘子壽先令人立志。’曰:‘只做立志便虚了,聖人之説不如此,直是有用力處。且如孝於親、忠於君、信於朋友之類,便是道。’。○叔器説‘志於道’云:‘知得這個道理,從而志之。’曰:‘不將是知得時方志,便未知而有志於求道也是志。’義剛。○志於道,志之一字不徒是知,已是心中放他不下。夔孫。○‘先要就“志於道”上理會,是個生死路頭。’因以手指分作兩邊去,云:‘這一邊是死路,那一邊去是生路。這去便善,那去便惡。知得此路是了,只管向此路去,念念不忘,處己也在是,接人也在是,講論也在是,思索也在是。今人把捉不定,要做這邊去,又要做那邊去,一出一入,或東或西。以夫子“十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皆是從志學做來著工夫,須看得聖人“志于學”處是如何。這處見得定,後去節節有下工夫處,不是徒恁地知得便住了。’
據於德,依於仁。
或問 謝氏‘戴天履地’之譬幾矣,然未知其所謂道者果何物也。謝氏曰:志道,譬則戴天,舉目無不在;據德,譬履地,有方所矣。依於仁,猶魚之依水,顛沛造次不離也。游氏以據德為止其所而自得,亦於文義不合。蓋此所謂‘據於德’者,守其所得之德耳,非以有所據而後有所得也。以‘依仁’為‘不違仁’者,善矣,游氏曰:依者,違之反也。顔子三月不違仁,則依於仁之效也。依於仁,所以成德也。然謂‘不仁則皇皇然無所依’,則非文義也。蓋所以‘依於仁’者,正謂其未得於仁而欲其依於是耳,非謂既仁而後有所依也。其曰‘據德以體道,依仁以成德’者,則亦得之。
語類 先生問:‘尋常看“據於德”,如何説?’必大横渠‘得寸守寸,得尺守尺’對。曰:‘須先得了,方可守。如此説時,依舊認德字未着。今且説只是這道理,然須長長提撕,令在己者決定是做得如此。如方獨處默坐,未曾事君親、接朋友,然在我者已渾全是一個孝悌忠信底人。以此做出事來,事親則必孝,事君則必忠,與朋交則必信,不待旋安排。蓋存於中之謂德,見於事之謂行。曰“君子以成德為行”,正謂以此德而見諸事耳。’必大。○德是得於天者,講學而得之,得自家本分底物事。據於德,則是這個物事已成個坯墣子了。同。○德者,吾之所自有,非自外而得也。韓退之云:‘德,足乎己,無待乎外。’説得也好。南升。○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之所獨得;依仁,則又所行處每事不違於仁。端蒙。○正淳謂:‘這個仁,是據發見説。’曰:‘既見於德,亦是發見處。然仁之在此,卻無隱顯皆貫通,不可只指為發見。’。○人傑録云:依仁,不止於發見。凡内外隱顯,莫非仁也。○問:‘仁是全體,德只是一事之德否?’曰:‘然。’又曰:‘事父母則為孝德,事兄長則為悌德。德是有得於心,是未事親從兄時,已渾全是孝悌之心,此之謂德。’必大。○據德,如着衣吃飯;依仁,如鼻之呼吸氣。。○德是道之實,仁是德之心。道夫。○問‘據德’云云,又問:‘此是成德否?’曰:‘便恁地説,也不得。若做這物事未成就時,一個物事是一個物事在,孝只是孝,忠只是忠。惟做來做去,湊足成就一個物事貫通,則千頭萬件,都只是這一個物事流出來。道家所謂“安養成胎”,蓋德是百行之胎也。所以君子以成德為行。’
存疑 ‘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是據之也。
游於藝。
或問 張子以‘藝’為日為之分義者,亦指六藝而言其皆日用之品節耳。‘涉而不有,過而不存’云者,亦言其當游於此則心存乎此,去之則不專係念於此也。張子曰:藝者,日為之分義也。涉而不有,過而不存,故曰游。謝氏‘無藝不害為君子’之語,則又慢而不虔矣。謝氏曰:藝,無之不害為君子,有之不害為小人,故時出而習之。游,如羈游之游。游氏論‘游於藝’以閑邪而守仁者,意亦甚善。游氏曰:游於藝,所以閑邪也云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則心之放佚,熱焦火而寒凝冰,何所不至哉!是以聖人寧取於博弈也,況六藝之正乎?故游於藝,所以防其躁也;游於樂,所以導其和也;游於射,所以正内志而直外體也。御也,書也,數也,亦若是而已,是皆操心之術也。故游於藝,所以守仁也夫。然亦必以張子范氏范氏曰:藝者,可以廣業也,故游之。之説為正,然後可以及此。若但如説而已,則是徒為是物以繫其心,而於日為之分義初無所當也,而可乎?
語類 自‘志於道’至‘依於仁’,是從麤入精;自‘依於仁’至‘游於藝’,是自本兼末。能依於仁,則其游於藝也,蓋無一物之非仁矣。因舉横渠語云:‘“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無一物之非仁也。云云。’此是横渠赤心片片説與人。。○問:‘小學禮樂射御書數之文,是藝否?’曰:‘此雖小學,至“依於仁”既熟後,所謂小學者,至此方得他用。’夔孫
存疑 游藝之功,與志道、據德、依仁亦是並行,如餘力學文意。不是未到依仁時且都不及,待到依仁後方從事也。
先後、輕重、本末、内外。
通考 程氏復心曰:‘先後之序,輕重之倫’,以其用力言;‘本末兼該,内外交養’,自其本體者言。道、德、仁、藝凡四者,則道、德、仁為本而主於内,藝為末而主乎外;以用力言,志、據、依、游凡四節,則志、據、依當先而最重,游最後而可輕。用力之時不失倫序,既能處重者而務於先,又不以輕者而遺於後,則本末可以兼該,内外得以交養,而日用之間所謂志、據、依者無少間隙,從容之際所謂游者又有涵泳從容,真不知優入於聖賢之域矣。
增訂 按:或問所謂‘先後之次’者,謂據德後乎志道,依仁後乎據德,游藝又後乎依仁也。總注‘先後之序’句,卻純以道、德、仁為先而藝為後。蓋其下文又著‘輕重、本末、内外’六字,則先字當與重字、本字、内字為一類,後字當與輕字、末字、外字為一類也。

☚ 06_158甚矣吾衰章   06_160自行束脩章 ☛
000012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