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問孝章】
‘色難’云云。
精義 伊川云云。見集注。【眉批】 按:答允夫書與集注之意不同。○范氏曰:色難者,養親之志為難也。能養其志,則能承其色矣。勞事則代長者,酒食則先長者,此所謂養口體也,不足以為孝。吕尹説同。
或問 ‘色難之説不同,何也?’曰:‘二説固不同矣。然務承順其親之色,則必有和氣婉容矣;有和氣婉容,則必承順顔色者矣。但以文義考之,則當以程子、伊川曰:子夏或少温潤之色。楊、周氏説為正。’
大全 問:‘敬親者,其色必恭;愛親者,其色必和。此皆誠實之發見,不可以僞為。故子夏問孝,孔子答之以色難。’曰:‘據下文,恐是言承順父母之色為難,然此説亦好。’答程允夫。
語類 問:‘色難有數説,不知孰是?’曰:‘從楊氏“愉色婉容”較好。’榦。○色難,是大段恭順,積得厚,方能形見,所以為難,勉强不得。能養服勞,只是外面工夫,遮得人耳目所及者。如今人和養與服勞都無了,且得如此,然後就上面更進將去。大率學者且要儘從小處做起,正如起屋,且先立個基址。明作。
【通論問孝四章】
語類 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問孝,聖人答之皆切其所短,故當時聽之者止一二句,皆切於其身。今人將數段只作一串文義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