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
‘先進於禮樂’章
問:‘孔子既述時人之言,而又自言“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其不直云“吾從先進”,而必曰“如用之”云者,何也?’曰:‘此所謂禮樂,凡日用之間,一禮一樂皆是禮樂。然舉其大者而言,則宗庙、朝廷,以至州閭、鄉黨之所用是也。日用間凡其為禮樂之事者,則固是常行,不必曰“如用”。而若其宗庙、朝廷、州閭、鄉黨之禮樂,則非日用常行,而自有用之之時。此所以云“如用之,則吾從先進”也。’又問:‘“吾從先進”者,不過欲損過而就中也。如使達而在上,制禮作樂,則須更有損益,不止從先進而已。以此知此云禮樂,非國家所用大段底禮樂也。’曰:‘似然。’聖源。
‘從我於陳蔡’章 格致事。
問:‘四科,德行固宜為首,而以下三者亦皆有先後乎?’曰:‘言語與德行相對,宜居其次;政事視文學乃是實事,故政事居文學之上。’又曰:‘德行,以顔淵、閔子騫為首,此固得序。而言語,先宰我而後子貢;政事,先冉求而後子路者,其於優劣或似倒置,豈以年之長少而如是記之歟?殊未可曉。’聖源。
‘回也非助我’章 格致事。
問:‘聖人之心常懷不足,取人為善,雖於芻蕘之賤而亦必詢焉,則況於德行如顔子者,豈可謂無求助之心乎?胡氏所謂“夫子之(心)〔於回〕,豈真以助我望之”云者,恐非聖人之本心。’曰:‘特以將言聖人之謙德,又以深贊顔氏也,故其言如此。若就聖人求助於人之本心而言之,則胡氏此言亦未免有失也。’
‘孝哉閔子騫’章
問:‘孔子於門人獨稱閔子以孝者,何也?’曰:‘曾子之孝固亦不下於閔子矣。然而其所以特稱閔子以孝者,蓋閔子處母子之變而能盡其孝,此尤為難故也。孟子之必稱大舜為至孝者,亦此意也。’聖源。
‘南容三復白圭’章
‘季康子問弟子’章
‘顔路請子之車’章 格致事。
問,‘語類有問:“顔淵死,孔子既不與之車,若有錢,還亦與之否?”曰:“有錢亦須與之,無害。”此説如何?’曰:‘朱子答石子重書亦同,可參考。’聖源。
‘子曰噫天喪予’章 正心事。
‘子哭之慟’章 正心事。
‘門人欲厚葬’章 格致事。
問:‘“非我也,夫二三子也。”此語即所以自明之意否?’曰:‘只是深責門人之辭爾。若謂之自明,則似未安。’聖源。
‘季路問事鬼神’章 格致事。
問:‘聖人每於説事人處詳,説事鬼處略,何也?’曰:‘此蓋神道幽遠,而其本則又在於人故也。以小學“父子有親”一條言之,人子事生之道卻有許多節目,而事神則只有祭儀。以下數段其意亦可知爾。’聖源。
又曰:且以太極圖説言之,其於生底道理,則自設言陰陽五行,備盡其義。至於死也,不過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云云。此亦‘未知生,焉知死’之意也。維。
問:‘季路復問死,如何?’曰:‘夫子既不答事鬼之道,故復引近乎鬼神者而問之,要因此而得知鬼神之理也。’
‘閔子侍側’章 格致事。
問:‘“不得其死然”之“然”字。’曰:‘“然”者,有“將然、未然”之意,聖人辭不迫切,故如此。’
‘魯人為長府’章 修身事。
問:‘注云“言不妄發,發必當理”。夫“言不妄發”者,凡慎言者皆可能也。至於“發必當理”,則非德之充積於内者不能也。’曰:‘發必當理,此成德者事,學者用工則當從不妄語始。’聖源。
問:‘閔子此言何為得中?’曰:‘這個説道,恁地當然底道理,當理所以為中。’基敬。
‘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章 格致事。
問:‘孔子不言子路之瑟有殺伐之聲,亦不言我之德有中和之美,而但云“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者,何也?’曰:‘聖人之言極有含蓄。程子所云“言其聲之不和,與(氣)〔己〕不同也”者,此皆釋其本義,故其言不得不如是。而然視孔子所言之渾然者,亦已太露其痕迹矣。’聖源。
‘師與商也孰賢’章 格致事。
問:‘“過猶不及”注曰“道以中庸為至。賢知之過,雖若勝於愚不肖之不及”云云。然則以師為賢知,而以商為愚不肖耶?’曰:‘此蓋引用中庸所言之意而釋此也,非真以師為賢知,而商之不及為愚不肖也。’
又曰:過猶不及。然曾點之狂,猶可抑而裁之;冉求之退,終難引而進之。聖源。
‘季氏富於周公’章 修身事。
問:‘“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此一段只是記者引起下段夫子之言而立言於章首,有若史筆之義否?抑只是聲罪之意否?’曰:‘看來“富於周公”等語,非記者所可創説出來。且以直指其名而顯斥之義觀之,亦非朋友間底事。是或夫子與門人言之如此,而記者録之於首,有若一筆句斷之義也歟。’基敬。
問:‘“鳴鼓而攻之”,未知真有是事否?抑只是聲罪之意否?’曰:‘以文勢觀之,似真有是事。若只以聲罪之故而直曰鳴鼓云爾,則甚没意味。未知如何。’維。
‘柴也愚’章 格致事。
問:‘“愚”字釋以“知不足而厚有餘”,未知“愚”字本意果如此否?且以所引家語數事觀之,亦未見其為知不足而厚有餘也。如何?’曰:‘“愚”亦非一般。如“下愚不移”之“愚”,則是直庸愚而已。如此等“愚”字卻不是庸下底。以“知”與“愚”相對而言,則“知”是知有餘之稱,“愚”是知不足之稱。惟其知既不足,故厚則有餘。若只個知不足而已,則是所謂庸愚者而已,奚足道哉?若其“不履影、不殺蟄、不折方長、不見齒、不徑不竇”之類,皆是固執之事。故似若不足於知者,而亦莫非謹厚底道。所以云“知不足而厚有餘”也。’聖源。
‘回也其庶乎’章 格致事。
問:‘顔子已是樂道,夫子何以只稱庶幾?’曰:‘以孔子而視顔子,必非若後人之視顔子。且曰“汝已樂道”云爾,則父兄教子弟之道恐不當如是。’維
問:‘子貢貨殖之事,有不可知者。“貧而無諂”章注,朱子分明言子貢貨殖。至此章,則程子曰:“子貢〔之〕貨殖,非若後人之豐財,但此心未忘耳。然此亦子貢少時事,至聞性與天道,則不為此矣。”朱程兩説不同,何也?’曰:‘此各隨其事而言,故如此。子貢蓋先貧後富,而用力於無諂無驕者也。故朱子述先貧後富之由,而以貨殖言之。至於此章,則“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又曰:‘“億則屡中”。“億則屡中”,此一句雖以子貢平生言之可也,若直謂子貢平生專以貨殖為事,則亦過矣。故輕輕説了,謂以“非若後人之豐財”云云爾。其下又云“此亦子貢少時事”,亦非不謂之全無是事也。’聖源。
‘子張問善人’章 格致事。
問:‘不踐迹,释之以“雖不〔必〕踐舊迹而自不為惡”,此甚難曉。’曰:‘此謂他資質本美,故雖不循塗守轍,亦不至於為惡也。’基敬。
‘論篤是與’章 格致事。
‘子路問聞斯行之’章 修身事。
‘子畏於匡顔淵後’章 修身事。
問:‘顔子云“子在,回何敢死”,是蓋聞知孔子免難,故不死也耶?’曰:‘雖其相失在後,而如使夫子不幸,則顔子寧不得聞知乎?’又問:‘然則夫子何以獨不知顔子之不死,而乃曰“吾以汝為死”耶?’曰:‘患難之際,相失前後,則在前者固難及知在後者之死生也。且其得見於相失慮念之際,故喜之之極,而自不覺發此言也。蓋孔顔是師友間知己,孔子則知顔子所在致死之心,故曰“吾以汝為死矣”;顔子則知弟子捐生赴難之義,故曰:“子在,回何敢死?”似此師友,千古豈易得哉?’聖源。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章 格致事。
問:‘“可謂大臣”之“大臣”,以德言。“所謂大臣”之“大臣”,兼位、德言否?’曰:‘上下“大臣”皆當兼位與德看。’基敬。
‘子路使子羔’章 格致事。
問:‘不曰“賊人”而必曰“賊夫人之子”,何也?’曰:‘凡言子者,皆長者加於少者之稱。如顔氏子之類。此曰“人之子”,則子羔之年幼未學,推而可知也。且必稱“賊夫人之子”,然後語意尤甚緊痛切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格致事。
問:‘長者歷問之際,點何以獨鼓瑟也?’曰:‘當其侍坐,未及有問之前,夫子必命之以鼓瑟也。’聖源。
又曰:‘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此時,這等氣象雍容和平,千載之下,隱約可想。
問:‘當其舍瑟進對之際,必先曰“異乎三子者〔之〕撰”,何也?’曰:‘若不先陳其所異,直言其志如此,則便不成説話。蓋夫子所問在於用處,故三子所答如此。今曾點則忽地生出别般意思,故必須先言其曲折多少,然後所言之意始明且備矣。’
問:‘“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此數語,自曾點真實底肚腹中出來否?’曰:‘這是他氣象便與聖人相似處。若無此等真實底心而徒效其事,則如何生出這等氣象。’
問:‘三子出,而曾點獨後者,何也?’曰:‘看來似是偶然耳,然亦或將有所問而然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