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ajanta caves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Ajanta Caves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西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县阿旃陀村的瓦古尔纳河谷,是在离谷底76 米的悬崖峭壁上开凿成的一处佛教庙宇,四周风景如画。阿旃陀石窟系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共二十九洞。约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完成于公元7世纪,营建达七百余年。内有石雕佛像、藻井图案和壁画等。中国唐代僧人玄奘曾对它做了最早的记载。1819年英国人又重新发现。该石窟今存洞窟29 座,窟形分支提和毗诃罗两大类,以后者居多。支提窟内中央置窣堵波,依天然岩凿成,内殿四周建造柱,在早期的支提窟中有明显的仿竹木构造痕迹,且装饰简朴;至中晚期则趋于精美。毗诃罗窟内部有石床、石枕、佛龛等,陈设较简单。阿旃陀石窟的雕刻从题材上分佛教造像、装饰纹样。其中佛教造像可分早、中、晚3期,由于风化严重,早期雕像已很难辨识,中期雕刻手法趋于成熟,出现了许多精品,如第16 窟中的说法佛、第19 窟中的列柱和板框上的采花女子像及蛇王像等,技艺精熟,为石窟造像之佼佼者。后期雕像,规模扩大,人物的刻画更加细腻精巧,形态也更加优美,如第26 窟中的佛陀降魔和涅槃、第1 窟中的释迦牟尼像,以及布满窟内四壁的佛传、佛本生故事浮雕等。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人们瞩目的艺术,被认为是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画面上出现的大量的现实生活场景,说明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已出现世俗化倾向。画中所描绘的众多的妇女形象,体态丰满,姿态优雅,形象高贵典雅,反映了印度古典艺术的美学思想。壁画依时代风格可分为早、中、晚3 期。早期壁画构图多为横幅长条形,人物造型、表现技法较之同时代的其他遗迹中的佛教艺术,有明显的进步。如第9窟残存有佛传和佛本生故事,线条柔和纯朴;第10 窟有索姆、六牙白象本生和礼拜菩提树等画面,运笔大胆,风格豪放。中期壁画正值笈多王朝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画面构图壮阔繁密,布局紧凑和谐,作风沉着老练,色彩典丽,富有抒情趣味,能注重人物的神情刻画和意境的表达,人物描绘手法精细,注重姿态的变化,其中对妇女的描绘,均风姿绰约,艳丽动人,其代表作有第17窟的狮子国登陆图和佛说法图及太子与嫔妃劝酒图、第16 窟的佛传故事等。另外,各窟的装饰壁画,如卷云、蔓草、莲花及小动物等,均设计巧妙,想象丰富,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到了晚期,壁画创作在艺术上更臻完善。此时壁画构图宏大庄重,整体感强,线条稳健,色彩典丽,讲求透视,画面景物立体感有所加强,人物装饰更加华美,为阿旃陀石窟壁画艺术的最佳者。阿旃陀石窟的雕刻和壁画艺术,对以后印度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随着佛教的传播,对其他国家的美术亦有很大影响。 Ajanta Caves阿旃陀洞穴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县阿旃陀村附近的佛教庙宇。在瓦古尔纳河谷高20米的花岗岩陡壁中凿成。共开凿29个洞窟,先后凿成于公元1、2世纪至6、7世纪。壁画、石佛雕刻和建筑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尤以壁画驰名于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