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差,大多数地方“靠天吃饭”
以1992年为例,老困地区30个县共有有效灌溉面积11.9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0.3%,按农村人口平均,每人只有0.016公顷,其中高少地区人均0.015公顷,陇东地区人均0.018公顷;共有“三田”面积36.93万公顷,占山地总面积的42.3%,农村人均0.049公顷,其中高少地区人均0.043公顷,陇东地区人均0.063公顷。这样少的基本农田,无法解决最低标准吃饱肚子的需要。尤其是高少地区,由于人均占有耕地和基本农田都比较少,即使在正常年景下也无法解决吃饭问题,需要从外地调入粮食;如遇灾害,问题更大。陇东地区比之高少地区情况稍好一些,但由于生产基本条件没有大的改变,农业生产仍然受制于“天时”的好坏,造成生产起伏不定,很不稳定。除了农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以外,农村能源、乡村道路、农村通讯、农村市场、集镇建设等条件也很落后,特别是高少地区条件更差,形成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的恶劣环境,对于发展商品经济、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开展对外交往等都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