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膜覆盖与抗旱、扶贫
1986年秋至1987年春, 甘肃省遇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未曾出现过的伏、秋、冬、春四旱相连的特大旱情。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紧急动员,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抗旱生产斗争,并特别重视发挥地膜保墒增产、抗旱保产的作用。由省抗旱生产办公室、省农委、物资局组成专门班子,协调农膜的原料供应、生产、供货,千方百计扩大地膜覆盖面积,省计委、经委、农业部门、轻工部门、运输部门、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等单位也都把地膜的生产、供应、推广应用等当作大事来抓,同心协力、协同作战,使全省地膜覆盖面积猛增到6.64万公顷, 其中粮食面积3.09万公顷,其中玉米3万公顷。地膜覆盖粮食作物面积的迅速扩大,加上其他抗旱措施,1987年大旱之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仍连续五年稳定在50亿公斤以上,总产50.25亿公斤。
1989年,甘肃扶贫攻坚向最困难地区和贫困山区深入发展。地膜覆盖由于其所独具的保墒、增温等特性,被列入“温饱工程”,由扶贫资金列专项,扶持贫困地区贫困户,每户发展地膜玉米0.066—0.133公顷,力争改变这些地区的贫困户长期存在的“吃粮靠回销”的局面。“温饱工程”从1989年开始实施,到1992年全省共扶持发展地膜玉米256.5万公顷(次),平均每公顷增产粮食2 760公斤。据1990年统计:全省农膜覆盖面积共14.22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9.05万公顷,经济作物4.6万公顷,大、中、小棚0.57万公顷。地膜覆盖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共8.43万公顷;经济作物中棉花0.36万公顷,西甜瓜1.2万公顷,籽瓜0.66万公顷,蔬菜1.35万公顷,及烤烟、药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