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2.粮食统销体制的演变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2.粮食统销体制的演变 2.粮食统销体制的演变甘肃省从1953年11月起实行市镇粮食计划供应,包括非农业统销和农业统销两部分。非农业统销包括城镇人口口粮,定量补助,食品业、副食及酿造业、工业和其他供应粮食;农业统销包括定销、长年统销、因灾返销,种籽统销、民工补贴,奖售和其他粮食供应。在供应办法上对非农业人口实行依人定量,按户计算,划片定点,凭证供应和凭粮票流通购买成品粮的办法。对工商行业(包括酒厂、酒精厂、制药厂、浆纱用粮、饮食、糕点、副食用粮)、革命残废军人、高级知识分子、离休老干部和外宾照顾供应用粮实行按季分月核批计划供应。对农村的困难户、受灾缺粮户、常年贫困缺粮户所缺的口粮、种籽、饲料除内部调剂、互助互济解决一部分外,主要靠国家供应,采用协商返销、定销、差额包干、借销、统销等方式。“协商返销”是从1954年实行的,由缺粮户申请,群众评议,核定返销粮数和供应时间,发给购粮券,到指定地点购买。见表8-2-5,8-2-6,8-2-7。 表8-2-5甘肃省1973—1984年城镇粮食定量供应情况
“定销”是从1955年开始,按核定的产量,减去实缴公粮数,凡达不到留量标准的都为缺粮户,经核定返销数量及供应时间,由所在地粮管所供应。“差额包干”是从1980年开始实行“定购定销,差额包干,节 表8-2-6甘肃省国家供应奖售粮数量 单位:万公斤
表8-2-7甘肃省1976—1985年补助用粮情况
注:供应水平指每人每月平均供应补助粮。 约留用,一包三年”的管理办法,省粮食厅于1981年6月发了《关于实行包产(包干)到组到户的地方做好农村粮食购销工作意见》,具体规定了返销粮的性质、返销的对象,返销粮的原则和返销粮的审批供应办法,使农村返销工作趋于公平合理,受到了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欢迎。1983年省政府针对收购粮价提高,购销价倒挂以后,部分农民争要返销粮变卖高价的问题,将过去一条渠道改为区别对待的办法,即对受灾户、特困户安排平价返销;对暂时困难户实行国家供销方式,借粮交款,还粮退款;对其他缺粮户实行议价供应粮食。这种有区别的供应法既保证了农民急需,又减少了国家财政支出,压缩了平价粮食销量,是农村粮食供应改革的一个突破,受到国家商业部的肯定。对经济作物区和牧区的粮食供应,包括牧民,经济作物区农民(简称“经民”),采用控制总量,民主评议,定量、定点、凭证供应的方法。其中,对菜民实行“粮菜挂钩以菜换粮”的办法,多售菜多供粮,少供菜少供粮。为了鼓励农民交售农副产品,对棉花、油料、烤烟、麻类、糖料、部分中药材、猪、禽、蛋等的交售实行奖售粮食的方法。1984年以后,对非统购、派购的农副产品,取消奖售规定。为了扶持食品加工业和调整农业结构,从1974年以后,对生产糖果、糕点、白酒、小食品、调味品、饴糖、饮食业用粮,实行专项供应。☚ 1.粮食统购体制的演变 3.食用植物油统购体制的演变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