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全省教育进入了第一个兴盛时期。 1956年3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牧区教育工作会议, 研究牧区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 教育工作遵循 “整顿巩固, 重点发展,提高质量, 稳步前进” 的文教工作总方针和 《青海省农业区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实施方案》, 取得了显著成效, 县、 乡两级的学校得到迅速发展。 全省大、中、 小学共有1 475所, 在校学生169 116人, 教职工6 175人; 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2 519人, 小学毕业生7.06万人。 民族教育事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到1957年, 全省已有民族小学467所, 在校学生38 482人; 民族教师802人, 占全省专任教师的15.5%。编译出藏文版小学课本7种36册, 教学参考书3种, 藏民识字课本3册, 及时解决了青海省和甘肃、西藏、 四川等省区部分学校的藏文版教材问题。 1955年省文教厅成立工农教育处, 配备扫盲专职干部, 各地相继成立了扫盲协会, 全省有扫盲队322个, 队员6 627人, 扫盲协会和扫盲队在农民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年内, 有2.7万人进入业余初、 高中班学习, 先后有167 000名农牧民接受扫盲教育, 累计脱盲71 235人。 ☚ 1.接管改造时期(1949—1952年) 3.曲折前进时期(1958—1961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