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教学与管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教学与管理

2.教学与管理

(1) 办学思想及培养目标。40多年来, 陕西省的中等农业教育工作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 使中等农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为农业战线培养了大批的农业技术人才, 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全省中等农业学校共培养毕业生14000余名。这些毕业生大部分被分配到陕西省各级农业行政部门, 科研、推广单位工作。有一部分被分配到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去工作。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已成为当地农业科技骨干。据1992年在陕西省的调查, 地、市农业科技人员中, 农业中专毕业生占到了50%, 县 (区) 农业科技人员中, 农业中专毕业生占到70%。
(2)学校种类和专业设置。陕西省的中等农业学校是按行政区开设的, 全省有10所农业学校分布于9个地、市。其中, 陕西省农业学校由省农业厅主管外, 西安、宝鸡、仪祉、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农业学校隶属地、市农业局主管。全省有两所农业机械化学校,省农业机械化学校隶属省农机局主管, 延安农业机械化学校隶属延安地区农机局管理。这些学校学制为3~4年, 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 初中毕业生学制为4年。面向农村的农村青年不包分配班一般学制为2~3年。招生范围: 省属学校面向全省招生, 地市农业学校面向本地市各县招生。
陕西省中等农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经过了三次大的调整。新中国成立初至1980年, 各校基本上是以农为主的农学、植保、土壤肥料、园艺、蔬菜、畜牧、兽医、拖拉机维修、农机制造等专业。一般每校3~4个专业。1981年开始, 为了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需要,普通农业中专新开设了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贮藏加工、畜产品贮藏加工、果蔬产品贮藏加工、养蜂、蚕桑、财会、机电等专业, 延伸了农产品产后加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面。从1989年起,为了使中等农业教育适应 “两高一优”农业和 “农工贸一体化” 的发展趋势, 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 先后新开设了市场营销、文秘、计算机应用、饲料加工、乳产品加工与检验、乡镇企业管理、多种经营、园林绿化、农业环境与保护、茶叶、药用植物、烟草、蚕业、财会、机电、电子技术应用、水土保持等10多个专业。至此, 全省农业中专专业开设由80年代初的10多个,增加到1995年的30多个。新专业的开设为农业、农村发展,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创办产业培养了需要的人才。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980年, 根据省高教局有关要求, 组织有关教师编制了10多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计划突出了以教学为主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了7:3。1985年, 根据农业部教育司 《关于制定农业中专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针对原计划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验、实习, 以及教学方法上的 “三段制”、“灌入式”, 教学内容强调系统性、完整性, 而忽视了实用性, 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调整了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环节, 编制了10多个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计划与考核标准。为了强化实践性教学工作, 陕西省农牧厅加强了实验室、实验农场、校外 “三结合”教学基地及图书馆的建设, 连续5年每年投资60万元, 用以支持各校改造实验、实习条件,促进了各校实验室建设, 改善了实验实习条件, 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根据农业部 《关于开展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在省教委的指导下, 由省农牧厅、省农机局分别组织有关专家, 于90年代初期对全省10所农业学校和2所农机校的办学水平进行了评估。经评估, 全省农业、农机校的办学水平分别为: 陕西省农业学校办学水平为A等一级, 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安康农业学校办学水平为A等二级, 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 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办学水平为A等一级, 被评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仪祉农校办学水平为A等二级;汉中农校、宝鸡农校办学水平为A等三级; 榆林农校、延安农校、渭南农校、商洛农校办学水平为B等一级; 延安农机校、西安农校办学水平为B等二级。通过评估定等定级, 确定了各校办学水平的位次, 明确了中等农业、农机校的办学目标, 存在问题, 今后努力的方向, 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调动了各方面支持农业中专办学的积极性。为了贯彻农业部 《关于制定农业中专普通班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精神,使中等农业教育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中专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领域改革,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1991年12月, 省农牧厅组织有关人员, 对普通农业中专的17个专业, 28个教学计划重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计划压缩了普通课, 调整了专业基础、专业课和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了1:1; 增设了选修、必修课如: 《推广学》、《计算机应用》、《美学基础》、《市场营销》和选修课, 以拓宽专业知识面, 增强学生从业的适应能力; 此外, 还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在深化中等农业教育改革方面, 从1984年起,在全省的9所农校招收了农村青年不包分配班, 探索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新途径, 直接为农村培养人才。先后招生1 800多人, 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同时, 在全省各校推广了招收定向生、委培生的经验, 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提高了办学效益。在加强实践教学方面, 推广了省农校办好校外 “三结合”教学点, 渭南农校3+1、2+1教学模式, 安康农校与县联合办学, 仪祉、延安、榆林、汉中农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举办初等教学班、短训班的经验,加强了当地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 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

☚ 1.发展历程   3.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 ☛
000272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