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把整顿村支部领导班子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2.把整顿村支部领导班子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后进村往往是经济薄弱村,“缺人办事”和 “缺钱办事”往往同时存在。因此,各县(市)在整顿工作中,坚持整顿领导班子与寻找发展路子同时进行。通过调整班子,更新观念,提高领导“两个文明”建设能力,着力建设一个敢打经济工作硬仗,能够组织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共富的好班子,特别是选配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同时,帮助后进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支部理清工作思路,寻找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如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整顿中,提出了“依靠种养起步,运销上路,加工致富”的路子。同时还创造了一套机关包村、企业包村、先进村带后进村等帮扶形式,对特困村派工作组驻村整顿的工作方法。1995年,市、县实行部门包村3 582个,下派帮扶干部1.2万人,其中县以上机关干部4 621人,到村任实职或挂职的机关干部4 154人。通过这些措施,后进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第一个三年规划 (1990—1993)为例,全省3年共整顿6 665个后进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支部,总转化率达83.5%。其中1/3的村集体经济进入当地县(市)的中、上等水平,一部分跨入亿元村行列,农民人均收入增长30%以上,党支部战斗力大大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 ☚ 1.摆上位置,明确思路 3.严格落实整顿工作责任制 ☛ 0003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