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2.乡镇工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2.乡镇工业 2.乡镇工业锦州市乡镇工业历史较久,新中国成立后,乡镇工业经几度兴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走上健康发展道路。80年代按着“无工不富”和“以工补农”思路发展乡镇工业,1992年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乡镇工业全面起步,中共锦州市委作出发展乡村企业33条规定,从政策上、资金上、领导力度上给以支持。到1996年,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117亿元(现价),比1976年增长45倍,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3.4%。实现纯利润18.1亿元,上缴税金2.5亿元,固定资产23.5亿元,出口产品交货值6.9亿元。乡镇企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新建起股份制合作企业344家,融资总额2亿元。全市经营规模超千万元的乡镇企业80个,有13种产品荣获农牧渔业部、辽宁省优质产品称号。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加工成为乡镇工业新的增长点,上了一批大型项目,如凌海亚食品有限公司淹渍菜加工,其能力已达到3 500吨;北宁沟帮子熏鸡集团,白条鸡和肉鸡屠宰加工能力达5 000吨,种鸡场规模达2万套;义县种子精加工厂生产能力达15 000吨。 ☚ 1.农业生产 3.第三产业 ☛ 2.乡镇工业 2.乡镇工业建区初期,东陵区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全区仅200多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到350万元,主要集中在机修、建材行业。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特别是与城市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横向联合,引进设备、技术、人才,使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乡镇工业总产值已达10.5亿元,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1988年确定东陵区为改革开放特别试验区后,全区上下抓住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实施横向联合、科技兴区、对外开放、聚集人才的四大战略,大力发展 “四个一批”项目。仅“八五”期间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9.4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3.3倍,完成“四个一批”项目2975项,其中完成新产品开发312项,新办企业1937家,实施重点技术改造463项,使全区工业跃上新台阶。到1996年底,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147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居全市农村县、区(市)第1位,其中乡镇工业产值实现140亿元,占全区社会总产值的70%。到1996年末,全区有工业企业4600家,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冶金机电、食品、化工、医药、服装等6个行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区拥有工业产值亿元乡镇15个,亿元村20个,产值超千万元企业41家。形成了一批像辽沈铝材、中大电机、德氏冷饮、东华铅笔厂等产值超3000万元的大型骨干企业。经市政府批准的浑河民族经济开发区、长白私营经济开发区和区政府批准的东华、下深、小羊安工业区已初具规模。 ☚ 1.农业 3.第三产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