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一步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白:包产、包干到户不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进一步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白:包产、包干到户不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行以“双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能够迅速增产是人们所公认的。但有些人担心实行包产、包干到户会瓦解集体经济,引起两极分化,走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焦点是:包产、包干到户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省委经过调查研究,用大量的事实和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反复向干部、群众宣传:包产、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管理的一种形式, 不会走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 从所有制上看,实行以包干、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农村社队的土地、水利设施、山林草场等基本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 分配给社员的宅基地、自留地和承包的耕地,社员只有使用权,不能出租、买卖或擅自转让,农村经济的主体仍然是集体经济。也就是说, 各种生产责任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集体的活,分头去干。有的同志把集体经济同集中劳动混为一谈,似乎分散经营就不是集体经济,这是一种误解。集体经济不等于“集中劳动”,“集中劳动”也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大农业”也不是把小生产者简单地联合在一起, 而是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生产的许多部门联系起来,分工协作,发展生产。各种生产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从分配上讲,特别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使社员的个人利益同生产的好坏联系得更加紧密, 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过去,由于没有找到实行按劳分配的好形式,农民只有义务出工干活,无权,无法改变“大帮活”、“大概工”、“大锅饭”那一套做法,群众对这种做法是不满意的。实行责任制以后,农民作为承包的一方,既有责任完成承包任务,也有权支配和使用由他们管理的生产资料,合理使用劳力,生产成果越多,个人的收益也越多。由于权力、责任、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就为实行按劳分配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具体形式,所以农民说:“包产、包干到户保证了按劳分配,是多年来最得民心、最顺民意的政策”。 从管理形式上讲,在实行责任制过程中,普遍推行了合同制,这是用经济手段处理集体经济内部生产和分配关系的一种好形式,对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农民称赞它是“完善责任制的好措施,搞好管理的好办法,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好凭证”。它使集体和个人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社员离不开集体, 怎么可能滑向单干呢? 从发展趋势上看,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必将出现新的经济联合。各种形式的责任制,特别是包产、包干到户,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发生变化, 总的发展趋势是走向新的经济联合。在责任制搞得比较早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武都地区1981年就出现了3 800多户自愿组织起来的1 000多个各种形式的新的经济联合体。他们通过联户经营,县、社、队合股经营,集体与社员联营,农业科技部门与社员联合经营等多种多样形式, 重新进行组合。这些新型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是农民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利益自愿联合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些事实告诉人们: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群众会自觉自愿地联合起来, 一定可以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为群众所欢迎的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新路子。经过反复宣传,逐步解决了干部、群众思想上的疑虑。 ☚ (三)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与巩固 2.做好第一步改革的后续工作,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业承包责任制。 ☛ 00019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