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起步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起步阶段

1.起步阶段1979—1981年

这个阶段发展以粮食系统为主,从自治区到地、市、县的粮食部门都陆续建立了专业饲料公司,并兴建了一些饲料工厂。

☚ (一)发展历程   2.发展阶段 ☛

1.起步阶段

1.起步阶段1980—1985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广大农民极大的生产热情,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全省粮食产量先后登上100亿公斤和150亿公斤两个台阶。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畜禽饲养产量也有了显著的增加,个体户、专业户蓬勃发展起来,同时城镇集约化的畜禽饲养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搞好粮食转化加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当时摆在全省各级政府面前的迫切任务。1985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饲料工业工作会议。强调发展饲料工业是粮食转化的紧迫需要,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饲料工业作为振兴吉林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在此推动下,吉林的饲料工业采取“大家办”的原则,发挥方方面面的优势,迅速发展起来。
❶多部门办饲料企业。粮食、畜牧等部门依靠自身经济和技术力量建设一批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乡镇企业发挥点多面广的特点,发展了一大批小型饲料企业;
❷多层次办饲料企业。全省时产一吨以上的饲料企业,全民和集体的各占一半,私营企业基本是时产一吨以下,搞来料加工,季节性生产,方便群众;
❸多形式办饲料企业。
(1) 合资。吉林省饲料公司与泰国正大集团1984年在全国饲料行业建起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吉林正大有限责任公司。
(2) 牧工商联营。全省建成一批产、供、加、销一条龙企业。长春华春禽业联合公司饲料厂,双辽双山鸭场饲料厂。另外还有30多个企业具备了饲料、饲养和畜产品加工能力。1980年,全省有饲料加工厂十几家,年双班生产能力10万吨,到1985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产的饲料加工厂150家,年双班生产能力185万吨,分别比80年增加135家和175万吨能力。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起步快,发展速度快,但设备和工艺落后、质量低、品种单一。

☚ (一)发展历程   2.调整、改造、提高阶段 ☛

1.起步阶段

1.起步阶段

1956年4月青海省成立水土保持委员会,由一名副省长负责。设立水土保持办事机构,隶属省农林厅领导,下设湟中、化隆两个水土保持试验站,共70多人。各地水土保持工作由农牧部门兼管。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培训技术人员,选择重点,开展单项课题试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树立榜样,教育示范,为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 (二)新中国成立后   2.曲折发展阶段 ☛

1.起步阶段

1.起步阶段

从1979—1982年,在农村牧区积极开展了文明礼貌月活动。主要是治理“脏、乱、差”,围绕创造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改变村风村貌的目的,兴办兴利除弊的实事, “脏、乱、差”的情况得到了初步治理,村容村貌和农牧民传统生活习惯有了一定的改观。过去一些农牧民认为,“讲文明是城里人的事,与乡下人无关”,通过治理“脏、乱、差”和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这种思想观念得到了初步改变,人们的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 (一)发展历程   2.发展阶段 ☛

1.起步阶段

1.起步阶段1949—1955年

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业生产工具效能, 江西及时研制引进过多种新式农具示范、推广。50年代初, 推广了江西水田犁铁牛车盘、圆筒水车、喷雾器等半机械化农具, 对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积极作用。195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永修 (今恒丰) 及邓家埠两机械化示范农场, 拥有农田2 800公顷 (以水田为主),1952年, 拨给23台拖拉机用于机耕等作业, 率先在全国突破轮式拖拉机下水田耕作的技术难关。同时, 将排灌机械的发展放在优先地位。1949年,省农具工厂率先制出第一台8.82千瓦煤气机带水泵, 翌年组织批量生产贷给农村抗旱。1951年6月, 省政府拨专款在南昌、清江、高安建立首批国营抽水机站。

☚ (二)新中国成立后   2.发展阶段 ☛
000315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