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补中益气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汉族中草药传说。流传于河北涞水。相传一个山村里有位叫黄芪的小伙子,娶了一对双胞胎姐妹金花和银花。甘草做的媒人。金花银花的老母亲病了,心跳气短,不敢动弹。甘草领着黄芪、金花、银花,端着一碗药汤去说:“老嫂子,我们四个给你消消气。这碗药汤是用黄芪、金花、银花和甘草四样熬成的。你喝了包管病好。”她喝下去还真见效了。后来中医就把这四味药合在一起,叫“补中益气汤”。

☚ 河豚   汉族四大著名传说 ☛

补中益气汤

补养剂之一。出自《脾胃论》。黄芪90克、甘草(炙)45克、人参(党参可代)50克、白术50克、当归50克、陈皮30克、升麻30克、柴胡30克。为末,开水冲调, 候温灌眼,亦可煎汤灌服。马、牛300~400克; 猪、羊200克。功能升阳益气, 调补脾胃。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方中黄芪补中益气, 升阳固表; 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 补脾益胃; 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升举清阳; 当归补血和营。诸药合用, 升阳益气, 调补脾胃。
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对小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 能改善机体的蛋白质代谢, 防止贫血的发展, 增强体力; 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对动物肝细胞有保护作用, 对细胞内各成分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方常用于脾胃虚弱诸证, 如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泻痢脱肛、子宫脱垂或气虚自汗、倦怠无力、草料减少等。《抱犊集》中的儿肠外翻吃药方, 即本方少白术。本方去当归,加阿胶、焦艾, 名加减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功能补气安胎,升阳举陷。本方去当归、白术, 加木香、苍术, 名调中益气汤(《脾胃论》), 功效大同小异。《脾胃论》中的升阳益胃汤(黄芪、半夏、党参、炙甘草、白芍、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黄连、防风、白术、生姜、大枣)亦能升阳益脾, 甘温补肺, 与本方相近。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方。黄芪一钱,甘草 (炙) 五分,人参 (去芦)、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 (酒洗)、白术各三分。为细末,水煎去滓,早饭后温服。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脾胃气虚而致的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 或气虚下陷而致的脱肛,子宫脱垂,久痢或久疟等症。若腹中痛,加白芍药五分、炙甘草三分; 恶寒冷痛,加桂心一至三分; 头痛加蔓荆子二至三分; 头痛甚者,加川芎二分。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人参、甘草、白术甘温益气、补脾益胃; 升麻、柴胡协同参、芪以升举清阳,使下陷之气得以升提; 当归补血和营; 陈皮调理气机。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气陷得升。实验研究:本方对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对小肠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增强心肌和横纹肌的兴奋作用。同时又有提高机体细胞活性和促进代谢的作用,还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中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药物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虚弱发热自汗,少气懒言,体倦面白,脱肛久泻,阴挺崩漏,月经量多,疮疡久不愈,上睑下垂,圆翳内障,慢喉喑等。备注:今有制成丸剂者。又,实火似虚者忌用,肾气虚或病后津气两虚者不宜用。

☚ 四君子汤   生脉散 ☛

补中益气汤decoction for strengthenin g middle warmer and benefiting vital energy

中兽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由炙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炙甘草、升麻、柴胡组成的汤剂。功效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症。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导致的体虚证以及子宫脱、肛脱和阴道脱等疾病。

补中益气汤
主要责任者: 余明哲等
责任方式: 编著
出版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198 千字
页码: 1-234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R286
语种:中
定价:15.00
出版时间:2005-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难病奇方系列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难病奇方系列丛书之一,共收录291条词条。
被引频次:6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卷中

【组方药物】 黄芪 甘草(炙)各1.5克 人参0.9克 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 橘皮0.6~0.9克(不去白) 升麻0.6~0.9克 柴胡0.6~0.9克 白术0.9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为粗末,都作1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主要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适应病证】 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以及虚人感冒、慢性肝炎等。
【加减应用】 病甚劳役、热甚者,加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克。
【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者忌服。
【临床验证】 1. 胃下垂:以本方加枳壳、茯苓治疗经X线钡餐检查确诊的胃下垂103例。结果:痊愈54例,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治愈病例经随访2年以上21例,均未见复发(《新医药学杂志》1974,11:39)。2. 胃粘膜脱垂:以本方合人胚组织液穴注,治疗16例。结果:治愈5例,显效9例,无效2例(《中成药研究》1981,12:35)。3.脱肛:本方加建曲、茯苓,并配合明矾液直肠粘膜下注射,治疗小儿脱肛69例。近期全部有效,随访3年,有效率为87.5%(《中医杂志》1980,6:75)。4. 子宫脱垂:以本方治疗387例。治愈277例,显效91例,无效19例(《贵州中草药验方》1974,212)。5. 乳糜尿:治疗74例,结果痊愈5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6.重症肌无力:以本方合附子理中汤治疗41例。经治3~4个月,近期治愈12例,明显好转17例,进步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7%(《中华内科杂志》1977,1:17)。7.慢性肝炎:治疗20例。经治1~3个月,其中18例SGPT升高者,治疗后16例恢复正常,2例BSP均在5%以上,服药后复常,5例HBsAg阳性者有3例转阴。患者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改善(《北京中医》1984,3:25)。8.低血压:以本方加桂枝等治疗原发性低血压22例。结果痊愈16例,好转6例(《福建中医药》1982,6:38)。9.放射性直肠炎:治疗80例。其中轻症67例单用本方,结果66例治愈,重症11例配合割治者7例,单服本方者4例,症状基本控制(《武汉医学院学报》1977,6 : 61)。10.气虚发热:治19例。结果:有效17例,无效2例。又有报道以本方治疗不明原因慢性低热(辨证为脾虚发热)47例。治愈22例,好转13例,不稳定7例,无效5例(《中医杂志》1984,2 : 60、《上海中医药》1965,10:10)。
【方义分析】 此为李东垣氏经验方,也是临床常用方。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者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总之,本方机理,合乎《内经》所谓:“虚者补之”、“劳者温之”、“陷者升之”之义。
【实验研究】 1.对子宫、心肌、小肠等不同器官的药理作用: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尤其是加入益母草、枳壳等药物时,其作用更为突出。小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心肌,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现抑制作用,使之蠕动减慢,张力降低;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从而证实了本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从实验中还可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而去掉升、柴时,其作用减弱,说明此二药能增强其它药物之作用强度,尤以对肠蠕动作用更为明显(《天津医药杂志》1960,1:4—12)。2.抗基因突变及抗肿瘤作用:本方的抗基因突变和抗肿瘤作用,强于四君子汤。同时,本方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延长动物存活时间。提示在临床上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应用本方,可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中成药研究》1985,2:27)。3.促进代谢:实验表明,本方能提高机体细胞活性;增强血糖的调节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中成药研究》1985,11:28、《上海中医药》1983,2:28)。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方。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症见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㿠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淡苔薄白;或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本方亦制成丸剂,为常用中成药。

补中益气汤bǔzhōnɡyìqìtānɡ

《脾胃论》方。黄芪、人参、炙甘草各五分, 当归二分, 陈皮、升麻、柴胡各二分至三分, 白术二分。水煎服。功能调补脾胃, 升阳益气。治脾胃气虚而致的身热有汗, 渴喜热饮, 头痛恶寒, 少气懒言, 饮食无味, 四肢乏力,舌嫩色淡, 脉虚大; 或气虚下陷而致的脱肛, 子宫脱垂, 久痢或久疟等。实验研究:有兴奋子宫作用, 使子宫张力显著增高。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本方出自《脾胃论》卷中。系根据《内经》“虚者补之”、“劳者温之”、“陷者举之”的理论指导而组成。后世《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举元煎、补阴益气煎,《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等均由本方发展而来。现制成丸剂,则称为补中益气丸。方由黄芪五分(病甚,劳倦热甚者一钱),甘草五分,人参三分,当归二分(酒焙干或晒干),陈皮二、三分,升麻二、三分,柴胡二、三分,白术三分组成。 上药㕮咀,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用法为水煎二次分服,或作丸剂,每服10~15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舌淡苔白,脉象虚软者;或气虚发热,身热而烦,有汗不解,头痛恶寒,渴喜热饮,脉似洪大,重按无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等证。
本方所治证属中气不足,气虚发热或中气下陷所致。治宜益气升阳,调补脾胃。故方以黄芪为主,大补肺脾之气,固表止汗;辅以人参、炙草、白术益气健脾;佐以陈皮理气和胃,使之补而不滞,当归养血和营,使血有所顾,更用少量升麻、柴胡为使,以为升提下陷之用。全方之旨,总在“虚者补之”、“劳者温之”、“陷者举之”。据药理研究本方对肠蠕动亢进时则有抑制作用,张力下降时则有兴奋作用;对蛙横纹肌和心脏的作用,能加强横纹肌收缩,小量使心力增强,过量起抑制作用;耐受量和毒性实验,无耐受现象,不显任何毒性。在实验中看到,有升柴之制剂中,对动物作用明显,去掉升、柴时,其作用减少,且不持久,提示升、柴与其它药物有协同作用。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周围组织呈兴奋作用,在方中加入益母草、枳壳等药物时,其作用更为突出。原方加减:“如腹中痛者,加白芍五分、炙甘草三分;如天寒时腹痛,可不用芍药,加益智仁三分,或加半夏五分、生姜三片;如头痛,加蔓荆子二、三分,如痛甚者,加川芎二分;如项痛脑痛,加藁本三、五分;如胸中气壅加青皮二分”。本方现临床上应用于痢疾、泄泻、疟疾、乳糜尿、狐疝、妊娠期尿潴留等。凡见症属脾胃气虚,中气不足,清阳下陷者,均可应用。凡命门火衰,阳气无根,格阳戴阳;或元阳不足;或真阴不足,水亏火旺之吐血、衄血;或肝阳亢盛,目赤头痛;或四肢厥逆,阴虚欲脱等皆属禁忌,不宜使用。
调中益气汤(《脾胃论》卷中) 即补中益气汤加木香、苍术,去当归、白术。功能、主治与补中益气汤大致相同,惟脾胃虚而湿阻气滞者为宜。
人参益胃汤(《兰室秘藏》卷下) 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苍术、半夏、黄芩、益智、红花。水煎服。功能补中气,益脾胃,除湿热。主治内伤劳倦,头昏头痛,少气懒言,不喜饮食,口中无味,口渴而喜热饮,大便微溏者。
补阴益气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人参一、二、三钱,当归二、三钱,山药(酒炒)二、三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二两,陈皮一钱,炙甘草一钱,升麻三、五分(火浮于上者,去此不必用),柴胡一、二钱(如无外邪者,不必用)。上药水二钟,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分,食远温服。功能益气养阴。主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热如疟,阴虚便秘等症。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皆可应用。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4.5克,桔梗4.5克,升麻3克。水煎服。功能益气升陷。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其兼症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甚剧者,或脉不全,或三五不调者。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或再加山萸肉。

☚ 黄芪六一汤   举元煎 ☛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15g,黄芪15g,白术5g,当归5g,陈皮5g,炙甘草5g,苏叶2.5g,藿香2.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脾益气,壮脾固中。主治少阴人肾受热病亡阳证,劳倦、虚弱、身热心烦,自汗及疝症。
方中人参补脾和脾;白术健脾直脾;黄芪配人参,白术补脾益气;当归壮脾而内守;配黄芪益气养血;炙甘草固脾立脾;苏叶解脾之邪;藿香定气定魂;陈皮错综脾气之参伍均调。故诸药合用、成补脾益气固中之剂。本方治疗范围甚广,亦可治如下病症:鼻额痛,斑疹,骨蒸,内伤所致倒饱证,内伤所致不思饮食,一切虚劳证,劳嗽及咳血、消渴、梦遗、白淫、短气、吐血、血汗、齿舌出血、失血眩晕、色伤失音、自汗、盗汗、热痰、小便不禁、五淋、茎中痛、囊肿、痔瘘、疝气、头痛、面热、眼疾、牙龈疾患、腰痛、痈疽溃后、顋陷、胎动症。
九味花惜汤 《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人参15g,黄芪15g,白术5g,当归5g,陈皮5g,炙甘草5g,苏叶2.5g,藿香2.5g,民鱼脯25g。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中益气,升陷。主治少阴人女之脱阴症。

☚ 升阳益气汤   黄芪桂枝汤 ☛
000215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