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渍土改良
盐渍土(包括盐土和盐化、碱化土壤)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低产土壤,据1962年第一次土壤普查统计为916千公顷,占全省低产土壤的65%,其中花碱土520千公顷,滨海盐土396千公顷。主要分布在徐淮盐地区。60年代初期,盐城新洋试验站总结出滨海盐土“以水肥为核心,林种管结合,综合治理”的改良经验,即开沟排水,爽碱淋盐;大种绿肥,以肥养田;植树造林,防盐保产;因地制宜,轮作换茬;加强管配,精耕细作。通过健全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调整作物布局,推行“旱改水”;培肥土壤,实施粮食、棉花、绿肥轮作等等,使盐渍土改良取得显著成效。之后,在中共江苏省委直接领导和部署下,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协同作战,在淮阴、盐城和徐州3个地区大力推广新洋试验站的综合治理经验,促进了全省盐渍土的治理。到1988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盐渍土面积已降到约457千公顷,下降50%,其中滨海盐土292千公顷,花碱土165千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