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费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1. 消费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资产阶级消费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在20年代以前,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和以凡勃仑为代表的消费理论,虽然都涉及到消费关系的问题,但都没能建立起学科体系。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消费倾向理论,吸引了人们对消费理论的研究,从而也逐渐形成了消费经济学的体系。我国经济学者从建国初期起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消费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但是,这种研究是分散和零星的。1979年4月间,尹世杰的《加强对消费经济研究》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提出了“消费经济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的见解。1979年下半年掀起了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高潮,与这一问题相关联的消费经济也受到理论界的普遍注意,介绍国外消费经济学的文章也多了起来。1982年6月间,全国第一次消费经济学讨论会在湘潭大学召开,尹世杰主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一书也荣获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对消费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目前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消费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科。理由是: (1)理论经济学是指对社会经济领域所做的抽象的分析,它把社会经济领域作为一个整体,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诸环节中的内在联系和矛盾中,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消费经济学就是以消费为主体,从考察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揭示消费的机制、方式及其活动的规律。(2) 消费是社会经济领域的一个分支领域,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把消费经济学归属于部门经济学,那就人为地缩小了消费经济学的范围,把它混同于服务经济学。(3)消费经济学不属于边缘学科。当然,在研究消费问题时,必然涉及市场学、经营学、商品学等学科的内容,但不能由此认为消费经济学没有确定的边际,因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另一种观点认为,消费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但不能称之为理论经济学。理由是: (1)作为一门科学,消费经济学当然要对消费现象进行科学的抽象和分析,并把消费关系的活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研究的成分较大。但不能据此就认定是理论经济学。如果说,消费经济学是在理论经济学所揭示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流通领域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就算理论经济学的话,经济科学体系中的理论经济学就太多了。(2) 目前还是把理论经济学的范围限在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两门学科为好,这有利于经济理论与经济应用的结合,也有利于消费经济学的发展。消费经济学研究,一开始就是实际的需要,一是我国长期忽视了人民生活和消费,消费经济学一问世就备受欢迎; 二是消费信贷、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消费经济学作深入研究。因而,将消费经济学划分在部门经济学或专门经济学内较好。
第三种观点认为,消费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或带边缘性的学科。理由是: (1)消费经济学涉及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自成体系,产生了新的分支,有人归纳为三个层次: 甲、理论消费经济学,如消费结构学、消费效果学; 乙、应用消费经济学,如旅游经济学、家庭经济学; 丙、消费方法学,如消费计划学、消费统计学。(2) 由于本学科性质的决定,消费经济学联系美学、心理学研究消费者审美、消费心理; 联系哲学、社会学研究消费方式、消费行为; 联系营养学研究食物消费; 联系历史学研究古代消费思想、消费史,而且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因此消费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科学。
☚ 二十四、消费经济理论 2.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