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1.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当山,是秦岭、大巴山的东延部分,又名太和山、玄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南岸,起伏于十堰市、房县、丹江口市、谷城县境内。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景区峰奇谷险,气势雄峻,洞壑深邃,风光秀美,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景区面积约240公里,号称“八百里武当”。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上、下十八盘险道,“七十二峰朝大顶”、“金殿叠影”等奇观。传西周时,净乐国五太子真武来此修炼,后被道教尊奉为职掌北方天界的“玄天真武大帝”。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因名武当山。周朝伊善、汉代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纯阳、宋代陈抟、元代张守清、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于是成为道教名山。唐代崇尚道教,建有五龙祠等道观,宋、元亦有兴建,大部毁于元末兵火。明成祖自命为真武转世,奉武当山为太岳太和山,列为天下名山之首,大兴土木,建成33处规模宏大的宫观群,计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殿宇达2万多间,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人称“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现存建筑基本上保持着明初的建筑格局。其中金殿和紫霄宫、玄岳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宫观如太和宫、南岩宫、五龙宫、遇真宫、玉虚宫、复真观、元和观等均保存完好,内有大量神像、法器、经籍等道教文物。宋人郭熙《林泉高致》品评天下名山,谓武当山与天台、武夷等均为“天下名山巨镇”,“天地宝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崛神秀,莫可穷其要妙”。米芾有“第一山”碑刻。明人袁中道《游太和记》称“太和山,一美丈夫”。明徐霞客有《游太和山日记》,谓其“满山乔木夹道,密布上下,如行绿幕中”。清沈冠《题天柱峰》有“西来紫气连华岳,东望高盘俯岱宗”之句。武当山不仅为道教名山,而且是武当拳(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发源地,创始于明代(一说北宋末期)张三丰,为我国拳术重要流派,与嵩山少林派武术齐名。景区内盛产中草药材,多达四百余种,明代李时珍即以武当为主要采药地。所产传统名茶“针井茶”,及龙江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艺品,深受旅游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