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成都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成都市 1.成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省会。简称蓉,别称芙蓉城、锦城。辖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4市及金堂、新津、蒲江、温江、双流、大邑、郫、新都8县(1998年底)。现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成都西南距今4300年前紫竹古城,系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三星堆文化起源之一,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性提供了新佐证。古为蜀地。相传战国初蜀王开明九世自郫县迁都于此,“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为建城得名之始,已有2400多年历史。周慎靓王五年(前316),秦惠王二十二年秦灭蜀,派张仪等于其东南“筑成都大城,周十二里,高七丈”,后又筑少城于大城西。秦惠王二十七年置成都县,为蜀郡治。西汉初仍称蜀郡,为益州治。景帝(前156—前141)末,郡守文翁于市中起官学,称文翁石室、文翁讲堂,为我国地方官学之始,影响深远。宋人喻汝砺《谒文公堂》以“遂令蜀文章,照耀日月旁”颂美之。织锦业发达,名蜀锦,设锦官署,置锦官城。别称锦官城、锦城即由此而得。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成都成为天下名城,与洛阳、临淄、邯郸、宛县(南阳)并称五都。扬雄作有《蜀都赋》,文中有“都门二九,四百余闾,两江饰其市,九桥带其流”等语记其胜概,为最早描述成都风物盛美之作。西汉末,公孙述据益州称帝,号成家。三国时,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此建立蜀汉(220—263),使天下三分,与曹魏、孙吴形成鼎足而立局面。西晋仍为益州治,城市日趋繁华,张载《登成都白菟楼》、左思《蜀都赋》均极言其富足繁华。左赋言其“比屋连甍,千庑万宝”,市廛所会,“罗肆巨千,贿货山积”,为“万商之渊”。唐为益州治,剑南节度使驻地,商业之盛仅次于扬州,时谚有“扬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玄宗奔蜀,一度改名南京。李白有《上皇西巡南京歌》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杜甫曾筑草堂于浣花溪畔,有诗咏成都“城中十万户”,“喧然名都会”。女诗人薛涛亦曾流寓成都,自制桃花彩笺作诗,元稹、白居易、刘禹锡、令狐楚、牛僧孺等均与之唱和。唐末五代,王建、孟知祥建前后蜀,均都此。前蜀王衍、后蜀孟昶均好游,蜀人好游之风盛于此时。孟昶于宫苑墙上遍植芙蓉,因有芙蓉城之称。宋人张唐英《蜀梼杌》言其时“百姓富庶,夹江皆创亭榭游赏之处,都人士女倾城游玩。”我国最早的词总集《花间集》亦编订于此时,所收花间派十八词人中有十五人为在成都者。宋为成都府路治,是当时全国三大市场(开封、成都、兴元)之一。北宋末李顺农民起义建大蜀国,都此。时人口骤增,为全国五大印书中心之一。南宋时,范成大帅成都,以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字交”,传为佳话。元为成都路。明为成都府。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建大西国,称成都为西京。清为成都府,四川省治。民国二年(1913)降为县。十九年建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均宜旅游。市区河流纵横,绿地很多,有府河、南河、沙河和望江公园、成都动物园、青羊宫文化宫园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明蜀王陵和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羊宫、万里桥、望江楼、文殊院、大慈寺、昭觉寺等亦为著名景点。成都为西南人文荟萃之地,人才辈出,有汉代司马相如、扬雄、严君平,唐代雍陶,五代欧阳炯、孙光宪,宋代魏了翁,明代杨慎等。旅居、游览成都并留有诗文作品者甚多,主要有晋代张载,唐代王勃、杨炯、卢照邻、李白、高适、岑参、杜甫、王建、张籍、薛涛、刘禹锡、白居易、元稹、贾岛、李商隐,五代韦庄、李珣,宋代宋祁、苏轼、黄庭坚、文同、陆游、范成大、汪元量,元代虞集,明代杨慎、曹学佺,清代王士禛等。旅游工艺品有蜀锦、蜀绣、漆器、金银工艺品、瓷胎竹编、绢宫扇等。旅游表演艺术有川剧、四川扬琴等。旅游节庆集会活动有成都灯会、花会等。旅游美食品有川菜、麻辣豆腐、担担面、赖汤圆、钟水饺、夫妻肺片、龙抄手等。旅游交通,铁路有成渝、宝成、成昆线,公路四通八达,是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航空可通往各大城市,为全国六大航空港之一。 ☚ 一、成都旅游区 武侯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