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方。秦艽、香附、羌活各一钱,川芎、甘草、没药、地龙、炒五灵脂各二钱,桃仁、红花、牛膝、当归各三钱。水煎服。功能疏风活血,通络止痛。治血气痹阻经络而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气弱,加黄芪一至二两。 身痛逐瘀汤 《医林改错》卷下【组方药物】 秦艽3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甘草6克 羌活3克 没药6克 当归9克 灵脂6克(炒) 香附3克 牛膝9克 地龙6克(去土)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水煎服。 【主要功效】 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适应病证】 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加减应用】 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芪30~60克。 【临床验证】 1. 坐骨神经痛: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服药7~45天,平均17.4天。治疗后,痊愈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劳动能力恢复)29例,占80.6%;显效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后仍有轻微疼痛)6例,占16.6%;好转者(症状体征减轻,劳累或气候变化仍有明显疼痛及活动障碍)1例,占2.8%。总有效率为97.2%。24例随访1年以上,无1例复发(《四川中医》1985,11:50)。另据报道,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治愈11例,明显好转14例,改善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2%(《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4:35)。2.腰腿痛、腰部扭伤:身痛逐瘀汤治疗腰腿痛67例,(单纯性腰痛14例,腿痛18例、混合型35例)其中治愈53例,占79.1%;好转9例,占13.4%;无效5例,占7.5%,总有效率为92.5%(《湖南中医杂志》1987,1:12)。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损伤性与退行性腰腿痛52例。治疗后,12例痊愈,26例显效,9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4%(《浙江中医杂志》1987,10:452)。此外,用该方加减治疗肥大性脊柱炎配服全鹿丸及外敷狗皮膏治疗40余日,诸症消失,恢复劳动,经随访未见复发(《陕西中医》1985,5 : 217)。3.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观察身痛逐瘀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46例,阿司匹林、安乃近对照治疗33例,服药2个月为1个疗程,每组均为3个疗程。结果:(1)近期疗效:治疗组46例,治愈12例,显效25例,好转7例,无效2例;对照组33例,治愈5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6例,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远期疗效:随访1~2年,治疗组38例患者复发率仅占18.4%,而对照组30例复发率为53%,说明身痛逐瘀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北京中医杂志》1988,6:35)。 【方义分析】 此为王清任氏各方。方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其立意在治风先治血的古训。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秦艽10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6克甘草6克羌活9克没药9克五灵脂9克香附6克牛膝6克地龙6克当归9克组成。水煎服。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络止痛之功。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肩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现在临床常用治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等。尤宜老年性慢性腰腿痛。 ☚ 少腹逐瘀汤 复元活血汤 ☛ 身痛逐瘀汤shēntòngzhúyūtāng《医林改错》方。秦艽一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红花三钱, 甘草二钱, 羌活一钱, 没药二钱, 当归三钱, 五灵脂二钱, 香附一钱, 牛膝三钱, 地龙二钱。水煎服。功能活血行气, 祛瘀通络, 除痹止痛。治血气痹阻经络, 肩痛, 臂痛, 腰疼, 腿疼, 或周身疼痛, 经久不愈。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本方出自《医林改错》卷下。由《丹溪心法》的趁痛散加味而成。方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当归三钱,五灵脂(炒)二钱,没药二钱,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去土)二钱,秦艽一钱,羌活一钱,甘草二钱组成。水煎,分二次温服。功能活血祛瘀,通痹止痛。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本方所治证属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所致。治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立法。方用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散瘀,血活则风湿可平;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风湿去,则血脉自畅,痹痛可除;香附行气活血而定痛;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同用,瘀散则血行,血行则风自灭,痹通络舒,诸痛自平。本方多用于瘀血痹阻,风湿内着,经络失舒所致的周身或局部疼痛。临床以疼痛经久不愈,重著不适,活动更甚,舌质暗滞或见瘀点,脉沉涩或紧为辨证要点。本方在经期慎用,孕妇忌服。原书加减法:“若微热,加苍术、黄柏;气虚弱,加黄芪一、二两酌用”。 趁痛散(《丹溪心法》卷四) 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当归、地龙(酒炒)、牛膝(酒炒)、羌活、甘草、五灵脂(酒炒)、香附(童便浸)。或加酒芩、炒酒柏。上药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服;或作汤剂,水煎服。功能散瘀通络,行痹止痛。主治风痹瘀滞络阻,筋脉关节疼痛。 定痛和血汤(《伤科补要》卷三) 桃仁、红花、当归、没药、五灵脂、乳香、蒲黄、川断、秦艽。水酒各半煎服。功能活血定痛。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疼。 ☚ 少腹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 00004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