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 徐州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 徐州市

1. 徐州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皖豫交界处。有“五省通衢”之称。辖邳州、新沂两市及铜山、睢宁、沛、丰4县。《禹贡》九州之一。相传尧封彭祖于此,称大彭国,故亦名彭城。春秋为宋邑,见《左传·成公十八年(前573)》,为正式记载之始。又传为禹时伯益后裔居地,称徐方、徐国,为东夷族一支,名徐夷,徐州之名即源于此。周穆王时,徐偃王称雄淮泗,“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西汉以后,彭城、徐州之名屡次互易。“自古彭城列九州,虎争龙斗几千秋”,徐州因地处南北要冲,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有“军事雄镇”之称,兵家必争,“是进行决战的古战场”,大小战争多达400余次。战国时曾为宋都。秦为彭城县,传秦始皇巡游至此曾求鼎于北郊泗水中。秦二世二年(前208),项羽、刘邦迁楚怀王心都此。楚汉相争之际亦为楚都,戏马台传即项羽阅兵、观马术处。其谋士范增病逝葬此。九里山为韩信、樊哙围困项羽处,鸡鸣山为张良吹箫乱楚兵处。汉初为楚国,地节元年(前69)改彭城郡,复为楚国。章和二年(88)改彭城国,汉之楚王、彭城王陵在此者多达18处,为我国古陵墓重要集中地带之一。西汉时已是百姓殷富的繁华城市。建安三年(198),徐州刺史部自郯迁此,始称徐州。西晋为徐州彭城国,亦为彭城县治。东晋义熙七年(411)为北徐州治。南朝宋永初二年(421)改徐州,复置彭城郡。隋初废郡,大业复置郡。唐为徐州,天宝中为彭城郡,乾元初复称徐州,唐末为感化军。后梁为武宁军。宋称徐州。熙宁十年(1077),苏轼知徐州,黄河决堤于澶渊,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苏轼率军民抗洪抢险,河复故道,建黄楼于城上,有《九日黄楼作》、《河复并序》,曾遍游徐州山水,作有不少诗文,《百步洪二首并序》、《放鹤亭记》等名篇皆作于此。与苏轼有关的胜迹颇多,如云龙山东坡石床、饮鹤泉、快哉亭等。元至正中改徐州路,旋降为武安州。明初改徐州,直隶京师。永乐迁都北京后,成为漕运枢纽,东南漕运经此北上船只,每年达12000多艘,运输量达400万石。天启四年(1624),黄河泛滥,洪武时所筑城为泥沙堙没,复筑新城于其上,形成城下有城,城叠城奇观。今地下商场北侧可见地下古城遗迹,为城建史上罕见现象。清初先后为江南、江苏省直隶州,雍正十一年(1733)升徐州府,置铜山县,徐州镇总兵亦驻此。乾隆南下巡游曾四次来此,云龙山上筑有行宫。1913年改铜山县。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徐州市。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了伟大的淮海战役。1948年12月一度划归山东省。1952年改属江苏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市区为丘陵所环绕,建有徐州环城国家森林公园,北有九里山,东有子房、白云、骆驼等山,南有云龙山和云龙湖等,西有韩山、卧牛山,黄河故道穿流而过,自古有“汴泗交流郡城角”之语。清人邵大业《徐州》咏云:“青嶂四围迎面起,黄河千折挟城流。”徐州为帝王将相之乡,人文荟萃之地。南朝宋刘裕、刘义庆,梁刘孝绰,唐代刘知几、刘商,南唐李璟、李煜,宋代陈师道等,均为徐州人。文物胜迹有戏马台、燕子楼、黄楼、快哉亭、放鹤亭、招鹤亭、兴化寺、乾隆行宫,以及众多汉代墓葬、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刻等,其中汉楚王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来此游览并留题咏者多不胜举。工艺品有徐州柳琴、邳县剪纸等。表演艺术有柳琴戏、徐州琴书等。美食品有古彭第一羹——彭祖雉羹、彭城鱼丸、徐州三鲤、樊哙狗肉、沛县冬桃等。陆路、水路四通八达,航空可达国内各大城市。

☚ 十、徐州旅游区   快哉亭 ☛
000018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