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始阶段
50年代,人民政府为了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城市改造和建设大量市政公用设施,改善居住和公共卫生条件的同时,在农村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改良土壤,重点治理了伊通河、饮马河、松花江、辽河等洪涝灾害严重的河道;在丘陵和风沙地区封山育林,修梯田,营造防护林,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城乡各地还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基本上消灭和控制了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鼠疫、斑疹伤寒等传染病。还开展了防氟改水等防治地方病的工作。60年代,重点加强了对松花江污染的监测和管理。70年代初,在全省开展了以战“三废”除“三害”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环保运动,大搞“三废”综合利用,收到了明显经济效益,也取得了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