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环境分区
吉林省环境优美宜人,自然资源丰富。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全省明显地形成三个不同的生态环境区域。
(1) 东部山区生态环境区。以长白山脉为主体而形成的有着独特体系的高寒山区自然环境。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化市、浑江市所属各县(市)和吉林市的部分县,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面积约为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1%。其中宜农地约占12%左右。这一环境区内,森林茂密、树种繁多,生物种源十分丰富,是我国迄今保存比较完好的生态综合体和具有丰富生物资源的天然宝库;同时又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水资源十分丰富,年径流量为310亿米3,占全省总径流量的87%。这里的火山熔岩遗迹、奇特的地理景观、典型的自然生态以及天池瀑布、温泉和林海,不仅有很高的科研学术价值,也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这里还是全省木材、煤炭、水电和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的集中产区。
(2) 中部冲积、洪积平原生态环境区。以松花江、辽河、嫩江流域为主的平原和由长白山区的冲积洪积平原区的旱作农业生态环境。包括长春、吉林、四平、辽源市所属的大部分县和白城地区的扶余、前郭县,总面积为3.42万平方公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25. 7%。其中耕地为180. 6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2.8%。森林主要是农田防护林,覆盖率为6. 3%。本区位于京哈铁路两侧,开发较早,人口比较集中,自然环境的演变也比较复杂。农业以旱作为主,土地垦殖率高,耕地土壤养分比较充足,有机质在2%左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4—5℃,≥10℃积温为2800—3200℃,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这里是有名的千里沃野——松辽平原,适宜粮食作物生长,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以中国“玉米带”著称。
(3) 西部草原生态环境区。以草原生态为基础而形成的环境区,包括整个白城地区,面积为4.46万平方公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23.3%。草原面积为173.9万公顷,耕地为153.2万公顷,林地为40.8万公顷。属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5℃,≥10℃积温2 800—3 100℃,年降水量在350—450毫米。这里气温高,风沙大,干旱年头比较多,既是国家北方商品牛、细毛羊的产地,也是甜菜、油料的重点产区,又是“三北”防护林带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
☚ (一)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2. 影响农业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