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932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932年

1932年


1月

《文艺新闻》开始发表文章,开展“自由人”的讨论。
《北斗》(2卷1期)发表郁达夫、张天翼、叶圣陶、鲁迅、郑伯奇、茅盾等的文章,讨论“创作不振之原因及其出路”。
“左联”在北平、天津、武汉、杭州等地陆续成立分会。
陈望道等35人发起成立中国著作者协会。


2月

鲁迅、茅盾、郁达夫等43人于3日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抗议日军在“一·二八”事变中的暴行。
中国著作家抗日会在上海成立。
13日诗人刘大白逝世,终年52岁。


4月

“左联”机关刊物《文学》半月刊在上海创刊,发表瞿秋白的《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
胡秋原发表《勿侵略文艺》(《文化评论》第4期)。


5月

大型文艺月刊《现代》于1日在上海创刊,由施蛰存主编。
《夏芝诗抄》(安簃选译)刊于《现代》创刊号。“夏芝”,今译“叶芝”,爱尔兰诗人。


6月

“左联”深入开展工人通讯员运动,提倡街头文艺。
“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在上海创刊,初由姚蓬子主编。瞿秋白发表《大众文艺的问题》(《文学月报》创刊号)。
冯雪峰发表《“阿狗文艺”论者的丑脸谱》(《文艺新闻》58号)。


7月

苏汶(杜衡)发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现代》1卷3期)。支持胡的观点。
周扬发表《关于文学大众化》(《北斗》2卷3、4期合刊)。
艾青被国民政府逮捕入狱。
茅盾发表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中学生》第25期)。


8月

作家韦素园病逝,终年30岁。
新加坡《星洲日报》文艺副刊《晨星》创刊,主编林健盦、郁达夫。


9月

上海文化界举行纪念高尔基创作40周年活动。
由穆木天、杨骚、任钧等发起的“中国诗歌会”在上海成立。
《论语》半月刊在上海创刊,由林语堂主编。
郭沫若的《创造十年》由现代书局出版。


10月

易嘉(瞿秋白)发表《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现代》1卷6期)。
苏汶发表《“第三种人”的出路——论作家的不自由并答复易嘉先生》(《现代》1卷6期)。
鲁迅的杂文集《二心集》由上海合众书店出版。
《叶赛宁诗抄》(适夷选译)刊于《青年界》2卷3号。


11月

鲁迅发表《论“第三种人”》(《现代》2卷1期)。
歌特(张闻天)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斗争》第30期)。
国民党中宣部颁发《宣传品审查标准》。
洪深发表独幕剧《五奎桥》(《文学月报》4至6号连载)。
伊凡诺夫的《铁甲车》(戴望舒译)由现代书局出版。


12月

《申报·自由谈》自1日起改由黎烈文主编。
郁达夫发表短篇小说《迟桂花》(《现代》2卷2期)。

☚ 1931年   1932年 ☛

1932年

1932年

郑振铎编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由北平朴社出版部出版。

☚ 1932年   1933年 ☛

1932年

1932年


1月

中日文文艺刊物《南音》半月刊在台北创刊,由郭秋生主编。


3月

留日学生王白渊、张文环、苏维熊、巫永福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台湾艺术研究会”。


7月

台湾艺术研究会在日本东京创办机关刊物《福尔摩沙》,由苏维熊主编,张文环编辑。

☚ 1931年   1932年 ☛

1932年

1932年

杨华发表诗作《心弦集》52首(《南音》第5至10期连载)。
《南音》转载《鲁迅自叙传略》和鲁迅译诗。
以郭水潭、吴新荣等人为代表的“盐分地带”作家群形成。

☚ 1932年   1933年 ☛

青春的哀歌/刘宇诗选/自然底微笑/新生/九一八的薤露歌/已往的心曲/在山诗白/落英/我的小朋友/心的徬徨/前夜/桃花底命运/出哨/雨春诗集/塞外/春莺曲/农民之歌/煅炼/生命的叹息/云游/在前线/潮/血泪/冰心诗集/流水/梦幻/火花集/弱水/落日颂/灵焰/飘流/碎鞋诗集/血影/动乱的街头/秋千儿

☚ 打鱼   青春的哀歌 ☛

求索/黄海环游记/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斋夫自由谈/衣萍书信/记胡也频/海燕/我的生涯/海外工读十年纪实/周作人散文钞/逍遥阁随笔集/战时日记/沪战中的日狱/破晓/回忆/创造十年/三闲集/冰心散文集/模范日记文选/从岳阳到萍乡/二心集/看云集/中学生小品/麓山集/流星/时代妇女/文人趣事/归心/海行/中学生随笔/游踪/往事/故乡/血迹

☚ 恋人书简   求索 ☛

1932年


文化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文学奖。
日本唯物论研究会创立,1938年解散。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发表。
德国雅思贝尔斯的《哲学》出版,展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整体结构。
德国马尔库塞的哲学著作 《黑格尔的本体论和历史理论基础》出版。
影片《大饭店》、男主角华莱士·皮莱与弗雷德·马区,女主角海伦·海斯分获第五届奥斯卡奖。
法国柏格森的《道德和宗教的两大根源》出版,用非理性主义解释了社会现象。
弗洛伊德发表了《精神分析新论》。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表。
意大利威尼斯举行国际电影节,开展国际性电影展览活动。
7月21日~8月14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7月18日,比利时颁布新的语言条例,承认佛拉芒语为佛兰德官方语言。
美国托尔曼发表《动物和人的有目的的行为》。
挪威弗里希发表《边际效用的新测定方式》,提出一种运用统计资料测定边际效用的方式。


政法

1月4日,英印政府实行紧急法。印度国大党被宣布为非法,甘地再次被捕。
1月7日,美国政府发表《史汀生主义》,表明美国不承认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8日,史汀生又补充说明:美国无意干涉日本在华活动。
1月23日,伊朗与土耳其调整两国在阿拉抗特山区的边界。
1月25日,柏林工人举行反法西斯示威游行。
2月,日本成立“神武会”,加强法西斯势力。
2月2日,国际裁军会议在日内瓦举行第一次会议,但由于与会国在军备方面意见不一,无甚成果。
4月,伊拉克库尔德人再次起义,进入土耳其境内。
5月15日,日本少壮军人武装政变,企图成立军人内阁。政变挫败后,成立以斋腾实为首的新内阁。
6月,玻利维亚因领土纠纷再次与巴拉圭发生战争(“大厦谷战争”)。
6月4日,智利发生军事政变,成立以达维拉为首的新政权。
6月24日,泰国人民党青年激进分子政变,泰国专制统治结束。
8月27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国际反战大会,会议通过反战宣言,成立了常设反战委员会。
9月1日,秘鲁与哥伦比亚为墨提西亚领土发生争端,双方于1934年11月签订协定。
9月25日,西班牙颁布《加泰罗尼亚自治宪章》,允许该地区设有自己的总统、议会和政府、国旗,享有广泛的权力。
10月1日,英国正式废除对伊拉克的委任统治,宣布伊拉克独立。
12月11日,泰国参议院通过一部永久性宪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


经济

瑞典克吕厄耶格创建的国际金融帝国崩溃。
2月2日,美国创办复兴金融公司,利用政府贷款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冻结的资产和对铁路企业提供补助。
2月29日,英国议会通过《保护关税法》,废除自由贸易制。
6月16日,洛桑会议举行,通过取消德国赔款的决议,由此掀起了争取解决尚未支付的国际债务的运动。
7月19日,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签订《欧契公约》,规定降低三国间的关税,成为奉行贸易政策的开端。
7月21日,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举行,签订了特惠关税率制度协定,对促进世界贸易产生了一定影响。
国际法协会在英国牛津修改制定《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对到岸价格合同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在国际贸易上影响较大。


军事

10月,伊朗政府在波斯湾建立波斯舰队。


1932年


数学

冯·诺依曼的论著《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出版,建立了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发展了希尔伯特空间的算子理论。
巴拿赫[波]著《线性算子论》一书出版,成为泛函分析的一本经典著作。
嘉当[法]解决多元复变函数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毕尔霍夫和诺伊曼[美]建立各态历经的数学理论。
赫尔勃兰特[法]、哥德尔和克林[美]建立一般逆归函数论,是数理逻辑的一个分支,在自动机和算法语言中有重要应用。


物理学

查德威克[英]在人工核反应中发现中子并测出其质量。这一发现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维尔纳·海森伯格[德]因发现测不准原理,创立量子力学,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海森堡和伊凡宁柯[苏联]各自独立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结构模型。
安德森[美]利用云室拍摄宇宙线照片,发现正电子。
科克罗夫特和沃尔顿[英]建成倍压加速器(图),并用于加速质子,进行了第一次人工核反应。
内尔[法]发现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并成功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海森堡提出两核子间的吸力是“交换力”,引入同位旋概念,强调此交换力和电荷无关,建立原子核结构理论。
德拜·西尔斯[美]、卢卡斯·毕加[法]发明驻声波光栅的衍射法,测定液体中超声波长和速度。
罗森菲 [比] 指出狄拉克量子电动力学和海森堡、泡利的量子电动力学在数学结构上是等效的。


回旋加速器原理


化学

欧文·兰米尔因对表面化学的研究,及发现原子结构和理论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鲁宾逊和英戈尔德[英]分别提出共振现象能引起分子反应本领的变化。
查哈里阿生借助于离子结晶化学定律,提出了玻璃的无规则网络学说。
斯陶丁格尔[德]发表第一部关于高分子化合物总结性著作,标志高分子化合物的最终确立。
迈耶尔·苏西奇[德]提出高分子高弹行为的分子运动理论。
弗朗克尔[苏联]提出液体的似晶格模型,并推得一维空间疏松堆叠的解。
洪德[德]提出把定域的单键和多键分为σ键和π键两类。
佩尔泽[德]和艾林[美]在1932年~1935年间,应用阿累尼乌斯的活化络合物概念,提出绝对反应速度理论。


天文学

奥尔特[荷]根据银河系垂直平面的恒星的速度,初次估计了星际物质扩散密度。
翁泽尔德研究成计算夫琅和费弱线和强线翼效应的重量函数法,可以算出大气深层的吸收分布。
朗道[苏联]用费米气体模型,推测恒星坍缩的质量。
朗道[苏联]预言中子星的存在。
密立根[美]提出宇宙射线是类似γ射线的电磁辐射,因为有些宇宙射线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K.G.钱斯基[美]发现银河系在波长为14.6米处有一无线电强辐射源。勒梅特[德]提出“原始原子”爆炸膨胀的宇宙模型。
罗西[意]发现宇宙射线透过吸收体时,透过的强度随着吸收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地学

凯尼格斯伯杰[德]发现火山喷出岩具有磁性。
贝尔格[苏联]提出黄土形成的“土壤残积说”。


生物学

埃德加·D.艾德里安[英]因发现神经元的有关功能,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克雷布斯[英]首先发现鸟氨酸循环。
查尔斯·S.谢灵顿[英]因发现中枢神经反射活动的规律,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容[荷]提出“团聚体”概念,后为奥巴林探讨生命起源时引用。
英国生化学家对柠檬酸作记载并命名。
伯格曼[德]设计出一种将各种氨基酸结合成肽链的方法。
瓦伯和克里斯蒂安[德]提取出黄素蛋白,并证明这是一种氧化还原酶。


工程技术

克诺尔[德]和鲁斯卡研制成功透射电子显微镜。
英国“BSA工具公司”制造出金刚石工具车床。
贝尔德[英]实现电视超短波传播。
柏林和汉堡之间出现速度为125千米/小时的柴油机车。
尼魁斯特[瑞典]研制出电子管振荡器,还提出以传递函数为依据的稳定性判别标准。
3月19日澳大利亚建成悉尼港大桥并开通。
尼奎斯特、布莱克[美]发明用负反馈法改善电子管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性能,减小失真。
美国RCA公司制成用显像管的电视接收机。
美国拖拉机使用了充气橡胶轮胎。
美国杜邦公司实现了氯丁橡胶的工业化生产。
苏联建设的当时欧洲最大的第聂伯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


1932年中华民国21年·壬申


文化

潘冬舟、王慎明、侯外庐分别翻译的《资本论》第一卷在北京出版。
郭湛波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方法和逻辑学说的专著《先秦辩学史》出版,系统阐述了中国辨学的起源及其发展。
程砚秋等主编《剧学月刊》创刊,促进中国戏剧的交流和发展。
陶行知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
6月,“左联”的机关刊物之一《文学月报》于上海创刊,展开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和对“第三种人”的批判。
7月21日,中国首次派出3人代表团参加洛杉矶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9月,“中国诗歌会”于上海成立,提倡诗歌大众化,并于1935年提出“国防诗歌”口号。


政法

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件”,上海军民奋起反抗,支援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与日军激战,形成抗日高潮。
2月2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一·二八”事变决议》,主张建立武装的工农兵军事委员会,领导抗日民族革命战争。
3月1日~6日,国民党举行四届二中全会,决定对日方针,恢复“军事委员会”,以加紧剿共、安内攘外。
3月9日,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成立于长春,清朝废帝溥仪任“执政”,年号“大同”,改长春为“新京”。
3月18日,蒋介石就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参谋长。
4月7日,国民党政府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议决“救灾”、“剿共”、“御侮”方针。
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于沪签字,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
5月25日,“废止内战大同盟”于沪成立,呼吁全国一致抗日。
8月1日,国民党政府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加强对城乡居民的统治。
9月15日,日本与“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日本在华的殖民特权。
11月15日,国民党政府公布宣传品审查制度,禁止宣传共产主义、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禁止批评国民党政策。
12月17日,宋庆龄、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于沪成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迫害,为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自由进行斗争。


经济

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成立,担负苏区发行货币、代理国库、调剂金融、低利贷款、发展社会经济等任务,1934年结束工作。
3月18日,伪“满洲国”设立中央银行,颁布“货币法”,发行“中银券”。


军事

年初,十九路军在闸北四行一带孤军与日军激战。1月内毙敌万名,迫使日军三易统帅,但因国民党政府不予支援,终于失败。
6月,国民党中央军建立。
12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下,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和集中兵力围歼敌人的作战方针,一举歼敌3个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其他

东北水灾,灾民60万,中东铁路路轨被冲断。


1932年中华民国21年·壬申


数学

李仲珩在1932年和1935年发表关于差分方程方面的研究论文。
中国代表第一次出席国际数学家会议 (是第9次会议,在瑞士苏黎世召开)。


物理学

8月,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并在清华大学举行了第一次年会。


化学

赵承嘏负责创办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
高济宇发表关于二酮方面的研究论文。


天文学

李珩发表关于造父星的研究论文。
夏坚白出版 《应用天文学》,这是中国大地天文学方面最早的一本著作。


地学

气象研究所开始借用国民党航空委员会的飞机,进行附带高空气象观测。
江海关气象站成立。


生物学

沈嘉瑞出版《中国动物志》,这是中国甲壳动物的第一本分类学专著。
秦仁昌编写 《中国蕨类植物志初稿》是蕨类植物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为中国蕨类植物研究提供了一部比较完整的资料。
1932年~1934年,刘承钊关于雄性蛙的一种新的第二性征的研究,引起国际生物学界的极大注意,并推动了这个新的第二性征与形态机能间的关系研究。


医学

1932年~1936年,蔡翘与易见龙研究了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问题。他独自或与易见龙合作完成11篇论文,发表于1933年~1937年的《中国生理学杂志》。
1932年~1933年,张锡钧与伽德姆(德)合作创用腹直肌进行Ach定量测定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马的交感神经及哺乳动物脑内含有Ach,这为人们证明Ach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及脑内许多神经元的递质研究打下了基础。
梁之彦作犬唾液腺透过性的研究。
北满铁路护路军军医养成所在哈尔滨创办,1934年改为陆军军医学校。
国立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创办,为兰州医学院前身。
中央国医馆在南京创办《国医公报》,1935年停刊。
大众医刊社在上海创办《大众医学》(月刊),杨志一任主编,1935年停刊。


工程技术

3月,杭江铁路江兰段完工通车。11月金华至江西玉山段(162.9千米)开工,次年末完工。
6月,海克铁路(海伦一克山,162.2千米)接通呼海、齐克两线。次年11月完工。
江南造船所制成“江鹢”、“江鹚”号水上教练机2架。
上海创办茂业驼绒厂、大达驼绒厂、均安毛绒厂等毛纺厂。
天津创办东亚毛纺织厂,专业精、粗绒纺。
汉口中华驼绒厂创办。

1932(民国二十一年)


年初

裕大华主要股东投资47万元,连旧股共50万元,接办位于湖北大冶石灰窑(今黄石市) 的利华煤矿,于1933年开工。后股本增至120万元。煤产量平稳上升: 1933年1 858吨,1934年49 957 吨,1935年 1—6月 64 590 吨。(145,203-207页; 《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509-512页)


1月28日

深夜,日本海军陆战队按预定计划向上海闸北地区的中国守军阵地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开始。2月18日,张治中率第5军抵上海参战。1月3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洛阳。中国军队苦战月余,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由于国民党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和对日妥协、不抵抗的政策,除派出第5军抵沪作战外,拒绝给予应有的增援、接济和补充,中国军队最后被迫撤退。3月3日战事结束。1932年5月5日签订 《上海停战及日方撤军协定》(103,884 -886页)。这个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产物。它不敢追究日本进犯上海的侵略罪责,并让其赔偿损失,反而实际上承认日本军队可以长期留驻吴淞、闸北、江湾及引翔等地,中国军队却必须撤至安亭至浒浦口一线,丧失了在上海及其周围的驻军权。(376,181-226页) 在战争持续的30多天里,日寇用飞机重炮对人口稠密地区狂轰滥炸,闸北、吴淞,几成废墟。商务印书馆 “东方图书馆所藏古籍善本及本国各省、府、州、县志并各国学术图籍,皆积二三十年之精力,逐渐搜罗所得”,全部被毁。(172,1页) 战区受害住户18万户,死伤失踪者1.8万人,工厂商店及居民的直接间接损失14.8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岁入6.19亿元的两倍多。上海停市历时三月(《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年第4期,58页; 131,349页)。12月1日,国民政府迁回南京。


1月

实业部与德国喜望公司签订筹设国营钢铁厂的初步合同,厂址选定以马鞍山和卸甲甸为宜。此事未成。(129,上篇,2章,90-91页; 117,812-816页)


2月4日

日本侵略者对上海发动武装侵略后,29日,上海停市。是日,上海金融业决定开市。为防止现金外流,上海钱业决定将各庄所发庄票,只限于同业汇划,不准支取现金。2月5日,上海70家汇划钱庄,共集中现银1 583万两,组织财产特别保管委员会,“直接以资同业之周转,间接即协助各业之安全”。5月1日起,撤销庄票仅限于同业汇划的规定,恢复平时状态。(126,218-224页)


2月26日

至1931年,国民政府为了偿付公债本息,每月所需基金即达一千六七百万元,全年约2亿元。当时国民政府每年的收入总共不过三四亿元,还要偿付外债、赔款和支付军政各费。关税收入自1929年后虽略有增加,但也绝对应付不了逐月增加的债券本息。“公债市价,早有摇摇欲坠之势。东北九一八事变发生,即呈狂落。”(212,628页) 1932年 “一·二八”沪战发生,债券价格进一步跌落,银行周转不灵。国民政府以“国难”严重,头一次宣告债信破产。2月中旬,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以 “国难当前,税收奇绌,财政紧迫”为由,向银行公会等团体提出 “减债办法草案”。是日,通过 “持券人会”(1931年12月21日,中华民国公债持票人会成立于上海。见 《近代史研究》 2002年第3期,128页) 对内债发布宣言: “惟当此存亡危急之秋,百业停顿,税收奇绌,默观大势,恐将来政府虽欲暂维债信,或为事实所不许”,宣布改变债券的还本付息办法: 一、所有库券,其息金概以每月5厘计算; 所有债券,除1921年的整理六厘公债(原定年利六厘) 和1928年的金融长期公债(原定年利二厘半) 两种外,一律降低利率,改为年息6厘。延长还期。向来以20个月还20元者,今改为40个月还20元。二、取消以前关税、盐税、统税、印花税分别担保的办法,改为概以关税为担保。三、每月由海关税项下拨出基金860万元,以为偿付所有债券本息的基金。“此乃政府与民众维持债信,调剂金融之最后决定,一经令下,永为定案。以后无论财政如何困难,不得将前项基金稍有动摇,并不得再有变更,以示大信”。四、设立国债基金管理委员会,以替代以前的二五基金会。五、政府不再向各商业团体举债为内战及政费之用。六、政府应将财政彻底整理,完全公开。这是自1921年第一次整理公债后第二次整理公债。金融业一方面对国民政府的公债政策进行了制约,同时也承担了惨重的损失。这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金融业甘愿作出牺牲的表现。(124,214-217页; 181,107-109页; 《近代史研究》 2002年第3期,140-142页; 212,628-632页)


年初—1936年4月

1932年年初,江南造船所着手建造第三号船坞,后因 “一·二八”战事所阻,延至1933年才继续动工,分两期举行。至1936年4月全部落成,长647英尺,阔100英尺,深26英尺,为江南造船所最大的船坞,也是当时上海和全国最大的船坞,可容纳1万~2万吨的巨大船舰进坞修理。(339,194页)


3月1日

1929年2月1日,国定税则施行后,所收税款出现两部分:(一) 值百抽五的部分;(二) 新增关税和附税部分。偿付债赔各款,由值百抽五之旧税项下拨付,这一部分由各海关汇交上海汇丰银行,按期拨存各债赔款经理银行。新增关税部分,不在担保债赔款之内,听由政府处理,另行汇存上海中央银行。自1929年2月至1932年2月,因国内政局动荡,金贵银贱,以致值百抽五的旧税收入项下,不足偿付债赔各款,不能不经常由新增关税项下提拨弥补。财政部乃决定自1932年3月1起,所有各关全部税收一律汇交上海中央银行收存,然后将偿付到期债赔款所需的数额,按期拨付汇丰银行保管。(319,771页。据杨荫溥: 《上海金融组织概要》,199页,实行 “关税自主”后,关税收入的7/12已归中央银行管理,其余5/12,仍归外行管理)


3月15日

上海银行公会成立 “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28家会员银行将房地产、货物押单和国外有价证券等财产缴存委员会作为担保,按财产估价7折领取可在市面流通代替现金的公单4成,可作纸币保证准备的公库证2成,可作拆息抵押品的抵押证4成。这三种单证的出现,增加了流通筹码,联合准备委员会可以利用这些筹码办理同业拆借和票据贴现,有利于同业间的资金流通。(《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4期,60-61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 60辑,306-307页; 《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139页)


4月15日

宋棐卿等创办于天津的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工,资本23万元。机器是通过怡和洋行向英国订购的旧货。利用从澳洲订购的半成品——毛条,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正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群众心理,大受欢迎。销售量逐年上升。1932年为11万磅,1934年增至80万磅。1935年兼并了天津祥和毛织厂。(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天津历史资料》 20辑,7-9页,1984年2月8日; 360,100页)


成立个旧炼锡公司,资本滇币500万元,官商合办。次年易名为云南矿业公司。每年炼锡能力为2 000余吨。(《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573页;372,248页;392,175页。后两书都推断个旧炼锡公司成立于1933年)


5月

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3月,上海兵工厂停产。为避免日军袭击破坏,是月,将上海兵工厂主要机器设备先运往杭州南星桥闸口等处。7月,军政部令上海兵工厂停办,将机料向内地各兵工厂转移,其中机器厂机料、枪弹厂部分机料移并金陵兵工厂;炮厂机料交汉阳兵工厂; 炮弹厂机料、枪弹厂部分机料交巩县兵工厂; 药厂机料交汉阳火药厂。(369,142页;404,126-127页)


5月—1933年11月

在1931年11月11日成立的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处的规划督促下,苏、浙、皖三省联络公路(包括 [南] 京杭路、沪杭路、京芜路、苏嘉路、宣 [城]长 [兴] 路、杭 [州] 徽 [州] 路) 从1932年5月起,相继兴工,至1933年11月各路陆续完工通车。(187,251-252页;393,204-206页; 129,上篇,5章,11页)


6月6日

在中国兴信社(1932年6月由中国银行、上海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等发起成立) 指导下成立中国征信所。1934年5月15日改组为中国征信所股份有限公司,额定资本2万元,先收1/2。其业务为调查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身家、事业、财产、信用,调查市场动态等。在天津和汉口设有分所。(《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38页;《上海文史资料选辑》 60辑,346-349页)


7月21日

国民政府公布 《铁道法》。“凡关系全国交通之铁道,以中央政府经营为原则; 其关系地方交通之铁道,地方政府得依公营铁道条例经营之”。“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之范围内,得借用外资,但应经立法院之议决”。“无论何人,非经国民政府特许,不得于中华民国领土内建筑、延长、购买或经营任何铁道。”(187,13-15页)


7月

从30年代起,随着企业管理改革的一步步开展,开始制订和推行标准工作法。申新资本家 “深知原有工友,不可与谋改革”,乃自是日起,从无锡申新三厂开始,仿照日本在华纱厂的办法,设立女工养成所,并很快推广到申新其他工厂。养成工制度的特点是: 工厂招收女青工进行三个月的培训(养成期),每日工作8小时(或9 小时),授课3小时(或2小时)。训练期内厂方供应膳宿,不给工资。3个月期满结业后,必须在厂服务一年,后又改为三年。使用养成工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却降低了。工人的生活、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特别是受训期间。(131,570-576页;358,115-117页)


8月4日

关务署指令总税务司,宣布1868年5月31日签订的 《会讯船货入官章程》已经无效。“按近年中国政府与各国签订新约之精神,各国政府已承认中国政府应有自由施行各项关税法规之权。”(319,909页)


8月6日

上海钱庄在从事银洋兑换时一直收取2毫半、1毫25之增减。在废两改元即将实行之即,迫于形势,决定自是日起,将是项银洋兑换增减一律取消。(126,228页)


9月15日

国民政府公布 《森林法》。(185,614页)


9月25日

因东北沦陷,国民政府决定关闭哈尔滨、沈阳、牛庄、安东、龙井和大连海关,于是日在山海关建立海关,在秦皇岛海关管辖之下,负责东三省海关税收的处理。(319,731页; 180,65页)


9月

由胡仲实、胡叔潜兄弟筹建的华西兴业公司成立于重庆,资本25万元,1935年增至50万元,1936年再增至 100万元。除胡氏兄弟外,还吸收了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杨森等人的投资。华西有多家工厂,其精华是华兴机器厂和华联炼钢厂。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华兴机器厂以低价买得上海中国铁工厂的全部机器——一座大型机器厂应有的设备,它基本上都有。因此,到1934年华兴成了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机器工厂。华西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家雄心勃勃,认为 “华西成为一个托拉斯企业是很有可能的”。它先后承建了重庆电力公司、重庆自来水厂、成渝铁路等工程。(宁芷邨: 《华西兴业公司始末》,载 《重庆工商史料》 2辑)
9月 云南富滇银行改组成立富滇新银行,资本金1 600万元。发行富滇新纸币,以富滇新币1元换富滇旧币5元,收回焚毁旧滇币。旧富滇银行(资本仅银币150万元) 共发行约9 200余万元,到1936年已收回焚毁5 270万元,其余仍在市面流通。1935年发行法币后,每法币1元换新滇币2元。(《云南文史资料选辑》 16辑,11、101页; 182,674-676页)


10月14日

为摆脱外国银行的控制,天津银号合组钱业公库。公库直接接收银钱业存款,公库支票代替 “番纸”(“番纸”系指银钱号向外国银行华账房所开的支票。交款于外国银行时,须用番纸。银号常须用银号票据,换取番纸。调换时,通例须补息一天。见《杨著中国金融论》,296页) 转账,从此结束了外国银行利用 “番纸”垄断钱业结算的局面。(沈大年主编: 《天津金融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12页)


10月25日

1902年10月15日,盛宣怀与华俄道胜银行签订的 《正太铁路借款详细合同》规定,此借款偿还以30年为期。日俄战争期间,华俄银行将此项债权转让给法国巴黎银公司。1932年,借款还清。是日,国民政府从法国人手中接收了正太铁路,并将其收归国有。同年10月下旬,接收完毕(129,上篇,1章,80页;412,387页; 《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3期,175-176页)


10月

成立官商合办之冀北金矿公司,在遵化马兰峪、长城外七拨子及密云三处设厂开采。七拨子产量最富,后被日人攫有。马兰峪厂后因亏损甚巨而停。(《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718页)


黄版纸制造本轻利重,每吨成本仅50多元,而售价可达100多元。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先后设立了6家版纸厂,年产黄版纸达34 000吨,都以上海为主要销地,但上海市场的需要量每月仅一千余吨。严重过剩和削价竞销导致最低时每吨只售40元左右。各厂亏蚀累累,不得不停工减产以致改组易主。至此遂联合同业组织版纸产销联营。除上海竞成纸厂未参加外,其余5厂(苏州华盛益记版纸厂、苏州大华造纸厂、嘉兴民丰纸厂、杭州华丰造纸厂、天津振华造纸厂) 都参加了。设联合营业所于上海。联营内容包括各厂生产任务的具体分工,产品全部按成本作价由联营所收购,定价出售,所获利润除扩充该所经费外,按产值比例分派各厂。还规定产品销售区域,如规定天津振华厂的产品不南运,南方各厂的产品不北上。联营以后,各种版纸的价格由下降趋于上升和稳定,如黄版纸在联营前每吨售价52元,联营后上升到90元。联营也有利于抵制进口洋货,还使黄版纸打进了香港市场。(344,304-305、126-133页; 398,上册,492页。两者有出入)


11月1日

国防设计委员会在南京成立。该会 “直隶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其职权是:一、拟制全国国防之具体方案。二、计划以国防为中心之建设事业。筹拟关于国防之临时处置。蒋介石亲自担任该会委员长,翁文灏任秘书长,钱昌照任副秘书长。(392,55-56页; 李学通著: 《翁文灏年谱》,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81页)


11月3—10日

在汉口举行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联络公路会议,确定将下列11条干线公路列入全国经济委员会督造范围: 京陕(浦口至陕豫交界之西坪,一说至荆紫关)、汴粤(开封至韶关,一说至南雄)、京黔(南京至贵阳,一说至晃县)、洛韶(洛阳至韶关,一说至湘粤边界之小塘)、京川(浦口至湖北利川)、归祁(商丘至祁门)、京鲁(浦口至台儿庄)、京闽(南京至福鼎)、海郑(江苏东海至郑州)、沪桂(上海至南宁,一说至桂林)、京沪。自1934年起,陕、甘、闽、青等省及赣、粤、闽边界各重要公路,均陆续列入督造范围。至1935年5月止,各省督造联络公路总长度为29 206公里。至1937年4月止,各省完成通车之联络公路共计24 500公里,因此而得互通之公路达3万余公里。(393,206-207页;187,254-257、282页)


11月5—23日

由国家建设委员会直属的电气事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恽震倡议,国防设计委员会组织并出资,组成共5人的勘测队,对长江三峡进行了19天的勘测和调查。不久,以恽震为首的勘测队完成了 《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报告》,提出最适合建水电站的地点是葛洲坝和黄陵庙至三斗坪一带,如两个水坝建成,“诚为国防与民生之要图,而亦扬子江大利之所在也”。这次勘测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较科学、全面、系统、深入地对长江三峡进行多目标的勘测调查。报告提出的两个坝址对于以后三峡坝址的确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92,103-115页; 宋希尚: 《测勘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之概况》,载 《交通杂志》 1卷4期,1933年1月)


11月11日

根据国民政府关于招商局收归国营的命令,是日,商办招商局正式更名为国营招商局。当时招商局账面资本(即股本) 为840万两,资产总值不下5 000万两,扣除债务1 700万两,实际资产高达3 300余万两。为收回股票,中央银行共用银213万两,仅占账面资本的25.4%,占实际资产总额的6.5%。收归国营后,业务由刘鸿生主持。(321,405-408页)


12月16日

为了破坏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在华日本纱厂纷纷将自己产品冒充民族资本纱厂产品。日本进口产品的伪冒问题更为严重。国民政府乃于是日公布 《进口货物原产国标记条例》,规定所有进口货物必须明确标记原产国名。实施日期一再推迟。在日本的抵制下,1934年4月国民政府决定条例的实施 “将无限延期”。(《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70-75页)


12月

成立苏、浙、皖、京、沪五省市交通委员会,发起筹议互通汽车。1933年11月,苏、浙、皖联络公路完成,能够互通汽车的公路达2 000余公里,为开展联运创造了条件。1933年3月,五省市交通委员会第二次常会通过并实施 《五省市公路联运办法》。1936年6月,五省市交通委员会第十三次常会将 《五省市公路联运办法》厘正为 《各省市公路联运办法》。(390,167页)


1932年

1924年8月,阎锡山筹办育才炼钢厂和育才机器厂,1925年分别建成投产。1931年因经费困难,张学良责令二厂合并,改称民生炼钢机器厂。1932年阎锡山复出,改称育才炼钢机器厂。1934年1月,并入西北实业公司。(377,8、109-110页)
是年 1929年12月,港英政府标卖1887年设立于香港的大成机器造纸厂。原大成厂技术人员谢英明以6万元(一说60万元) 标得,将全部机器设备迁至广州,设立广州造纸厂。是年建成投产。1938年广州沦陷后,日人强行将机器搬到日本去了。(344,72页;许只: 《江门造纸厂的五十二年》,载 《广东文史资料》 7辑)
是年 全年进口值163 473万元(折美金35 674.3元),出口值76 754万元(折美金16 749.8万元),入超86 719万元(折美金18 924.5万元),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入超值最大的一年。如按美金计算,则1930年入超值最大,为19 086万美元; 1933年第二,为19 077.2万美元; 1932年第三。(《民国二十五年第三季第四季贸易报告·附全年贸易报告》,载 《国际贸易导报》 9卷,4、5、6号,1937年4、5、6月)
是年 瑞士、加拿大、英国资本合股创办华铝钢精厂(Chinese Aluminium Rolling Mills,Ltd.),在瑞士注册,本部在巴塞尔,上海设制造厂及分号。核定资本50万瑞士法郎。进口铝锭及砂纸,生产铝箔、铝平片、铝圆片、铝卷片。1947年在华注册。(394,293-294页)


1月5日

北宁铁路关外段(日伪称之为奉山线) 历来是由东北交通委员会受南京国民政府委任经营的。至此,伪奉天省政府接管关外段,与北宁铁路分离,独立经营,设立奉山铁路局。(155,1139-1141页)


1月8日

伪黑龙江省政府与满铁签订将1925年黑龙江省地方当局投资修建的呼(兰) 海(伦) 铁路委托满铁经营50年的合同。(155,1135页)


2月初

伪满洲国所要实行的经济政策,最初由关东军参谋部第三课制定。1931年12月11日,撤销第三课,设立统治部,它以关东军行政机构的面目,炮制伪满傀儡政权,起草伪满的各项殖民政策。1932年2月初,在取代统治部的基础上,成立关东军特务部,它不但是伪满洲国真正的决策部门,而且实际是经济统制中枢。它拥有决定各项政策的特权,是伪满经济统制的最高决策机关。(157,75-76页; 379,9-10页)


3月1日

满铁取消了对中国劳工的特别优惠运费。1932年4月,伪满政府发表了《一般劳动者入境取缔规则》,对于无护照及保证书、没有生活能力和保证不确实者,禁止进入伪满。1933年2月17日,伪满政府又发表《外国劳动者取缔规则》,对进入东北的劳工实行严格的限制。(379,172页)


3月9日

在日本侵略者的操纵和策划下,2月18日,伪 “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宣称 “从此与国民党政府脱离关系,东北省区完全独立”。25日,正式定名为“满洲国”,以溥仪为 “执政”,年号 “大同”。3月9日,溥仪粉墨登场。3月10日,溥仪与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签订密约,伪满同意将国防和治安的维持,铁路、港湾、水路、航空等之管理并新路之布设均委托给日本或日本所指定之机关(155,1141-1143页)。9月15日,日本正式承认 “满洲国”,并签订了 《日满议定书》,其主要内容: 一、确认日本国和日本国臣民在满洲国领域内所享受的一切权益; 二、“需要日本国军队驻扎于满洲国内。”(376,上卷,103-109页)


3月10日

关东军司令官与满铁总裁签订关于铁道、港湾、河川委托经营及新建等协定,将关东军管理的伪满洲国的铁道、港湾及河川委托满铁经营,包括四洮等11条铁路、葫芦岛等3处港湾、松花江等5条河流。还包括15条新路线的建设。属于 “第一次建设线”的有敦化至图们江线、拉法站至哈尔滨线、克山至海伦线。这三条线都在1932年开工了。(155,1143-1146页)


4月

伪满颁布 《外人租用土地章程》,规定外国人在东北能获得永久的承佃权,并成立了日满土地开拓公司,为日本侵略者攫夺东北土地开辟道路。(403,389页)


5月23日

伪满民政部设立土地局,具体管理地籍整理事宜。1935年9月,设立临时土地调查会。1936年3月,设立地籍整理局,各省均设立分局。开始实施地籍整理计划,派人四处登记土地执照,大搞土地调查,进行土地丈量,将所谓的 “浮多地”、“私垦地”收归 “国有”。所谓地籍整理就是把更多的土地转归日本籍。(379,150页)


6月27日

伪满财政部公布 《旧货币清理办法》。原来使用的铸币、纸币一律禁止流通,用伪满货币兑换回收。7月1日起实行。东北原有15个币种、136个券种。伪满中央银行在收缴 “旧币”时,有意压低兑价。如 “奉大洋票”(东三省官银号沈阳总行发行的汇兑券)、“吉小洋票”(吉林永衡官银钱号发行) 各50元、铜元票(公济平市钱号发行)60元才能兑换伪币1元。吉林永衡官银钱号发行的官帖则要500吊才能换伪币1元,压低兑价近30%。黑龙江官银号发行的官帖,要1 680吊才能换伪币1元。至1935年年末,“旧币”回收率达97.2%。对于伪满准许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共计1 400万元哈大洋的限额,5年内全部收回,每年收回1/5,以1.25元兑换1元伪币,到1937年年末,两行的哈大洋票清理完毕,中行回收率达96%,交行回收率达97%。(158,133-136、9、144、151-152页)


6月

日伪(满洲国) 先后以武力劫夺东北海关。6月26日,占领滨江海关(哈尔滨关); 6月27日,强占牛庄海关; 6月30日,劫夺安东关。延吉关及珲春分关亦于6月底、7月初被劫夺。6月29日,劫夺大连关。在东北,中国银行代各海关收税。3月26日,日伪胁迫中国银行东北分支行将营口、安东关税款移解东三省官银号,4月改为暂存中国银行,不得汇入关内。4月1日,滨江关税款移交东三省官银号收存。4月13日,山海关税款绝对禁止汇往国民政府。6月7日,大连关税款12 448 000关平两不再汇入关内。东北海关每年3 900万元之关税收入(约占全国海关税收的15%) 陆续停止汇交上海总税务司。1932年7月份关税,除应偿外债外,因收入短绌,不足之数达300余万两。(319,733-738页; 《民国档案》 1989年第1期,14-22页)
6月 日寇以伪满洲国向南满铁道会社借款名义动工修筑海(伦) 克(山) 铁路,长162.2公里。此路接通呼海、齐克铁路。1933年11月完工。(318,50页)
6月 由伪满洲国与满铁订约,借款动工修筑拉(法) 滨(江。距哈尔滨8公里) 铁路,长271.2公里,并委托满铁经营。1934年8月完工。1935年自滨江展筑至哈尔滨,与原东省铁路接轨。(318,51、57、61页)


6月—1933年12月

1932年6月,日本侵略者动工修筑齐克铁路泰安(今依安) 至克山段(46.6公里)。同年10月通车。1933年12月交付营运。至此,自三间房经齐齐哈尔至克山的铁路完工。(318,51、54-55页)


7月1日

6月11日,伪国务院会议通过公布由满铁和朝鲜、正金两银行按关东军反动意图草拟的 《货币法》、《满洲中央银行法》、《满洲中央银行组织办法》 等。“货币之制造及发行权属于政府,令满洲中央银行代行之”。是日,日伪将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吉林永衡官银钱号和黑龙江官银号四行号合并成立伪满中央银行,资本为伪满币3 000万元,实缴750万元。这是伪满第一家 “特殊会社”。1942年增加资本为1亿元,实缴2 500万元。总行设长春,1932年7月1日开业。9月10日起发行伪满币(5角券。11月1日发行10元券)。每一伪满币含银23.91克。但发行的纸币都不兑现。发行后针对群众的抵制,采取抛售部分现银、开放上海汇兑等应急措施,才勉强使伪 “国币”同银元保持等价。(158,2、88、94、95页; 157,18页; 356,343页)


8月7日

关东军迫使伪满洲国同其签订 《关于满洲国政府的铁道、港湾、水路、航空路的管理及线路的修建、管理协约》,规定伪满洲国的铁路、港湾、水路及航空路之管理和新线的修建 “委托”关东军,关东军再把这些事宜委托满铁进行。(155,1160-1161页; 157,10页)
8月7日 伪满国务院总理和关东军司令签订《关于设立航空会社的协定》,规定 “双方同意设立航空会社”,“航空会社为依据满洲国法律的日满合办股份公司,其资本为350万元”。日方资本,满铁150万元,住友合资会社100万元。协定还规定,伪满不经关东军同意,“不得允许航空会社以外的单位经营满洲国的航空事业”。协定还附记了必须在1933年以前建成的21个飞机场和33个中间降落场的清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鲜为人知的偏僻地方(157,12页)。该会社开辟有固定航线4条,“特殊联合航线”6条,控制了东北的航空运输业(380,382页)。1940年以后,东京到长春间有了直达航线。((英) 琼斯著:《1931年以后的中国东北》,胡继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19页)


9月25日

自是日起,“伪国于关税方面,将视吾国为外国。自关内至东省或自东省至关内之货物,决征进出口税”。伪满在山海关设立海关分关。(180,63、66页)


9月30日

本内阁决定设立 “日满产业统制委员会”。(157,74页)


10月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侵占了东三省兵工厂。是月,三井、大仓财阀共同出资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奉天造兵所,作为伪满的兵器统制机构。此所不断扩充。1938年,在沈阳城南建立无烟药厂。此时,机器设备逾万部,职员1 200多人,工人30 000多人,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极盛时期。日本投降后,仍有职员1 000多人,工人4 500多人。(369,179页; 379,29页; 403,326页)


11月30日

日寇侵占东北后,奉天特务机关长兼任伪奉天市市长土肥原贤二认为鸦片毒害不但会使日本获得巨大利润,而且是征服中国的最好武器。是日,伪满公布 《鸦片法》,正式宣布鸦片专卖制度的确立。凡年满25岁的鸦片瘾者,可以吸食政府出售的鸦片; 罂粟的栽种须经政府许可; 鸦片的制造统一由政府进行; 鸦片的收购及贩卖,都必须由政府指定。违反规定者处以徒刑或罚款。同年冬,公布了鸦片专卖条例。1933年春,设置了专卖公署,并在各地设立专卖支署,紧接着设立大满号和大东号两个大烟土庄,大满号专搜集西部地区的鸦片,大东号则搜集东部地区的鸦片。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公开实施毒化政策,招致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国际联盟也向日本提出严重警告。1937年10月12日,伪满政府公布所谓的鸦片断禁政策要纲,规定: 10年以内根绝鸦片之吸食者; 除热河省和兴安西省一部分地区栽种鸦片外,其他各省一律禁止; 罂粟栽培面积逐年递减。1939年7月1日,设立禁烟总局,撤销过去收购鸦片的大满号和大东号,鸦片的私营零卖制为官营制所取代。这一切实际只是欺骗世界舆论的伎俩。1942年8月20日,在东京召开了大东亚鸦片会议。这是一次鸦片供需会议。会议决定由满洲国和蒙疆生产并保证大东亚各地区所需鸦片。日伪 “决心抛弃鸦片断禁政策,特别是鸦片麻药断禁强化要纲的伪装,实行彻底的鸦片政策”(伪总务厅次长古海忠之的笔供。载157,836-837页)。从1942年起,不但完全恢复热河以前递减的栽培面积,并且重新指定奉天、吉林、四平三省为新的鸦片栽种地区。关东军和伪满政府公开鼓励毒品走私,大量鸦片进入华北、华东和广州等地。1944年,伪满鸦片收入是2亿多元,1945年达3亿多元,每年此项支出约4 000多万元,收支相抵,每年鸦片收入约2亿多元。日伪的鸦片政策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祸害。仅就毒害中国人民的身体来说,“九一八”事变前,全东北有鸦片瘾者只有3万多人。自日伪实行鸦片毒害政策后,新染鸦片嗜好中毒者,至少有254.4万人,其中因鸦片嗜好中毒死亡者17.9万人。(157,827-831、816、832、818、822-823页;379,228、235、236、240、242-243页)


12月

关东军特务部制定了液化燃料方策。尽速调查石油及油页岩资源,发现这些资源后,进行重点勘探; 大力扩充抚顺页岩油的生产能力,提供更多的军用石油; 开始煤炭液化石油的实验,尽快实现企业化生产; 加强外油的输入,在大连设炼油厂; 确立石油销售统制,对石油产品由 “国家”实行专卖。(379,141页; 157,369-370页)

1932年

1932年


1月


1日

国民党统一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五院院长、各部会首脑宣誓就职。


2日

国民党中政会召集紧急会议,决邀蒋介石返回南京共商大计。


同日

日军侵占锦州。


5日

陈铭枢电促蒋介石、汪兆铭、胡汉民到南京执政。


6日

国民政府任蒋光鼐为京沪卫戍司令长官。


11日

张继、何应钦赴宁波,迎蒋介石入南京。


12日

孙科、冯玉祥等在沪召集会议,决定组织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特务委员会。


同日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正式成立。


16日

汪兆铭到杭州与蒋介石会晤。双方达成权力分配协议。


18日

国民政府派颜惠庆为出席国际联盟代表。


同日

胡汉民电复蒋介石、汪兆铭,称体弱多病,暂不北上。


21日

蒋介石自杭州回到南京。


25日

行政院长孙科辞职赴沪。


27日

国民党上海市政府下令取消抗日救国会。


28日

国民党中政会推汪兆铭为行政院长,罗文干、孔祥熙分任外交、财政两部部长。


同日

日军进攻上海,制造 “一·二八”上海事变。


29日

国民党中政会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叶楚伧为中政会秘书长。2月6日,军事委员会成立。


30日

国民政府宣言迁都洛阳办公。


31日

在沪国民党中委26人集会,特设中央委员驻沪办事处。


2月


1日

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日军事防御。


4日

国民政府接受英、美、法、意各国调停沪战,日本拒绝。


8日

第十九路军在吴淞、闸北重创日本海陆军。


12日

蒋介石、汪兆铭、冯玉祥在徐州举行重要会议。


同日

国民政府任宋子文为中央银行总裁。


14日

国民政府军政部令张治中率第五军以第十九路军名义参加对日作战。


15日

汪兆铭在徐州称中国外交方针为 “一面抗战,一面交涉”。


16日

国民政府、行政院及军事委员会通电全国,称准备长期抵抗日本侵略。


23日

国民政府外交部为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事,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


本月

蒋介石组织蓝衣社。


3月


1日

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在洛阳召开。


同日

国民党三民主义力行社、中华复兴社在南京成立,蒋介石任社长。


3日

驻沪国民党粤方中委通电指责中央政府不接济十九路军。


4日

蒋介石强迫十九路军离开抗日前线上海。


6日

国民党中政会决议,任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9日

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


10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 《巩固国防长期抗日案》。


14日

英国李顿率国联调查团来华抵上海。


17日

国民政府公布 《国难会议组织大纲》。


19日

中日停战会议在沪举行。


21日

国民党中央统计局发表东北损失概计,官方财产计达170亿元。


30日

国民政府任陈济棠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李宗仁为南京绥靖公署主任。


4月


1日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贺耀祖任局长,戴笠任副局长兼第二处处长。


7日

国民政府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议决 “对日交涉”“全力剿共” 等方针。


15日

马占山宣布成立黑龙江省政府,继续抗日。


19日

国民政府任何应钦为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


26日

国民党西南党政联席会议陈济棠等声称,在抗日 “剿共”事件未结束前,不就任国民政府所委职务。


5月


1日

何应钦抵南昌,策划赣粤闽边区“剿共”军事计划。


同日

宋庆龄发表宣言,要求国民党当局释放泛太平洋产业同盟秘书牛兰及其夫人。


3日

国民政府公布 “西京筹备委员会组织条例”。


5日

中日 《淞沪停战协定》 在上海签字。


9日

粤方国民党中委萧佛成等通电,反对上海停战协定。


10日

伍朝枢辞司法院长,居正继任。


14日

广东陈策在琼崖设海军总部行营。17日,陈济棠派八个团兵力进攻之。


21日

蒋介石就任鄂豫皖剿共总司令,赴汉口,策划第四次 “围剿”。


23日

国民政府军委会令调第十九路军开往福建 “剿共”。


30日

国民政府各机关自洛阳迁返南京。6月12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由洛阳返回南京。


6月


4日

国民政府军委会统一军队编制,共编48个军,144个师。


12日

蒋介石在庐山召集赣、鄂、豫、皖、湘五省民政厅长会议。


15日

蒋介石召开五省军事会议,商讨第四次“围剿” 计划。


19日

蒋介石在庐山会议上提出 “标本兼治”,“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的 “剿共” 方针。


17日

国民政府行政院及外交部对日本承认伪满洲国事,分别发表宣言,予以否认。


24日

国民政府公布 《大赦条例》。


28日

蒋介石抵汉口,组成豫、鄂、皖三省 “剿共”总司令部,调集63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


7月


2日

国民政府任丁超代理吉林省政府主席。


7日

财政部长宋子文召集银行业会议,讨论废两改元。


同日

广东陈济棠与海军陈策激战,空军炸沉“飞鹰” 舰。


13日

国民党豫、鄂、皖三省党政委员会成立,蒋介石兼任委员长。


14日

蒋介石开始在豫、鄂、皖三省 “围剿”苏区。


19日

日军侵犯热河。


27日

国民党中政会决议设立惩戒委员会,审议政务官惩戒案件。


30日

国民政府公布 《县长任用法》。


8月


2日

三省 “剿共” 总司令部颁发所谓 《自新悔过条例》。


3日

蒋介石在汉口宣称,限六个月内肃清鄂、湘、赣、豫、皖五省红军。


6日

行政院长汪兆铭辞职赴沪,通电指责张学良以筹款要挟,丧失东北领土,并称盼张亦辞职,以谢国人。


10日

国民政府公布 《县参议会组织法》《县参议会选举法》 与 《市参议会组织法》 《市参议会选举法》。


16日

国民政府准张学良辞北平绥靖主任。


17日

国民党中政会撤销北平绥靖公署,改置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蒋介石任委员长。


20日

蒋介石下令封锁根据地,禁止盐粮输入。


25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代理院长职务,仍促汪兆铭复职。


31日

蒋介石颁发 《被匪各县田赋减免办法》。


9月


1日

北平军事委员会分会成立。


3日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总报告书在北平签字,提出国际共管东北,设立 “自治政府”。


7日

察热义勇军组织军事委员会指挥部,联合抗日,民团纷起响应。


16日

国民政府外交部为日本承认伪满洲国事提出抗议,并照会九国公约当事国及国际联盟,请做有效处置。


23日

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实行封闭东北海关。


29日

伪满洲国中东路护路司令苏炳文部易帜抗日,苏就任民众救国军司令。


10月


1日

刘文辉与刘湘冲突,川乱发生。


3日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罗文干对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宣言。


6日

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向陕南川北地区转移。


9日

冯玉祥、李烈钧、柏文蔚等指责国联报告书之谬误。


18日

国民政府派颜惠庆、顾维钧、郭泰祺代表出席国际联盟特别大会。


22日

汪兆铭出国赴德。


27日

国民党训令国联代表,原则接受李顿报告书。


11月


1日

国民政府军委会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


5日

蒋介石在汉口召集豫、鄂、皖、苏、浙、赣、湘七省公路会议,拟定修筑11条大干线,协助军事“剿共”。


12日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15日

国民党中宣部公布宣传品审查标准。


17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及各院部会于12月1日由洛阳迁回南京。


25日

豫、鄂、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部制定《收复匪区新设县治建置大纲》。


29日

行政院会议决议调蒋光鼐为福建省政府主席,蔡廷锴继任福建绥靖公署主任。


12月


1日

国民政府自洛阳迁回南京,举行还都典礼。


4日

东北义勇军苏炳文等通电“弹尽援绝”,率部退入苏联国境。7日,马占山部也退入苏境。


9日

蒋介石成立湘鄂赣边区“剿共”总指挥部。


12日

中苏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15日

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同日

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召开。


17日

宋庆龄、蔡元培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25日

国民政府建设西北专门委员会成立。


28日

国民党中政会决议设西京市,直辖于行政院。


30日

国民政府公布 《修正工厂法》。

☚ 1931年   1933年 ☛
000022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