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13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13年 1913年2月由康有为主编的《不忍》月刊在上海创刊。 4月鲁迅发表文言短篇小说《怀旧》(《小说月报》4卷1期)。 8月郑正秋在上海创办新剧团新民社。 11月《歌场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 12月《雅言》月刊在上海创刊,康宝忠主编。 ☚ 1912年 1913年 ☛ 1913年 1913年《游戏杂志》月刊在上海创刊,由王钝根、陈蝶仙主编。 ☚ 1913年 1914年 ☛ 1913年 1913年☚ 1912年 1913年 ☛ 1913年 1913年厦门菽庄吟社成立。发起人为林尔嘉、林景仁父子,台湾诗人施士洁、汪春源、许南英等先后入社为社友。 10月台湾新竹人郑如兰所著的《偏远堂吟草》刊行。 ☚ 1913年 1915年 ☛ 1913年中华民国2年·癸丑文化陈焕章发表《孔教会序》,阐述孔教会成立宗旨,主张“大昌孔子之教,聿昭中国之光”。2月,《孔教会杂志》在沪创刊。 政法3月20日,宋教仁于上海东站被刺,2日后卒。 经济粤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资本100万元。 其他西藏仲巴、四川觉宁、云南峨山发生6~6.5级地震。 1913年数学嘉当[法]建立了半单纯李群概念理论。 物理学海克·卡曼林·昂尼斯[荷]因研究低温下物质性质和制出液态氦,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化学阿尔弗雷德·维尔纳[瑞士]因对化学配位理论的研究,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天文学E.赫茨普龙和H.N.罗素[美]发现恒星光度分布规律,并绘制了一张以恒星的温度(光谱型)为横坐标,以反映光度大小的绝对星等为纵坐标的图。该图现被称为赫茨普龙—罗素图(赫—罗图)。 赫一罗图 地学芬纳[美]论述了关于硅酸盐矿物物理化学特性的相互关系。 生物学查理·里歇特[法]因对过敏性的研究取得成果,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医学贝林[德]宣布发明一种对白喉症具有持久免疫性的制剂。这为预防疾病的现代方法开创了新的前景。 工程技术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 1913年文化德国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观念》(第一卷)出版。 政法美国殖民统治者规定以英文为菲律宾语文,西班牙文仅许使用至1920年。 经济英国凯恩斯发表《印度的通货与财政》,主张用金汇兑本位制联结印度货币和英镑,以利对印度的统治。 1913年中华民国2年·癸丑地学中央观象台筹建气象科,开始观测,每日3次,有气温、风向等记录。 生物学农商部农事试验场设立病虫害科,这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植物研究机构,是为我国植物病理学研究之始。 医学湖南雅礼医学校在长沙开始筹备,并开始授预备课。 农学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东北建立了公主岭农事试验场。 工程技术津浦铁路泺黄支线 (泺口一黄台桥,7.8千米)开工,同年7月完工。 1913(民国二年)1月10日大总统令: 在 《纸币则例》 未经规定以前,所有交通银行发行之兑换券,应按照 《中国银行兑换券章程》 一律办理。(108,166页) 1月11日财政总长周学熙与法方签订合同,设立中法实业银行(Banque Industrielle de Chine),资本金4 500万法郎。7月1日,中法实业银行成立。总行设巴黎。上海、北京等地设分行。名为中法合办,实则中国所入1/3股份也是由法方出借抵充的(中国政府以钦渝铁路名义,先后于1917年5月1日、1919年5月1日、1920年5月1日分三次在巴黎发行资本债券共计2 955万法郎,以凑付股款。见208,6卷,20页)。银行的经营管理全由法方掌握。“徒有合办之名,而无合办之实,任令法人把持垄断。” 中国政府特许其发行钞票。(102,857页; 363,367、65页; 332,180页) 1月18日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总事务所在上海正式办公。(徐鼎新等: 《上海总商会史》,418页) 1月蜀人刘伟等组织楚兴公司(资本130万两,实收78万两) 接办湖北纱、布、丝、麻四局,年租金11万两。从1913年1月起算,以10年为期。押租25万两。以徐荣廷为总经理。同年2月开工。楚兴接办纱、布、丝、麻四局九年零九个月,获利1 100万两。1920年获利最多,达350万两。获利最多的是布局,纱局次之。丝局、麻局赢利较少。(145,4-5、24页; 《湖北省纺织工业志》,中国方志出版社,1991,370页) 2月荣宗敬、荣德生等创办的上海福新面粉厂(福新一厂) 开工生产,每日夜出粉1 200袋。由于茂新的绿兵船牌已打开销路,福新也用这个牌子。发展顺利,当年即盈利23 743两。1918年资本增加到30万元。(358,16页; 131,35、45页) 3月1—3日交通部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互换照会,对1911年5月20日签订的 《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作了修改补充: 一,将合同第14款关于借款实收款项一半存入大清银行、交通银行的规定改为暂存德华、汇丰、东方汇理及花旗银行。俟交通、中国银行已有信用后,再存入二行。二,合同规定以两湖盐税、厘金为借款担保。因厘金不甚可靠,现规定以粤汉、川汉二路财产、材料作为 “担保上之担保”。三,合同第14款对查账员的职权作了规定,换文扩大了查账员的权力( “查有疑惑之处,查账员有停付领款凭单之权” )。还规定 “中国自行雇用练达洋管账员。”(102,859-860页) 3月14—19日招商局、怡和、太古、日清四轮船公司连续六天在 《申报》 上发布广告,宣布从3月20日起增加上海至长江上下游各埠往来货脚。4月1日,旅沪客帮商人集会筹议对付四公司增加水脚办法。“今闻重加水脚,系由日清主动”,决定从 “礼拜一(4月7日) 起暂时停装日清轮船之货”。这是中国商人第一次提出抵制日商。后经上海总商会的调停,四公司终于暂时取消涨价之议。(《申报》,1913年3月14—19日、4月2日、4月26日; 120,472页; 323,104-105页) 4月12日上海工部局电气处之杨树浦新电厂落成,两台2 000千瓦透平发电机开始供电。新旧两厂发电量从上年的6 400千瓦增至10 400千瓦。电气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25年杨树浦发电厂装机容量达121 000千瓦,为当时远东最大的发电厂。(114,259-260页; 116,339页; 315,377页) 4月15日《中国银行则例》 由财政部根据大总统令公布施行。中国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定为6 000万元,分为60万股,每股100元,政府先认垫30万股,余数由人民认购。认购额超过30万股时,得由政府酌量情形,将认垫股份分期宣布售与人民。中国银行受政府之委托经理国库及募集或偿还公债事务,有代国家发行国币之责。1917年11月公布之 《中国银行则例》 有同样的规定。经理国库事实上做不到。“代理国库业务之不能完整,除交通银行有代理权外,尚有关盐两大税收,因赔款条约及外债合同关系,必须存入外国银行。……为顾全国家体面起见,(财政部颁布的金库出纳暂行章程) 中有一条规定出纳事务: 如遇国债上关系,得委托其他银行代理,意即指外国银行而言。因此中国银行只得与各地海关及盐务稽核分所,订立代为收税契约。”(212,112、120、464 -465页) 4月26日汇丰银行、德华银行、东方汇理银行、道胜银行、横滨正金银行五国银行团与袁世凯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下签订 《善后借款合同》,借款额英金2 500万镑,按84%实交,年息5%,以全部盐税作抵。如果将来关税收入增加,在偿还债款 “仍有余款时,即默认并商订该余款应尽先作为本借款之担保,用以偿还本利”。除去折扣、经理费、汇费,中国实得20 970 368英镑,实际之付出为68 105 989英镑,仅利息一项即达42 850 810英镑,收支差额47 135 621英镑。合同第5款规定: “中国政府承认即将指定为此项借款担保之中国盐税征收办法整顿改良,并用洋员以资襄助。” 在盐务署内设立盐务稽核总所,由中国总办一员,洋会办一员主管。“所有发给引票、汇编各项收入之报告及表册各事,均由该总会办专任监理。” “所有征收之款项应存于(上述) 银行或存于银行以后所认可之存款处。” 盐务进款 “非有总、会办会同签字之凭据,不能提用”。第一任洋会办是英国人丁恩(W.Richard Dame)。“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设经理华员一人,协理洋员一人(此二员之等级职权均相等) ”(按: 借款合同英文本中并无这样的词句),“各产盐地方,盐斤纳税后,须有该处华、洋经、协理会同签字,方准将盐放行。” 自1922年起,此借款完全改用关税担保。(102,868-869页; 123,109页; 382,55-56页; 刘秉麟编著: 《近代中国外债史稿》,104-106页) 4月北洋政府与日本就中日间陆(铁路) 海(航运) 联运问题达成协议,但联运仅限于旅客和包裹业务。(329,459页) 春湖南都督谭延闿决定设立湖南军路局,以省方收入节余,建筑长(沙)(湘) 潭公路(50.11公里)。一直迁延到1921年间,才勉强竣工。是为湖南建筑公路之始(388,第370页)。这也是中国最早动工的三条公路之一。除长潭公路外,1913年动工的公路还有两条,一是齐齐哈尔至黑河(1913—1926年,541.44公里),一是成都至灌县(1913—1925年,55公里)。(393,148页) 5月1日宋则久投资2万元,接办天津官办的工业售品所。到1918年,售品所经营的国货从1914年的300余种增至3 100种。1926年达8 000种,年盈利万元以上。(《天津史研究》1985年第2期,64、67页; 409,374页) 5月29日1911年鸭绿江桥建成,袁世凯政府为取悦日本,与日本签订 《朝鲜南满往来运货减税试行办法》,由东三省经铁道运往朝鲜新义州以东各地方以及由新义州以东各地方运入东三省之货物,概得减免进出口税三分之一。(102,893-894页) 5月荣宗敬、荣德生等以中兴恒记公司的名义租办上海中兴面粉厂。1915年正式收买中兴面粉厂,改称福新四厂。(131,36、46页) 6月12日苏省铁路公司与交通部订立将沪嘉线(上海至枫泾线) 收归国有的合约。定于同年7月1日实行接收。1914年2月14日交通部与中英公司订立 《赎回上海枫泾铁路议订条款》,中英公司同意从1908年3月6日所订沪杭甬铁路五厘利息借款中拨出交通部付给铁路公司的赎路款。该路的总工程师、运输总管一人、总管账一人须为英国人。交通部实际接收苏路在1914年1月1日。(122,25-27、31页) 6月22日招商局在上海召开股东常年大会,选举以杨士琦为会长、盛宣怀为副会长的新董事会(杨长住北京,并不驻局办事,权力集中在盛手中),确立了董事会负责制。董事会从议事机构变成了办事机构。董事会还正式确立了三科长工作职责制,在董事会下,设立主船、营业、会计三科,作为招商局的职能工作机关。(321,298-300页) 6月香港黄浦船坞公司与太古造船厂达成协议,共同垄断香港船舶修造业。(323,49页) 7月4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与英国宝林公司(Pauling & Co.,Ltd.) 签订筹办广州重庆铁路及将来扩展至兰州铁路的合同。7月23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撤销。此合同未经中国政府批准。(102,897-902页; 122,152页) 7月22日交通、财政总长与法、比两国铁路公司签订向后者借款1 000万英镑修筑同成铁路(大同经太原、平阳、蒲州、潼关、西安、汉中至成都) 的合同。实际只交付了100万英镑垫款(据208,4卷,539页,为英金770 217镑6先令6便士,又法金579 518法郎),被财政部挪作了军费。(102,903-921页; 123,120-121页) 8月11日1913年3月3日,当时任中国铁路监督的孙中山先生与日本资本家代表涩泽荣一达成协议,成立中国兴业公司。孙的本意是利用日本技术和资金来建设中国。资本定为500万日元。日方的主要投资者为三井、三菱、住友、满铁等。该企业 “暂用日本法律”,并在 “日本政府注册”。3月27日,孙由长崎返上海。8月,孙中山先生举兵讨袁失败。8月2日,离沪赴日。孙再也不能过问中国兴业公司的事务了。是日,中日合办的中国兴业公司开 “创立总会”。此公司后定名为 “中日实业株式会社”,中文名 “中日实业有限公司”,设在北京。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此公司进行了广泛的经济侵略活动,如供应安徽桃冲铁矿的建设资金。这个会社的营业,在 “九一八”前夕陷于停顿,但到 “七七”事变以后才关停。(365,53-54、169、175、187页; 403,358页;樋口弘: 《日本对华投资》,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67页) 8月18日上海最大的绸布零售商店协大祥绸布店开张营业,资本额规银12 000两。至1922年年底,共盈余165 896两。从抗战到解放初期,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三大棉布零售店占上海全市棉布零售总额的40%,其中协大祥占18%。(《工商史料》(2),145、162页; 《上海市棉布商业》,88页) 8月25日汴洛铁路修筑之际,河南官绅于1907年筹备修筑洛潼(关) 铁路,股本来自盐斤加价、按地亩劝股等。1910年8月开工,辛亥革命时中止,只完成了土方工程。1912年9月,中比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签订后,1913年8月25日大总统令批准交通部派员将洛潼铁路收归国有,取消洛潼公司,对公司的民股、盐股,交通部支付了过半。(121,1129-1135; 122,43-46页) 9月1日继承大清银行大连分号一切账目、业务的中国银行大连分号开业。12月28日,“关东都督府”民政署公然向中国银行总裁转递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 “指令”8条,内容包括: 中国银行大连分号与大清银行无涉,要求向关东州民政署登记,咨令本国(日本) 政府核准。暂行停止营业。不许中国银行分号经收海关税款(12月28日即停止收税)。不许发行银行券或与银行券形状、性质相类似之证券。北洋政府外交部与日本驻华公使交涉时,日公使居然声称大连为 “日本领土”。(《民国档案》1999年第3期,37-39页) 9月9日1905年山西官绅筹组同蒲铁路公司,修建(大) 同蒲(州) 铁路。1911年开工,辛亥革命前完成榆次至北要村间铺轨15里,榆次至太谷间土方70里。1913年7月22日签订的 《同成铁路借款合同》第4款规定同蒲铁路收归国有后,并入同成铁路。1913年9月9日,山西都督、民政长与交通部签订将同蒲铁路收归国有的合约。(121,1118-1124页; 122,51-53页; 102,904页; 412,388页) 10月4日中日签订《日本水线登岸合同》。中国允许日本将海底电线一条自长崎放至附近上海之一处登岸,并允许日本政府于本线登陆之处接至上海租界日本电报局建设一相接必需之陆线,并由日本政府管理。(102,926页) 10月5日中日互换照会,订立 《铁路借款预约办法大纲》。日本取得由四平街经郑家屯(今双辽) 到洮南(今洮安)(简称四洮铁路),由开原至海龙(开海铁路),由长春至洮南(长洮铁路) 三条铁路的借款权,和由洮南至承德(洮热铁路),由海龙至吉林(吉海铁路) 两条铁路的借款优先权。前三条铁路必须和南满铁路、京奉铁路接轨联运。(102,928-929页) 10月9日财政总长熊希龄与中法实业银行签订实业借款合同,前者向后者借款15 000万金法郎,用于建造浦口商埠等。以用此款建造的实业和工程为担保。如有的实业、工程不能用作担保,则 “指定其他税收来源,以补担保之不足。”(102,930-932页) 10月21日张謇就任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1913年12月农林、工商合并为农商部,张任农商总长。1915年4月去职。(178,2-4页; 151,序言,1页; 《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217页) 10月22日财政部以 “比年以来,发行钞票毫无限制,以致币值日落,国计民生交受其困”,报批 《各省官银钱行号监理章程》 13条,“监理官承财政总长之命,监视各省官银钱行号一切事务”。11月7日,大总统批准施行。此举意在限制各省滥发纸币,但无实效。(177,42-43页) 10月1913年5月10日,奉天都督批准以运输牛心台煤炭为目的,由华人出面、实际由日人操纵创办溪碱轻便铁路公司的申请。建筑资金全部由满铁提供,全部工程由满铁担任。1913年10月,本溪湖至牛心台轻便铁路(轨距2.5英尺,长9.3英里) 开始施工。1914年2月完工,开始运输牛心台的煤。1914年9月25日奉天巡按使与满铁、本溪湖煤铁公司签订《(本) 溪碱(厂) 铁路公所觉书》,由满铁出资十分之七,本溪湖煤铁公司出资十分之三(这十分之三也须向满铁借款) 修建本溪湖至碱厂的铁路(全长180华里)。牛心台至碱厂段没有动工。1937年7月日人将溪碱铁路改为标准轨距,并向田师付展筑。1939年11月完工,全长86.9公里。(122,222-224页;155,790-793、797-798页;318,30、67、74页) 11月5日袁世凯政府与俄国签订 “声明文件”。“俄国承认外蒙古土地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中国承认外蒙古之自治权”。中国不在外蒙古驻兵。(102,947-949页) 11月14日1899年1月清政府已与中英银公司签订《浦(口) 信(阳) 铁路借款草合同》。至此,北洋政府与伦敦华中铁路公司签订《浦信铁路借款合同》。公司借款300万英镑以完成津浦铁路某地至京汉之信阳相近之铁路。以本路作为抵押,年息5厘。“公司应缴中国政府应收之票价,系按照售出之实数交付中国政府,公司于每百分扣留用费五分半,即每百镑扣五镑半”。须聘用英人充当总核算、总工程师、行车总管、养路工程师。如需买外国货物,英国货有优先权。如须用外国资本,“则先尽公司商借”。合同以英文本为准。欧战发生,债票不能出售。该路因款绌停工,耗资200余万,仅完成四五十里土石方。(102,949-955页;123,122-123页;122,124-125页) 12月2日盛宣怀与日本制铁所、正金银行签订为汉冶萍公司借款1 500万日元之合同(甲合同900万日元用于扩建厂矿,乙合同600万日元用于还债),规定: 一、以汉冶萍公司之一切财产作抵押; 二、40年内供给日本生铁800万吨,铁砂1 500万吨,生铁价值每吨26元,铁砂每吨3元; 三、明确规定日本拥有今后对公司贷款的优先权。“公司如欲由中国以外之银行资本家等商借款项及其他通融资金时,必须先尽向银行商借”; 四、汉冶萍公司应聘日本工程师一名,为最高顾问工程师,聘日人一名为会计顾问,“公司一切出入款项应允与会计顾问协议而实行”(136,439-447页; 309,292-295页)。乙合同600万元的一半落入了盛宣怀的口袋中。(367,142页) 12月14日农林工商总长张謇提出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的办法,主张采用合资、借款、代办三种办法引进外资。(151,140页) 12月31日德国通过其驻华公使哈豪森与袁世凯政府多次商议,取得高密至韩庄(后改徐州) 和顺德(今邢台) 至济南两条铁路的修筑权。“中国政府愿托一德国公司代中国政府修建,用德国资本及德国材料,并用一德国总工程师监修。”此前德国还取得了烟(台) 潍(县) 铁路的优先借款权。(122,143-144页;102,981-982页) 1913年交通部接管福建漳厦铁路。1930年停止营业。(122,54页;349,64-65页) 1913年 1913年1月10日孙中山在国民党上海交通部恳亲会演说《党德之精义》。 同日袁世凯命令召集正式国会。 17日宋教仁抵湖南进行竞选活动。旋经武汉往上海,沿途发表演说,宣传政党责任内阁制。 19日孙中山在国民党上海交通部举行茶话会上,讲 《政党宜重党纲党德》。 2月4日北京参众两院复选,国民党获392席,占绝对多数,共和、统一、民主三党仅获223席。其他兼党者及党籍不明者占255席。 13日孙中山为考察日本铁路及工商状况自上海抵长崎、门司、下关,受到中国留学生和宫崎寅藏等欢迎。 16日王芝祥、于右任、李书城、陆建章、李经羲、章士钊等在北京组织车事维持会。 18日孙中山与日本首相兼外务大臣桂太郎发起 “中国同盟会”。 20日孙中山应日本铁道会欢迎,演讲“中国铁道政策”。并出席 “中日兴业公司”发起人会议。 22日孙中山出席日华学生团等举办的欢迎会,演说中忆及当年留学生情况,说“最盛之时,在日留学生达两万人,其十分之七八皆革命主义者”。 27日孙中山在东京祭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山田良政。 3月1日孙中山出席国民党东京支部、共和党东京支部、广东同乡会等团体之欢迎会,讲《政党之要义在为国家造幸福,为人民谋乐利》。 4日孙中山出席日本新任外相牧野欢迎午餐会,日本内阁各大臣及朝野知名人士数十人出席作陪。 5日孙中山往横滨视察国民党支部。 8日宋教仁在南京发表演说,评论时政,主张政党内阁、国会制宪、中央地方分权。 15日革命党人罗福星在台湾密发宣言,号召台胞抗日。 19日孙中山赴宫崎寅藏之亡兄宫崎弥藏墓地致祭,以示答谢宫崎兄弟对中国革命之热忱赞助。 20日袁世凯指使凶徒枪击宋教仁于上海车站。 22日晨,宋教仁因伤势过重逝世。 23日孙中山以宋教仁遇刺身亡,至为悲悼,自长崎起程返沪。 同日谋刺宋教仁之主使人应夔丞在上海被捕,并从应宅搜出国务总理赵秉钧、内务部机要秘书洪述祖与应犯密谋杀害宋教仁函电多件。于是举国哗然。 27日孙中山返抵上海。当晚,在黄兴寓所开会商议应付宁案办法,主张起兵讨袁,但黄兴坚持法律解决。 30日国民党本部在北京开追悼宋教仁大会。 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会。 13日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在张园举行宋教仁追悼会。 15日国民党旅日各支部机关刊物 《国民杂志》创刊。 25日江苏都督程德全通电全国,宣布宋案证据。宋案真相大白。 26日孙中山与黄兴联名通电,主张严究宋案主谋,同促公愤。 同日参议院选举张继为议长,王正廷为副议长。 27日孙中山为反对 “善后大借款”,主张兴师讨伐袁世凯,并向五国银行团告以借款违法,中国人民绝对不予承认。 28日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袁世凯违法借款。 29日参议院议决政府违法借款为无效。 30日众议院选举汤化龙为议长。次日选举陈国祥为副议长。 5月1日赵秉钧称病辞职,由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 同日广东都督胡汉民通电反对袁世凯违法借款。 2日孙中山函康德黎,请代发布 《告外国政府与人民书》,揭露袁世凯制造宋案及违法借款。 5日参众两院议员通电,对政府违法借款签约决不承认。湘、赣、皖、粤四省都督联名通电反对政府违法借款。 8日宋教仁案由上海地方检察厅受理,传赵秉钧到案候审,赵不到,反捏词诬陷黄兴。 20日国民党在沪创办 《国民月刊》。 29日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合组为进步党,以与国民党对抗,举黎元洪为理事长。 31日南京国民党机关被查封。 6月9日江西都督李烈钧被袁世凯免职,遗缺由黎元洪兼署。 10日国民党本部为赣督李烈钧免职事,电质政府。 14日广东都督胡汉民被免职。 24日黎元洪搜查汉口国民党机关《民国日报》,拘捕革命党人。 26日国民党人宁调元、熊越山在汉口被捕。9月22日为黎元洪杀害。 30日安徽都督柏文蔚被免职,调任为陕甘筹边使。 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宣布独立,举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 15日南京宣布独立。黄兴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张汇滔、龚振鹏等在安徽正阳关举兵讨袁。 17日安徽宣布独立。柏文蔚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兼安徽都督。 同日江苏松江独立,组讨袁军,推钮永建为司令。 18日陈其美在上海以讨袁军总司令名义宣告独立,通电讨袁。广东都督陈炯明宣布讨袁。 19日许崇智在福建宣布讨袁。 21日孙中山发表宣言,并电劝袁世凯辞职,以息战祸。 25日湖南宣布独立。至8月13日,谭延闿又宣布取消独立。 同日湖口讨袁军败退。 29日南京讨袁军失败,黄兴离宁走沪。 8月2日孙中山偕胡汉民离沪经福州赴台湾,旋转赴日本。 4日重庆宣布独立。熊克武任四川讨袁军总司令。 6日安庆讨袁军失败。 8日—11月国民党员何海鸣在南京两次宣布独立,自任讨袁军总司令。 9日福建讨袁军失败。 16日革命党人罗福星、吴觉民等在台湾新竹大湖起兵抗日,未成。 18日南昌被袁军李纯部攻陷。江西讨袁军失败。 22日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秉承袁世凯意,杀众议院议员伍汉持于天津。 9月1日张勋入据南京,南京讨袁军失败。 3日张继辞参议院议长职。 4日上海 《民立报》 停刊。 10日陈其美、居正、田桐离沪,林森离京,均赴日本。 12日重庆讨袁军失败,二次革命结束。 15日袁世凯通缉孙中山和黄兴、李烈钧、柏文蔚、廖仲恺、朱执信、邓铿、谭人凤、熊克武等国民党领导人。 18日梁士诒、叶恭绰等在北京组成公民党。 27日孙中山在东京筹组中华革命党,王统、朱卓文等五人首立誓约。 10月6日袁世凯派亲信组成公民团包围国会,迫选举其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9日讨袁军鄂豫招抚使蒋翊武在桂林被杀害。 13日袁世凯令拿办参加讨袁军之江西省议会议员46人。 21日国民党员张耀曾、谷钟秀等与进步党丁世峄等合组民宪党。 31日宪法起草委员会三读通过 《天坛宪法草案》。 本月戴传贤、陈其美、田桐、钮永建、范光启等23人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 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撤销国会中国民党籍议员的资格。 12日袁世凯下令取消各省议会国民党籍议员资格。 17日众议院议员194人就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及取消国民党议员问题,联名向北京政府提出质问书。12月3日又有61名参议院议员提出同样的质询。 本月何天炯、邓铿、凌钺、黄复生、熊克武等57人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廖轰、韦玉等有在上海入党。 12月15日袁世凯下令召集政治会议,以李经羲为会长,篡夺国会职权。 25日孙中山致函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告以留亡日本革命党人经济困窘,并确信猛力向前,“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本月夏重民、熊秉坤、吴大洲、吴忠信、邵元冲、管鹏、谷正伦、林森等113人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陈复元等10人在上海入党,陈德良等6人在大连入党。 本月革命党人罗福星在台湾淡水被日本人逮捕。 ☚ 1912年 1914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