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874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874年

古尔德[美]发现到4等为止的亮星集中在与银道成17度交角的大圆上。


地学


1874年

3月15日,《越法和平同盟条约》签订,法国成为越南的保护国。
5月3日,上海人民示威反对法租界侵占四明公所的公墓,发生伤亡事件。
6月26日,秘鲁政府与清政府在天津正式签订《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条约》和《查办华工资遣专条》。
8月23日,清廷命左宗棠为大学士,仍留陕督任。同日,授乌鲁木齐都统景廉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
10月31日,中日定议《台事专约三款》及“会议凭单”。


1874年

范霍夫[荷]和勒贝尔[法]提出碳原子价键的空间结构学说,这是立体化学的开端。


1874年

康托尔[德]发表《代数实数整体所具有的一个性质》,这是关于集合论的第一篇论文。


1874年

陈崇砥撰《治蝗书》刻行。书中陈述治蝗方法,并附有捕粘虫车等图多幅。


1874年

斯通尼[英]提出电原子说。设想电是由最小的电颗粒组成的,荷载最小的电荷单位——元电荷。这种元电荷后被命名为电子。


1874年

徐建寅将1851年~1871年间天文学方面的新成就增译补入《谈天》一书,重新由江南制造局刻印,1881年出版,共4册18卷约23万字。


物理学


1874年

傅兰雅与华蘅芳合译《微积溯源》8卷出版。原文为华里士撰,载于《大英百科全书》第8版。这是继《代微积拾级》之后又一部介绍西方微积分的著作。


天文学


1874年

傅兰雅、徐建寅合译《水师操练》、《轮船布阵》出版。


1874年

傅兰雅与徐建寅合译《声学》由江南制造局初刊,后有《西学大成》本、《富强丛书》本。原文为英著名物理学家约翰·铎尔撰,共8卷。该书是中国最早翻译的声学专著。
金楷理与赵元益合译《视学诸器说》由江南制造局初刊,作为附卷附于《光学》一书之后。此书叙述多种光学器具。


1874年

2月5日,英军队在第七次阿散蒂战争中,攻占阿散蒂首府库马西。


1874年

5月8日,台湾高山族人误杀中国属地琉球船民。日本派人到总理衙门质问此事。中方答:我属土之人相杀,何须贵国过问? 是年4月,日设侵台基地,美驻日公使怂恿日本侵台,美军官参与指挥并供日军火船只。是日, 日本侵略军在台湾琅强行登陆,被台湾人民击败。


其他


1874年

海斯[德]著《我们的身体形式》一书出版。此书就人体胚胎的形态变化提出机械的解释。
巴斯德[法]培育狂犬病疫苗。


1874年

法国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发起人莫奈的代表作 《日出印象》展出。此后的代表作有:《白杨》、《干草垛》、《鲁昂大教堂》、《塞纳河之晨》、《睡莲》等。
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作轻歌剧《蝙蝠》。其最著名作品有《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皇帝圆舞曲》、《吉卜赛男爵》、《春之声》等。


1874年

1月,日本前任参议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等向明治政府提出设立民选议院的建议书,提出了争取资产阶级民主的若干主张。4月,板垣退助和片冈健冈等,在土佐成立“立志社”,宣传天赋人权论。
2月,英国保守党人狄士累利组阁。
3月15日,法国强迫越南签订《越法和平同盟条约》22条,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4月20日,德国国会通过关于批准未来7年军事费用的法律,即《七年法》。
俄国民粹派发动“到民间去”运动,发动农民进行反对沙皇政府的暴动。
7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爆发起义。
10月25日,英国吞并斐济群岛。
12月,捷克民族党左派形成独立的政党——青年捷克党。
是年,埃及任命英国人查尔斯·戈登为苏丹南部总督,又于1877年任命戈登为全苏丹总督。

1874(同治十三年)


1月

在撤销了驻伦敦的中国海关代办处之后,总税务司于是月设立总税务司伦敦办事处,由金登干(J.D.Campbell)负责其事,一般称伦敦办事处税务司。(319,267页)


2月24日

旗昌轮船公司与太古轮船公司根据太古轮船公司主要股东老斯怀尔的建议建立两家公司运费收入的联营制度。两家公司严格遵守一个行轮日期表,双方在上海、汉口两地的开航次数相等(正常情况下,每家公司每周行驶三次),双方按统一标准收取运费,然后由两家公司平均分配。据1874年3月9日 《申报》 载: 在长江上,“每行隔日放火船三只,其水脚两行一例索纳若干,且不许别公司同行”。“贵重商品”的运费提得很高,中国生产的各类杂货运费则定得很低。(327,163-164页; 323,18、73页)


6月26日

中国秘鲁签订 《会议专条》(《中秘查办华工专条》) 和 《通商条约》。在前者中,规定华工 “应一体均沾”寄寓该国外国侨民的一切利益,华工受雇主虐待,可向地方官及至高等法院控告,合同期满应由秘国出资遣送华工回国。在后者中规定 “除两国人民自愿往来居住外,别有招致之法均非所准”。严禁 “在澳门地方及各口岸勉强诱骗中国人运载出洋”。还规定秘鲁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中国如有恩施利益之处……秘鲁国官民无不一体均沾实惠。”(101,338-342页)


6—7月

中国人办的第一家近代印刷厂——由容闳、唐廷枢筹办的 《汇报》 馆成立于上海。(305,180-181页; 314,629页)


7月2日

福建官府违背总理衙门一再强调陆线自主权的规定,擅自批准大北公司架设的福州至马尾电线开工,13日告成,长32里余。大北进而要求架设福州至厦门的电线。1875年,福建当局以高价购下福州至马尾的电线和福厦线的全部电信器材等。(314,572页)


8月

清台防大臣沈葆祯向汇丰银行订借 “福建台防借款”200万两(627 615英镑),年息八厘(当时外国银行对洋商垫支或贷借的利息,一般不超过五厘),关税作抵,十年本息还清。这是汇丰银行成立后首次单独借款。债票中有30万英镑在中国发行,其余在外国发行。这是外资银行对清政府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借款,借款数额之大,还本时间之长,是此前借款不能比拟的。此前借款,都是借银还银,这次借款,头一次以英国货币为计算单位,照英镑外汇时价以烂洋银作足色纹银抵付; 还利归本时则照英镑外汇时价以足色纹银合算。由于当时银价正在不断下跌,中国在利息负担之外,还要承担汇价的损失。这次借款以各关洋税作抵押,必须 “税务司印押方能兑银”。以前只要一个中国海关监督出具印票,现在则要外国人总税务司出面,开外国人管理的中国海关担保贷款的先例,从而使外国总税务司享有掌握中国债款的特权。此借款名义上是用来加强海防、抵制日本对台湾的觊觎,实际上是用来镇压台湾高山族人民的起义。(123,2页; 304,241-244页)


1873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西樵简村创办第一家民族资本蒸汽缫丝厂——继昌隆。1874年秋正式开工生产。创办资本7 000余两,其中建厂及设备等4 000余两,流动资金3 000余两。初时不过数十个缫丝釜位,后逐渐扩大至800位之多。该厂虽未使用蒸汽动力带动缫丝车,却使用了国外近代缫丝工业中的蒸汽设备,并仿制了 “法国式(共拈式) ”缫丝车,其产品质量也大别于旧式的手缫土丝,所以也可划为近代机器缫丝工业范畴。1881年10月,南海发生丝织工人捣毁蒸汽缫丝工厂的暴动,11月,该厂被迫迁澳门,改名 “和昌”。迁厂之后第三年,又迁回简村,改名 “世昌纶”。约在1892年,开始装置蒸汽动力带动缫丝车,这是广东最早出现的蒸汽缫丝厂,但实行不到两年,1894年又恢复足踩,直到1937年。(333,112-116页; 312,1434页)


10月31日

日本借口1871年12月漂流到台湾的琉球渔民被台湾牡丹社杀害,于1874年4月27日派部队侵袭台湾,5月6日在台湾南部琅峤(今台湾恒春岛) 登陆。在英国公使威妥玛的 “调停”下,是日,中日签订《北京专条》。在序言中说,“台湾生番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清政府默认琉球人民为日本属民,从而授予日本以吞并琉球的条约根据。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不指以为不是”。日本侵略了中国,反而是中国以 “抚恤银”、“筹补银”等名义给予日本银50万两。规定日军于12月20日撤出台湾。(101,342-344页; 411,62-63页)


10月

英商中国海底电报公司将印度到香港和澳大利亚的两条水线划出,另行成立英商大东电报公司(The Eastern Extension Australasia China Telegraph Company),所有中国海底电报公司与大北公司获得的一切权利,都由大东公司继承。(602,121页; 314,577-578页)


1874年

招商局为适应船舶修理的需要创办同茂铁厂于上海虹口。因经营不善,1879年 “将铁厂机器材料,原价售出,并将厂屋租出,各船修理另招洋厂承办”。(305,179 -180页)
是年 两广总督瑞麟兴工建造广州机器局。1875年在广州西门外增步地方兴建军火厂。1886年,总督张之洞将机器局合并于军火厂(东局)。1887年又于番禺石井建成枪弹厂(西局)。1906年在南海建无烟药厂,1909年建成投产。1907年在石井厂添建的枪厂和枪弹厂建成投产。1907年两厂(局) 合称制造军械总厂。1876年刘坤一购买的英国船坞事实上也并入了此局。此局未雇用外国人。从机器局阶段开始,此厂造了不少大小舰船,但 “以视津、沪、闽厂,局面恢闳,远不相侔”。在兵器生产方面,品种陆续增加,有步枪、轻机枪、手榴弹、枪弹、炸弹、火药等。1908年枪弹厂仿制成麦特森式8毫米轻机枪,这是中国制造轻机枪的开始。1912年,广东制造军械总厂归广东都督管辖,改称广东兵工总厂。此后,隶属关系有过多次变化。1936年11月,由军政部兵工署管辖,改名广东第一兵工厂。(113,455-473页; 369,158-160页)
是年 英商大沽驳船公司(Taku Tug & Lighter Co.) 成立。当时天津尚为内河港口,运输量较大的远洋轮船只能停靠在大沽口外,进出天津的货物全靠驳船来往运输。一些外国引水员见驳船业有利可图,就集资组织了这家公司。这是天津第一家外资企业,资本3.3万元。最初只有3条拖轮、6条驳船。1883年资本增至25万两。不久,兼并了后来成立的中国驳船公司和白河驳船公司。1888年在大沽自设船厂,修理所用各种轮驳船只。1889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50万两。共有拖船10条,驳船20条。在20世纪以前,它是天津最大的外资企业。后来改为中外合办企业。(409,252-253页; 323,50页; 394,32页。三书有出入。此处以409为主写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