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段章句:君子之所以為中庸。
‘為’非‘為仁、為己’之‘為’,乃‘不可以為道’之‘為’,據成德而言也。
隨時以處中。
正解‘時中’也。下文所謂‘無時不中’,則推言君子之成德也,非説做功夫者耳。故此句一‘以’字極有力。又按:中庸之言中字,皆指已發之中,故游氏説如此。而朱子又以為已發之中必本於未發之中,故下一‘然’字而續之,曰:‘中庸之中,實兼中和之義。’‘然’字極婉。
以其有小人之心。
此心字正指其發於形氣之私者。
章下游氏曰:以性情言之,則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則曰中庸。
‘性’則‘中’,而‘情’則‘和’。若德行之於中庸,則不可曰‘德是中而行是庸’,止是‘中’是德行,而‘庸’在‘中’中矣。游氏之意正如此,不可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