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詳説
【題 解】
中庸章句詳説作者朴文鎬(一八四六—一九一八),字景模,號壺山或楓山老樵,本貫寧海,出生於忠清道懷仁郡訥谷里,十多歲入峿堂李象秀門下修學,終生絶意仕途,專注講學著述。自撰墓碑刻文‘楓山老樵寧海朴文鎬景模之墓’。遺作和著述有七書注詳説、四禮集儀、續集儀、七書諺解劄疑、考亭人物性考、考詩類考、經注同異考、集學語編、東史略、女小學等。七書注詳説包括四書集注詳説、詩集傳詳説、書集傳詳説、周易本義詳説,書稿完成於一九〇四年,達十年之久,家人、族弟、族侄及門人皆參加撰述和校訂。七書所據版本以南漢版本為主,兼參唐本及俗本之善處。文集有壺山集七十八卷。中庸章句大全是把朱子章句作為大注,把屬於程朱學派的學者們的注釋作為小注編輯而成。本書收録於壺山集卷三十八,選取其中主幹内容,把尤庵宋時烈、農巖金昌協、南塘韓元震等人關於中庸的論述作為補充,‘按’下闡明自己的見解。其著述動機見於七書注詳説序,謂為學之道,不可走捷徑只掌握要點,初必博而詳,加以嚴密研討,盡可能近於具體、正確的本義,避免‘以意逆注而恣為臆斷’。閲讀朱子注解的人往往不究原義而按自己的想法曲解注文,造成經歸經、注歸注的情況。因此詳説對注釋中容易引起誤解或需要補充之處,加以詳而益詳之解説。(崔英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