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問:‘聰明睿知’之‘知’與‘仁義禮知’之‘知’同耶?此五句有大小之分耶?○答:朱子曰‘禮知是通上下而言,睿知是擴充得較大’,又曰‘二知字這一個’也。陳氏曰‘上一句包説,下四句方細破分仁義禮知説’,又曰‘四者皆從聰明睿知中細破分條貫説來’。
問:睿知。○答:朱子曰,睿,只訓‘通’。對知而言,知是體,睿是深通處。
問:有容。○答:陳氏曰,仁則度量寬大,故曰有容。
問:有執。○答:陳氏曰,義則操執牢固,故曰有執。
問:有敬。○答:陳氏曰,禮之施,敬而已,故曰有敬。
問:有别。○答:陳氏曰,智足以分别事物,故曰有别。
問:文理密察。○答:朱子曰‘文是文章,如物之文縷;理是條理,每事詳密審察’,‘如一物,初破作兩個[1],又破作四片,若未恰好,又破作八片,只管詳密’。
問:注‘其下四者,乃仁義禮知之德’,又於‘溥博淵泉’之下‘言五者之德’,何也?○答:饒氏曰,此章專説小德,就五者而論,則聰明睿知又是小德之大德。○按:‘聰屬耳,明屬目,睿知屬心’,以聖人生知之質而言,其德則聰明睿知也,寬裕温柔屬仁,發强剛毅屬義,齊莊中正屬禮,文理密察屬智;以聖人有容、有執、有敬、有别而言,其德曰仁義禮智,是故章句釋聰明睿知則兼氣質而言,其下四者則專言德,其語意似有分别。蓋只言仁義禮智之德曰四者也,兼言聰明睿知之德則曰五者歟。
問:‘溥博’注‘周徧而廣闊’。○答:周徧謂溥,廣闊謂博。
問:‘淵泉’注‘静深而有本’。○答:静深謂淵,有本謂泉。
問:施及蠻貊。○答:施,韻會‘及也,延也’。蠻貊,論語注‘蠻,南蠻。貊,北狄’。
第三十一章小注,朱圈者一段。
問:‘溥博’,注‘發見於外也’下小注新安陳氏曰‘當用仁時則仁發見,當用義時則義發見之類’一段,何以朱之耶?○答:所以明‘時出’之義者可謂親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