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章篇】
萬章問‘堯以天下與舜’,則曰‘天與之’;問‘至禹德衰,傳於子’,則曰‘天與子’。如益、伊尹、周公,則可謂‘天與子’而然也。如孔子,則當時天子之子亦不肖,而天不與賢,何耶?
〔曰〕:天之與賢與子,一視於民,而又有天子薦之,然後賢者得有天下也。如孔子之時,有堯舜之天子,而有不肖之子,則孔子必得薦而有天下矣。天何不與焉?
班爵禄之制,孟子曰‘其詳不可得(而)聞也’,集注謂‘與周禮、王制不同’。如王者作,則從何為準耶?
〔曰〕:當兩存之,以俟大聖人作而已,豈可質正為哉?
萬章問友,孟子歷言大夫,小、大國,至于天子,而曰‘貴貴尊(尊)〔賢〕,其義一也’,其義可細究耶?
〔曰〕:五倫之有友,如五常之有信。非信,無以成仁義禮智之德;非友,無以輔父子、君臣、長幼、夫婦之道。故自天子至諸侯、大夫,能尊賢,而賢能貴貴,故曰‘其義一也’。當時但知下敬上,而不知上敬下,故孟子因其問而明言之也。
孟子答齊宣王‘貴戚之卿’,而曰‘易位’,則對王言不已逼耶?
〔曰〕:因問而對必正直,豈承顔取
之為哉?此所以為孟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