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041梁惠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041梁惠王

【梁惠王】

‘亦將有以利吾國’,或曰:時君多歷辯士利國之説,故‘亦’字帶得此意來,恐太鑿。‘亦’只是語辭,‘亦將’二字有冀望而不敢必之意。
‘利吾國’‘吾’字是物我相形處。
‘何必曰利,亦有仁義’二句,是大斧劈破處。
問:‘此“仁”字以偏言看,以專言看?’曰:‘恐當以偏言看,以仁對義成二個,以仁對義、禮、智成四個,皆是偏言,無所對而後方可謂之專言。’
‘而已矣’三字,當諦看,徹天徹地,通古通今,只有個‘仁義’二字而已,更無他物事。
‘何以’二字,百念紛起。
刑法志説言之,則地方三百六十里當出千乘,而集注以為百里千乘,未可曉。豈以舉大數言之歟?後考語類論語道千乘’章,有朱子説。
此章雖於‘義利’二字一劈劈破,有若斬釘截鐵,而既言求利之害,又言仁義未嘗不利,猶未免利害上説去。因其所明而諭之,畢竟是孟子語法。如董子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尤覺爽高。
孟子之君言,緣問得不到底,不能盡發出來者多矣。此時惠王當更問仁義為何物,如沼上問答,孟子纔説文王夏桀來,惠王便默然,可惜。
沼上之對,不徒出惠王意外,可謂出千萬人意外,那時剛直底人必諫之,柔媚底人必順之。
靈臺詩有萬物各得其所之意,文王在囿,想徒御不少,而鹿性易逸而不逸,鳥性易驚而不驚,此何等氣象,此何等光景,至矣哉,文王之德!
‘於牣魚躍’‘於’字甚好。將言魚牣而躍,不覺先嘆。
尹氏有麋鹿魚鼈遂性之説,朱子以為孟子初無此意。然則朱子讀書專以作者本意單單直覰,此可為法。
‘與民偕樂’,為此章致命痕。
靈臺一節,便令人起舞;讀湯誓一節,便令人蹙頞。
‘請以戰諭’,亦因其所明。下章梃刃殺人,亦因其所明。
鷄豚是並稱文字,狗彘是並稱文字,不妨豚彘重複。古人文字,此等處初不用意,如王羲之蘭亭序並稱‘絲竹、管絃’。
孝悌之教,雖入於謹庠序以後,而自養生、喪死、衣帛、食肉,無非孝悌事。
孟子之言王道,言易不言難,可見其手段甚高,談論甚快。
率獸食人甚於梃刃殺人,父母殺子甚於率獸食人,可謂一節深於一節。退一步説獸相食,而又進一步説父母殺子;退一步説象人葬,而又進一步説實使民飢死。可謂善反復,善起伏。
讀此章如針刺骨,如刀割膚,令人百體不寧。
讀此章可見孟子真有此惻隱之心。孟子須先有是心,方可責惠王亦有是心。
惠王請教而孟子無他言,只挑撥他不忍人之心來反復譬曉,此正格君心法。
‘作俑’,小注新安説恐未然。孔子之惡作俑,只是惡其太似人形,有若埋人然耳。檀弓所謂‘不殆於用殉,不殆於用人’,意亦如此。非謂逆知有後世殉葬也。
‘仁者無敵’,小注新安只將‘遏人欲’、‘擴天理’六字逐章言之,何不以一言斷之?曰:‘孟子七篇都是遏人欲、擴天理而止乎?’
‘惡乎定’,或曰定乎甚人,或曰定乎何時,皆非也。只是何所定之意,到下文‘孰能一之’方是指人言。
‘孰能一之’,自君言;‘孰能與之’自民言。‘孰能與之’,此‘能’字似‘肯’字意。
不曰君而曰‘人牧’,尤好。
無所道故無所傳,無所傳故‘未之聞’。曰無道、曰無傳、曰未之聞,語意極峻嚴。
‘保民’注:‘保,愛護也。’愛以心言,護以事言,體用本末,都無滲漏。
‘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解,‘若’字讀屬下句。或曰:此是真個‘無罪就死地’,不可言‘若’,‘若’字當屬上句,‘觳觫若’猶曰‘觳觫然’。愚謂或説未必然。言其牛觳觫畏慟,其狀恰似‘無罪而就死地’,‘若’是形狀之辭。此牛之觳觫,未必由於就死,而有若由此而然耳。
王坐堂,適值虚閒無事之時,心氣稍得寧静而纔見觳觫之牛,又聞釁鍾之説。微物細事,本自閒漫,自己私欲,初無蔽錮。是以不知不覺地觸動他仁之性,挑撥他惻隱之心出來,此處正好著眼察識。
今有貪欲冥頑底人,居家時視其親族之飢,恝然無愁,絶不賙救。而或出行在途,偶見途上行乞人挈瓢傴僂,卻能惻然動念,傾橐以救,此與王之忍於興兵構怨而不忍於觳觫之牛同。大抵不忍之人惻隱之發多在此處,蓋由於閒漫之地,初與己不相干涉,私欲遮隔最為單薄,故易於此處透露耳。
人心本有當輕當重之權,當長當短之度,此則本體然也。及其應物之時,以此權度去度事物者,心之用也。
此章孟子再設難。以小易大之難,欲王察識此不忍之心。恩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之難,欲王擴充此不忍之心。一則王已能底,一則王未能底。蒙昧不知人面前一口説盡無益,須設疑問詰,使渠自尋,而王皆不能尋得來,可知蔽固之深也。
‘終身飽’‘終身’,猶子路‘終身誦之’之‘終身’,言常也。
性善之論,擴充之説,是孟子一生大議論,而他處只論其理而已,未嘗對其人、即其事而言。惟此章因王舍牛,反復丁寧,無復餘藴,此便是見樣處。以此推之,凡人一日之間,發見甚多,而漫不省覺,盍於此著眼細繹。
‘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指‘此極’而言,皆相告之辭也。解以相告之辭為止於‘此極’,恐未然。
雪宫是别宫,游衍之所,必有江山雲物之玩、苑囿鳥獸之樂。
‘沼上’、‘雪宫’二章,問亦同,答亦同,但‘雪宫’問辭頗有夸大之意,故答辭亦添晏子‘畜止’之説,以寓警戒之義耳。
‘今也不然’以下亦韻語,緣上有諺,故亦一例用韻。蓋古人行文,亦多著韻,以取音節鏗鏘耳。
注‘糗糒’,即乾飯屑。今俗遠行者亦齎乾飯屑,待飢,和水飲,以除中路炊爨之勞。想古人亦如此耳。
景公晏子之説,遂止琅邪之游,有出舍之行。琅邪之游,即流連荒亡之事也;出舍之行,即省耕省斂之道也。今人杜門久蟄,一發遊山之想,則其心難制,雖子姪朋友更諫交警而莫之止。若景公者,可謂賢君也。言下省悟,一撥便轉。
‘無告’二字,見得‘四窮’心。一身零丁,非徒無依賴之處,即其苦狀悲搶無可告説處。
問:‘太王胥宇,何以及女來耶?’曰:‘此正朱子所謂避難,倉皇之際,攜婦子而來者耳。’
‘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是因答反問,其意非誠欲知用人之道,隱然以亡去者為不才,以自護其無親臣之失。
賊仁,是全體上害;賊義,是一節上害,‘怠勝敬、欲勝義’,意思亦然。
‘能勝其任’,謂大木可以為梁、為棟,能勝巨室之任也。勝,堪也。
王假天意,欲取,而孟子專以民心為言,蓋民心即天意也。趙氏所謂‘民心悦而天意得者’最好。天意既得,則豈有天殃乎?
望雲欲其雨,望霓又恐其不雨。
‘謀於衆’,亦以民心公正處之不容自己私意也。
‘凶年、饑歲’,疊語。以凶禍謂之凶年,以饑餒謂之饑歲,其實一也。
西北。
怒,事怒,兩事則又力不足。所謂‘是謀非吾所及’者,言依靠他人本非長策,事都無好處也。只有一説焉,自樹立是已。
人築’章引太王,與下章引太王之意微不同。下章取遷國圖存之意,此章只是勸他‘為善’,言‘為善’則雖如太王失其土地,後世亦有興王之理云爾,非教他遷國。‘成功’,以‘後世〔子孫〕必有王者’言。
‘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仁人之言也,惻怛之中有嚴確之意,深遠之中有精密之思。
或曰:注楊氏説似專以計較得失而言,與朱子説似同實異。愚謂楊氏説恐與朱子説同。朱子所謂審己量力,亦楊氏之意也。可以去而存則去,不然,則守而死而亡而已,此君子處事之義也。若以此為計較得失,則孟子只言‘國滅君死’四字足矣,何必再引太王事來聒乎?
‘事求可’,‘可’非真‘可’,只是穩便底意。非於義理為可,即於事勢事機為可。或曰‘僅可’之可,亦通。
士大夫三鼎五鼎,只是禮數名分,不可强為。棺椁衣衾,正是人子自盡處,故平公指而言之。
‘行止’,當以魯平公看。或曰孟子行止,亦通。

☚ 12_040序説   12_042公孫丑 ☛
000027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6:23